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综合题 题类: 难易度:困难

河北省邢台市信都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89年7月14日,法国巴黎和风惠畅,万里无云,国王路易十六取出鹅毛笔,懒洋洋地在日记本上简单记下一行字:14日,星期二,无事。很显然,这一天在路易十六看来十分平常,但是,就是这样一个平淡乏味的一天,却成为改写法国历史的重要日子,

——摘编自《不可不知的法国史》

材料二   法令共包括一系列文件……它的主要内容可归纳为以下几个面:一、从法令颁布时起,农民获得自由处理个人和家庭事务的人身自由权。此后,地主不得再把农民当作牲畜和器物任意买卖和交换。但地主对农民的经济以外的强制并未完全消灭。二、农民在获得人身解放时得到一块份地。同时负担一定的义务。……地主利用这些规定,割去农民份地中最肥沃,收益最大的部分,……授予农民的份地,在法律上仍是地主的财产,农民只有“永久使用权”,在农民和地主订立赎取份地的契约以前,必须对地主尽一定的义务。三、在赎地时农民必须先付赎金的25%,其余75%由政府从国库拨款垫付给地主,农民在以后四十九年内每年以“赎地费”形式偿还,赎金大大高出了当时的实际地价。

——摘编自周一良、吴于廑《世界通史》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的“1789年7月14日”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指出材料二所述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什么,
(2)、概括这两个重大事件所反映的时代潮流,
(3)、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按照“国家事例意义”的结构,举出一个世界近代史上顺应上述历史潮流的事例。(提示:所举事例中不得取材于材料一,二)
举一反三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要成功地把西方现代文明引入传统社会的制度层面,需要掌握制度创新的适度性,改革只宜采取缓进的方式。而戊戌变法主持者企图短期(103天)内变更整个“皇朝行政体制”对旧官僚集团的既得利益触动过重,过于激烈的变革行为,导致潜在的反对者转变为公开的反对者,从而扩大了本来就很强大的反对派阵营。             
——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中)
材料二 经过明治维新而渐趋富强的日本,利用强盛的国力,逐步废除与西方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收回国家主权,摆脱了沦为殖民地的危机;在1895、1904年分别在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中击败昔日清帝国与俄罗斯,成为称雄一时的亚洲强国。但其改革遗留了许多问题,如天皇权力过大、土地兼并依然严重等封建残余现象,与日后发生的一系列日本难以解决的社会问题相互影响,使得日本走上了侵略扩张的道路。这不仅给被侵略国家,也给日本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灾难。
——吴于廑 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
材料三 在中国这样一个拥有13亿多人口的国家深化改革,绝非易事。中国改革经过30多年,已进入深水区,可以说,容易的、皆大欢喜的改革已经完成了,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                   ——习近平《改革要敢于啃硬骨头 但不能犯颠覆性错误》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