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湖北省孝感市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10月月考试卷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题。

卡牌:是万人迷,更是心头刺

寒酥

①12岁女孩1年花了5万多买卡牌,某班级3/4的学生承认拆卡“上瘾”……近年来,随着集卡、拆卡、玩卡游戏风靡校园,不少中小学生包括幼儿园的“小卡迷”,为购买各种“稀有卡”“典藏卡”不惜花光零用钱,甚至去偷盗家人钱财。孩子们眼中的“万人迷”,却成了不少家长的心头刺。

②随着集卡之风盛行而来的是一些乱象。很多售卖卡牌的店铺熙熙攘攘,孩子们无视价格一包接一包抽卡,地上扔满“废卡”;一些拆卡直播间里“未成年人禁止下单”的标识形同虚设,主力军就是10至13岁的未成年人;部分稀有卡牌被炒到了单张10万以上的天价;有孩子用家长的手机购买卡片时,掉入骗子花言巧语编织的陷阱,损失惨重……

③“疯狂的卡牌”的背后是隐患重重,其负面影响不容忽视。

④集卡之风爆火,容易刺激孩子过度消费。“小马宝莉”“魔卡少女”“奥特曼”等卡牌红极一时,源于孩子们渴望接近自己喜欢的动漫IP。但在卡牌分出三六九等,盲盒抽卡越玩越刺激,“黄牛”炒作卡牌收藏变现价值,种种诱因烘托出的一片虚假繁荣中,孩子们为卡疯狂,轻易就会陷入消费的无底洞。当游戏远远超出了少年儿童的消费能力,退款纠纷频发却因举证困难难以追回,这份快乐也就变了质。

⑤集卡之风“狂奔”,容易激发孩子的赌性。比“入坑”更可怕的是上瘾。“经常是同一批孩子一周来好几次,念叨着想抽‘彩虹卡’(稀有卡)。”而走进直播间、交流群,可以看到线上卡牌“以小博大”的情形更加疯狂。商家通过细分卡牌等级、开发游戏对战模式等,吸引消费者不断购买,想尽办法去博一个概率极小的稀有款。拆盲盒的过程会带来一种精神满足,激化人的“赌徒心理”,心智不成熟的未成年人尤其容易被诱导,不知不觉间沉迷其中,小小年纪就体验到“被套牢”的滋味。

⑥卡牌成“硬通货”,____。多名小学生告诉记者,时下卡牌是同学间的“社交密码”,不玩卡牌会被认为“落伍”,有了好卡牌更是等同于有了好人缘,很多孩子玩卡牌的初衷,是为了和小伙伴“保持一致”。“买卡不炫,等于白买”的虚荣心带偏了青少年。他们不计成本、不惜代价去玩卡,只为在社交中被点赞、羡慕,乃至崇拜。长此攀比,不仅会损失钱财、耽误学习,也会影响身心健康发展。

⑦三寸卡牌,如何确定其价值是个见仁见智的问题,但让卡牌行业更好地发展,必然要远离炒作、骗局、金钱游戏。

(摘自人民网2024年09月02日,有删改)

(1)、下面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选文标题中“心头刺”喻指家长心中的忧虑,生动形象地表现出集卡乱象的负面影响。 B、选文第③段起过渡作用,将论说的内容从集卡的各种乱象转换到集卡的负面影响。 C、选文既有记者对学生的采访,又有对商店、网络直播间的调查,使得内容真实可信。 D、选文指出卡牌行业中存在炒作、骗局、金钱游戏等现象,大众普遍认为卡牌没有价值。
(2)、结合上下文并根据语境,在第⑥段横线上补充合适的句子。
(3)、为遏制卡牌乱象,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长,请仿照示例,向家长或商家提出一条建议。

对象

建议

解决的乱象

学生

开展防骗警示教育

不计成本、不惜代价去玩卡

举一反三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最后一堂语文课

曾颖

    ①对于我们这些家电专业的学生,语文课颇有点儿像火锅边放的瓜子,可有可无。但黄老师并不这么看,他说:“即使你今后是一个修电视机、收音机的,多知道一点儿祖先传下来的文字之美,也是没有坏处的!”

