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卷
题型:单选题 题类: 难易度:普通
【拔尖特训】小语五上 第八单元 26.忆读书
①一次,富兰克林买到一本《旁观者》刊物,便边读边把几篇文章的大意摘录下来。
②接着,就把自己写的与原文比较,发现自己的缺点,就把它改正过来。
③几年以后,他模拟原文的风格,写出了一篇篇文章。
④这样下来,他掌握了作者的观点,取到了“真经”,也学到了作者的思维方法。
⑤“不动笔墨不读书”是强化记忆、训练思维的好方法。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的成功就是由此开始的。
{#blank#}1{#/blank#}环境恶化,动植物开始灭绝,这对人类生存将造成直接的威胁。
{#blank#}2{#/blank#}因此,有理由说,保护各种物种,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blank#}3{#/blank#}最近,动物学家们发现,地球上许多地区的两栖动物的数量急剧下降,有些地区的 某些蛙类几乎是在“一夜之间”消失的。
{#blank#}4{#/blank#}由于人类与各种动植物在共同的家园——地球上共同进化,双方相互依存,相互 制约,形成一条不平衡的生物链。
{#blank#}5{#/blank#}因此,“青蛙消失”很可能是一种警告,表明环境状况已普遍出现恶化。
{#blank#}6{#/blank#}生命力很强的两栖动物,对于环境条件的要求远比人类要低,而对于环境变化的敏 感程度却比人类要高。
①石头一共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
②把大象赶到船上,看船身下沉多少,就沿着水面,在船上画一条线。
③再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
④等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称一称船里的石头。
①明确阅读文章的目的和任务。②细读相关内容,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③大致浏览文章,根据阅读目的确定相关段落和内容。④查找其他资料,整合信息,解决问题,完成阅读任务。
{#blank#}1{#/blank#}华罗庚教授是一位自学成才的著名的数学家。
{#blank#}2{#/blank#}1929年冬,他得了伤寒病,一躺就是半年。病好后,一条腿残疾了,但他毫不泄气,继续向数学城堡进攻。
{#blank#}3{#/blank#}他14岁开始自学数学,每天坚持自学10 小时,从不间断。
{#blank#}4{#/blank#}1931年,21岁的华罗庚应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的邀请,到清华大学工作。
{#blank#}5{#/blank#}从19岁起,华罗庚开始写数学论文。
{#blank#}6{#/blank#}在清华大学工作期间,他看了更多的数学书,并开始学习外文。由于他肯下苦功,进步很快,25岁时,华罗庚就成了著名的数学家。
①我得天天照管它们,像好朋友似的关心它们。
②我喜欢养花,但我只养些好种易活、自己会奋斗的花草。
③尽管花草自己会奋斗,我若是置之不理,任其自生自灭,大半还是会死的。
④摸着门道,花草养活了,而且三年五载老活着,开花,多么有意思呀!
⑤一来二去,我摸着一些门道:喜阴的不放在太阳地里,喜干的就别多浇水。
第一次看到动物的眼泪,我几乎是被那滴眼泪惊呆了。
①此时,人们才会相信,动物心里有一种为人类所不理解的无声的哀怨。
②但是,直到真的看到了动物的泪水,我才相信动物也和人一样,它们也有悲伤,更有痛苦。
③只是因为它们没有语言,或是人类还不能破译它们的语言,所以,当人们看到动物的泪水时,才会感到惊愕。
④本来,我以为泪水只为人类专有,而动物因为没有感情,它们也就没有泪水。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