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湖南省常德芷兰实验学校等多校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 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

予家城市,人事丛委 , 应酬为劳。老母在堂,于礼不能远离,日惟避喧南园内。园城二余里,无杂木,柏可三百株,松止有五,计其植日,才四十年,而已成林。松柏之间,有一草庐,岁久漏,不蔽风雨,且卑隘如坐阱中。不得已改作焉。撤草而覆之以瓦,左右置牖 , 前后为门,疏朗空洞,落日后犹能辨蝇头字。中设一扁,名以“后知轩”。夫松柏皆后凋材也 , 必于岁寒然后知;又居之四面通明者为轩,孰谓斯名不情称哉?

(摘选自李开先《后知轩记》)

【注释】①丛委:繁杂,堆积。②卑隘:矮小狭窄。③牖(yǒu):窗户。

(1)、根据语境,参考方法提示,解释下列画横线词语的意思。

文言语句

方法提示

解释

之景不同

词语推断法:四更替

城二余里

查阅词典法:①离开。②距,距离。③赴,前往。④表示行为的趋势。(摘自《古代汉语词典》)

(填序号)

岁久

课内迁移法:余则缊袍衣处其间(《送东阳马生序》)

饮少

词语推断法:动得咎

(2)、把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②夫松柏皆后凋材也,必于岁寒然后知。

(3)、甲乙两文所写的亭和轩分别用“醉翁”“后知”来命名,原因是什么?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回答。
举一反三
活动一:晓听雨之法

听雨堂记

(宋)刘克庄

天下之至音非静者不能闻也,至乐非定者不能知也。风之翏然也,水之淙然也,啸之□然也,入于耳同也。然南郭子綦以为天籁,元结以为全声,阮籍以为鼓吹,为凤音,得于心异也。何也?噪之不如静也,动之不如定也。

雨之为声至矣,而闻者鲜焉。兄弟群居之乐至矣,而知者鲜。……今夫大衾长枕,短檠细字,漏断人寂,埙唱篪和。当此之时,溜于檐,滴于阶者,如奏箫韶,如鼓云和。静者闻,躁者不闻也。定者知,动者不知也。此吾友野翁名堂之意。

夫近世言友爱者,推苏氏,其听雨之约 , 千载而下闻之者,犹凄然也。抑苏氏能为此言也?非能践此言也。余尝次其出处而有感焉。方老泉无恙,二子虞侍,家庭讲贯,自为师友。窃意其平生听雨,莫乐于斯时也。既中制举,各仕四方,忧患龃龉,契阔离合,于是闻雨声而感慨矣。中年宦达,宴寐早朝,长乐之钟,禁门之钥,方属于耳,而雨声不暇听矣。岁晚流落,白首北归,一返阳羡,一居颖滨。听雨之约,众生不复谐矣。故曰“非能践此言也。”今野翁兄弟,俱以才业光显于时,虽为是堂,余恐其骑马听鸡之时多对床闻雨之时少愿刻鄙语于堂。盖惟静可以闻此声,惟定可以知此乐,惟早退可以践此言也。

【注】①檠:灯。②埙唱篼和:埙、篪乐器,合奏时声音相应和。后以“埙篪“比喻兄弟亲密和睦。③听雨之约:苏轼兄弟二人参加科举考试时,约定日后“功成身退,夜雨对床”。④次:推测。⑤老泉:苏轼父亲苏洵,号老泉。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