    ②这句话与其说是开导学生,倒不如说是在开导自己——作为一位老语文教师,他像一个上错了船的游客,明明是要到上海,却被拉到了湖北,那种不安与不甘可想而知。

    ③黄老师上课,可以用一个“酷”字来形容。他通常是左手捻一本语文书,右手揣在裤兜里,上半身最常穿的,是一件蓝底却洗得灰白,看着旧却很齐整的中山装,头发散着灰白的光泽。老师年轻时,应该是帅气的,这种帅气,穿透岁月,留在他的眉眼、言辞和举手投足之间。

    ④黄老师上课,通常是不怎么看课本的。他要讲的课文早已烂熟于心,张口即吟,抬手即写,举手投足间,有一种不容阻断的气韵,即使平常最不喜欢学习的同学,在那抑扬顿挫的诵读和讲解中,也体会到了文字的美感与魅力。

    ⑤然而,走得最急的总是最美的时光。当我们度过漫长的暑假升到二年级的时候,我们发现,我们喜爱的语文课,已离开了课程表。

    ⑥关于语文课的取消,有多种传说。有说是因为新近要开电工基础等专业课程,有说是因为黄老师的语文课有喧宾夺主之嫌,还有阴谋论说学校教导主任原来也是教语文的,想来接手过把瘾。不管哪一种原因,都指向了我们并不情愿的结果。于是我们展开了一场有声的反抗,开学第一堂课,不知是谁发起,整个教室里哼起了《国际歌》的旋律,就像某电视剧里苏联战俘们在德国军官视察时的场景,不动嘴,只是让声音在喉头低沉地哼。这种声音整齐地汇聚在一起,其震撼和共鸣的感觉可想而知,无怪乎电视里那位不可一世的德国将军,感到了无比的恐惧。

    ⑦我们那位无辜的不知就里的电工基础老师,神经当然没有将军那么粗,被墙一样厚重的歌声一挡,仿佛头撞在岩壁上的小鹿,负痛仓皇逃去。不一会儿,班主任、教导主任、副校长闻风而来,消防车一般匆忙而焦急。

    ⑧从校领导到班主任,一个个轮番上阵,从学校的办学宗旨,到专业课程设置的紧迫性,再到黄老师的健康等,都做了苦口婆心的解释。为了增加可信度,还特意安排黄老师回学校一趟。

    ⑨那天,黄老师依旧穿着那件熟悉的旧衣服,只是头发和脸上的皱纹似乎更白更深了些。9月的阳光,在他身后,把他镀成了一个披满金光的雕塑。他几乎是以背诵的样式,重述了学校希望我们的一二三四。同样的内容,被他一说,我们毫无排斥感地完全接受了。

    ⑩接下来,他又说:“同学们,听到你们为挽留语文课……所做的,我感到……万分……荣幸。我很荣幸,你们通过我,看到了文字之美、文化之美。但我的学养有限,只给你们开了一扇小小的窗,你们通过这扇窗,看到一点一滴的星空与苍穹,那是一个你完全想象不到的广阔世界。一辈子很长,有很多东西需要坚持!即使你是一个修收音机的师傅……”

    ⑪那是黄老师最后一次在讲台上说话,也是我的最后一堂语文课。

    ⑫但那又是一个新的开始,是让我把语文和写作,不再当成一门课程,而是将它当成望向世界的小窗的开始。从那天起,三十多年时间,没有一天止息。

(选自《小小说选刊》,有删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会说话的汉字

白远新

①认识一个汉字,就像认识一个人。认识许多汉字,就像认识许多人,并与许多人说话。那么汉字说出来的话是什么呢?我认为,会说话的汉字就是一篇小说、一篇散文、一首诗歌。

②综艺节目“朗读者”让朗读者读小说、散文、诗歌,给大家听,不就是汉字说话了吗?

