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困难

【盐仓24秋】八年级语文_第一部分文言文阅读 二、短文二篇

诗文联读;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题目。

【甲】 春草池

[宋]杨蟠

寂寂缘岩畔,相期无数人。

不知康乐后,池草几回春。

【注释】①春草池:相传当年谢灵运在永嘉西堂梦中遇见族弟谢惠连,偶得“池塘生春草”佳句,故后人称此处为梦草堂、春草池。

【乙】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丙】康乐公谢灵运出刺温州,每政即游江心寺,寺之境界 , 宛在江中,足以远尘俗而嚣喧也。寺之侧旧有谢公亭,相传谢公来游必憩息于此,今千有余年,而废兴者矣。

其亭十楹 , 高一丈二尺,深一丈六尺,涂以丹粉,绘以兰蕙,周回杂植竹木怪石,中置图书笔砚,极为幽雅。凭栏瞩目则山林之苍翠烟霞之聚散举在望中;倚席怡情,则潮水之生落,鱼龙之出没,威集眼底。宁③不令人心旷神清,万虑尽销息乎? 谢公禀性旷达,酷好山水,尝游于此也。

(节选自何文渊《谢公亭记》,有删减)

【注释】①出刺:出任州府长官。②境界:场景与边界。③楹:柱子。④宁:难道。

(1)、参考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文言语句

提示方法

 字词释义

每政即游江心寺

 成语推断法:目不暇接

足以远尘俗而嚣喧也

课内迁移法:沿溯阻绝(《三峡》)

今千有余年,而废兴者

 语境推断法:“周回杂植竹木怪石,中置图书笔砚,极为幽雅”中的“置”,根据前文“杂植竹木怪石”和后文“图书笔砚”可推断, “置”是“放置”的意思。

(2)、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凭 栏 瞩 目 则 山 林 之 苍 翠 烟 霞 之 聚 散 举 在 望 中

(3)、阅读【甲】诗完成下面对话。

小语:【甲】诗“寂寂缘岩畔”一句,写出了春草池一带环境的①

小文:是的。然而当年这里非常②,你看“相期无数人”一句,可见春草池吸引了无数人前往观赏。

(4)、借助【乙】文画线句,说说【甲】诗“不知康乐后,池草几回春”表达的情感。
(5)、【丙】文中与【乙】文“高峰入云,清流见底”观察描写角度一致的是哪两句? 请说明理由。
(6)、结合上述三则材料,联系小贴士,探究历代文人追念谢灵运的原因。

小贴士

谢灵运博览群书,工诗善文,才华横溢。他清高自持,不被朝廷赏识重用,屡遭贬谪。他淡泊名利,喜欢游山玩水,写下众多吟咏山水的诗篇,有中国山水诗鼻祖的美名。

举一反三
文言文阅读

石钟山记(有删节)

宋·苏轼

    《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是说也,人常疑之。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余韵徐歌,自以为得之矣。然是说也,余尤疑之。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因得观所谓石钟者。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余固笑而不信也。至莫夜月明,乘小舟至绝壁下。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栖鹘,闭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回此鹳鹤也。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如钟鼓不绝。舟人大恐。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 , 不知其浅深,微波入焉,涵淡澎湃而为此也。舟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有窾坎镗鞳之声,与向之噌吆者相应,如乐作焉。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

【注释】①彭蠡:鄱阳湖的别称。②郦元:指《水经注》作者郦道元③铿然:敲击金石所发出的响亮的声音。④硿硿焉:硿硿地(发出响声);焉,相当于“然”。后文的“噌吰”、“窾坎镗鞳”都是类似敲击钟鼓洪亮的声音。⑤磔磔:鸟叫声。⑥罅:缝隙。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