③《淮南子·本经训》里有言“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意思是:仓颉创造了汉字,上天被感动下了一场粟雨;鬼魅已不能隐藏行迹,在夜间哭起来了。从此,汉字的出现,就像一场暴风雨,洗刷了之前的蒙昧和黑暗,开启了一个新的文明。

④小说是由汉字拼凑而成的一个个故事。作家崔道怡说:小说里的汉字要有修辞,有成语也有土语。例如,“嘚瑟”是东北的一句土语,它们在小说里出现后,好多文章用上了“嘚瑟”这两个汉字,也有不少人说上了“嘚瑟”这句土语。崔道怡又说:小说的语言要有声响,有色彩,有质感,有动态。例如,《红楼梦》里刘姥姥初见王熙凤,只见她,“穿着桃红撒花袄,石青刻丝灰鼠披风,大红洋绉银鼠皮裙,粉光脂艳”。贵妇的服饰,使农村的老太太眼花缭乱,这就是色彩。所以说,小说用以建构虚幻世界的砖瓦木石,唯有一个个汉字。

⑤散文是用汉字书写的好风景。作家郁达夫说:“现代的散文,作者不忘自我,也不忘自然与社会。即使写到了自然景物,也总是点出人与人的关系或人与社会的关系,以抒怀抱;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这就是会说话的汉字魅力所在。”譬如周氏兄弟的散文,一个奇崛,一个枯淡,各有独特之风味,令人百读不厌。

⑥诗歌是由汉字塑造的艺术品。一方面,凝练的汉字促成了诗歌的意境之美。一首诗里的汉字很少,可它一个字能项许多字。例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其中的“直”与“圆”二字,字少而意丰。纵的烟直冲云天,又大义圆的落日孤悬于地平线之上,构成一幅空间阔大壮美的画。另一方面,会说话的汉字构成诗歌的韵律与节奏之美。例如《关睢》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四字一句,门两字一顿,“鸠”“洲”“逑”为韵脚,共同构成了诗歌韵律美和节奏感。

⑦今天,汉字已走向世界,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喜欢上汉字。很多中国文学作品被译成多国语言,许多文学爱好者领略到中国文化的魅力。让我们一起学习汉字,用好汉字,来领悟天地之美,领悟历史与空间的辽阔,把对汉字的感悟升华为强大的精神力量。

(选自《辽宁日报》,有删改)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读书人是幸福人

谢 冕

①我常想,读书人是世间幸福人,因为他除了拥有现实的世界之外,还拥有另一个更为浩瀚也更为丰富的世界。现实的世界是人人都有的,而后一个世界却为读书人所独有。由此我想,那些失去或不能阅读的人是多么的不幸,它们的丧失是不可补偿的。世间有诸多的不平等,财富的不平等,权力的不平等,而阅读能力的拥有或丧失却体现为精神的不平等。

②一个人的一生,只能经历自己拥有的那一份欣悦,那一份苦难,也许再加上他亲自感知的那一些关于自身以外的经历和经验。然而,人们通过阅读,却能进入不同时空的诸多他人的世界。这样,具有阅读能力的人,无形间获得了超越有限生命的无限可能性。阅读不仅使他认识了草木虫鱼之名,而且可以上溯远古下及未来,饱览存在的与非存在的奇风异俗。

③更为重要的是,读书加惠于人们的不仅是知识的增广,而且还在于精神的感化与陶冶。人们从读书学做人,从那些往哲先贤以及当代才俊的著述中学得他们的人格。人们从《论语》中学得智慧的思考,从《史记》中学得严肃的历史精神,从《正气歌》学得人格的刚烈,从马克思学得人世的激情,从鲁迅学得批判精神,从列夫·托尔斯泰学得道德的执着。歌德的诗句刻写出睿智的人生,呼唤着奋斗的热情。一个读书人,是一个有机会拥有超乎个人生命体验的幸运人。

一个人一旦与书结缘极大可能是注定了与崇高追求和高尚情趣相联系的人。说“极大可能”,指的是不排除读书人中也有卑鄙和奸诈,况且,并非凡书皆好,在流传的书籍中,并非全是劝善之作,也有无价值的甚而起反面效果的。但我们所指读书,总是以其优良品质得以流传一类,这类书对人的影响总是良性的。我之所以常感到读书幸福,是从喜爱读书的亲身感受而发。一旦与此种嗜好结缘,人多半因而向往于崇高一类,对暴力的厌恶和对弱者的同情,使人心灵纯净而富正义感,人往往变成情趣高雅而趋避凡俗。或博爱,或温情,或抗争,大抵总引导人从幼年到成人,一步一步向着人间的美好境界前行。笛卡儿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这就是读书使人向善;雨果说,“各种蠢事,在每天阅读好书的影响下,仿佛烤在火上一样渐渐熔化”,这就是读书使人避恶。

⑤所以,我说,读书人是幸福人。

现代文阅读

生命的未来

你是否好奇过,千年以后,后人会如何看待我们? 许多人可能会满意下面的评价:“科 技革命持续进展、计算机能力逼近人脑、从分子层次重建细胞、国际贸易步调加快、饮食与 健康空前改善、人类寿命延长 … … "

在这幅美好的 21 世纪图景中,关于我们自己的历史定位,我们有没有遗漏什么? 我们 有没有忽略什么东西,而且可能将永远失去它们? 到了公元 3000 年,最可能的答案是:“我 们失去了大部分其他的生物,以及人类之所以为人类的某些特性。”

我猜想,有些科技拥护者不会同意这个说法。毕竟,就遥远的将来而言,什么又是人类 呢? 我们已经进展到这个地步,我们还会继续下去的。至于其他生物,科技拥护者说,我们 应该有办法保存濒危生物的受精卵和组织,之后再利用它们来重建已损毁的生态系统。甚至 这些也没有必要:基因工程将会创造出更能迎合人类需求的新物种和生态系统。

在我看来,这种观点一旦付诸行动,就是一场危险的赌局,这是以未来生物的存亡作为 赌注的。要让数以千万计的生物重生,或人工合成,并把它们集合到运作中的生态系统里,就现有的科学技术而言,是根本不可能达成的。每种生物在它的栖息地里,都会特别适应特 定的物理环境及化学环境。生物已经进化出某些方式,来适应栖息地中的其他特定生物,而 这些方式生物学家目前才刚刚开始了解。想要从光秃秃的陆地,或空荡荡的水域中,以人工 方式合成生态系统,其疯狂程度并不输给让冰冻人体复活。至于重新设计人体基因,以便让 人类更能适应已经破坏的生物圈,简直就是科幻惊悚小说的材料。

我们不能轻易下此赌注,任凭自然生态受到破坏。我们姑且假设可以用人工方式重建稳 定的生态系统,从而任凭原来的生物和生态系统消失。那么,我们也可以顺便把图书馆和美 术馆烧掉,把莎士比亚、贝多芬、歌德以及甲壳虫乐队的作品也都销毁。因为所有的这些,或至少是极接近的替代产物,统统都有可能重新创造。

所有生物,从美国秃鹫、印度犀牛,一直到还在我们身边的数千万种甚至更多的生物,都是伟大的作品。是天择这位工匠,通过突变以及基因重组,历经漫长年代与无数步骤,将它们组装起来的。那些出现在我们脚边、我们不屑一顾的一只昆虫或一株杂草,都是独一无 二的生命体。它有自己的名字,有长达百万年的历史,在世界上也自有一席之地。

生物学家还发现生物在遗传上的统一性,所有的生物都来自相同的远古始祖。科学家的 另一个发现是,人类喜爱从事管理工作,而这似乎源自人类社会行为中一种被遗传定型了的 情绪。因此,自人类诞生后,我们就必须把生物圈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如果其他生物是身 体,我们人类就是大脑。为保护这个生机盎然的星球,人类应该贡献更多的智慧。

当前,面对其他生物的生存权利,人们的反应大致有三种;一是人类中心论,除非影响到人 类,否则都不必在意;二是感情中心论,与生俱来的权利,也必须延伸到黑猩猩、狗和其他 我们能感受同理心的高等动物身上;三是生物中心论,所有生物最起码都拥有与生俱来的生 存权利。

乍看之下,这三种观点并非那么不同,但是一到生死存亡的关头,优先排序就会变成: 人类第一,其次是高等动物,然后才是其他所有生物。

让人欣慰的是,生物中心论在全球的影响力日益增大。哲学家罗尔斯顿三世讲过一个故 事,很能比喻这股趋势。多年来,落基山一处营地的登山道边,有一条标语:"请把野花留 给别人欣赏。"这块木牌腐烂后,换上的标语是:"请放野花一条生路吧!"

(摘编自爱德华 ·威尔逊《生命的未来》)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