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综合性学习 题类: 难易度:普通

湖南省长沙市宁乡市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10月月考试卷

阅读下面某班黑板报上抄录的英雄材料,完成下题。

材料一 邓稼先,在一次核试验发生事故时,明知道有遭受核辐射的危险,但为了取回破碎的部件,了解事故的原因,他坚决地说:“我进去吧。”

材料二 电影《烈火英雄》原型桑武,身处火海8小时,连续转动阀门32000圈,他的手磨出了血泡。可是,桑武说:“明知道进去可能就出不来了,但是还是要进去。”

材料三 在驾驶舱挡风玻璃出现裂痕并脱落,驾驶舱失压的险情下,机长刘传健最终使飞机在成都安全迫降,确保了机上119名乘客和9名机组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他说:“应急处置能力源自对飞机的了解程度,进驾驶舱3秒钟就要知道飞机处于什么状态。”

材料四 “只是因为你需要,而我刚好专业。”出征前,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王一淋说。

(1)、探究以上四则材料,你发现英雄具有的主要特征有
(2)、这四则材料,对于你树立人生理想有什么启示?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1-13题。
【材料一】 
    太阳能是来自太阳的辐射能量。据推测,太阳的寿命至少还有几十亿年。因此,对于地球上的人类来说,太阳能是一种用之不尽的可再生能源。
    日前,世界上太阳能利用的常见方式是光热转换和光电转换。光热转换是指将太阳辐射能   ①    (收集  收敛)起来,直接或间接转化成热能加以利用,生活中使用最多的是太阳能热水器。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一直是人类美好的理想。太阳能电池的发明将这一理想变为现实。太阳能光伏发电是太阳能最重要的利用形式之一。近年来,太阳能光伏发电广泛应用在交通、航天、建筑等领域。
    尽管太阳能利用会受到自然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影响,但由于太阳能取之不竭,又对环境无任何污染,因此许多国家都在大力发展太阳能。2016年我国光伏发电新增装机容量3454万千瓦,截至2016年底,全国累计装机容量7742万千瓦,新增和累计装机容量均为全球第一。

【材料二】
    风能就是地球表面大量空气流动所产生的动能。据计算,全球风能约为2.74×10︿12千瓦,其中可利用的风能约为2×10︿10千瓦,比地球上可开发利用的水能总量要大10倍。
    目前,风力发电已经成为风能利用的主要形式。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和能源消耗的持续上升,煤炭、石油等常规能源日益枯竭,环境持续恶化。由此,各国都高度重视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在所有的新能源中,风能是近十多年来发展最快的。
    2016年,世界风能协会发布全球风电发展报告,用详细数据阐说了近年来风电在全球的显著增长情况。我国风电事业虽起步较晚,但是,基于国家政策和资金的支持,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迄今为止,我国已在河北张家口、新建达坂城、广东南澳等地建成多个大型风力发电场,并且计划在江苏南通、盐城等地兴建10亿瓦特级风电场。

【材料三】
    海水在月球和太阳等天体的引力作用下产生周期性的涨落现象,这个涨落过程不断重复,永不停歇,这种运动现象就是潮汐。海水的潮汐运动有着巨大的能量。
    潮汐能的利用和太阳能、风能一样,对环境没有污染。于是,在水力发电的基础上,人们又将潮汐能用于发电。据初步统计,全球海洋中可开采利用的潮汐能约为6.4×10︿7千瓦。我国位于亚洲的东部,濒临太平洋,海岸线长且港湾交错,       ②      (蕴含  蕴藏)着极其丰富的潮汐能源。据普查,如果我国沿海可开发的潮汐能都利用起来的话,年发电量将达到600亿—800亿千瓦时,相当于现在全国发电总量的7%—8%。
    我国潮汐能资源丰富的浙江、福建、广东、辽宁等省,都拥有建万千瓦级以上潮汐电站的良好条件,如杭州湾潮汐电站方案,计划装机容量4.72×10︿6千瓦,年发电量130亿千瓦时以上。此外,英国、美国、阿根廷、西班牙、澳大利亚等许多国家,也都有各自的潮汐发电计划。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刚刚过去的劳动节,家长们带着孩子们出去游玩,但又有多少家长在劳动节上好了“劳动”这一课呢?

    放学途中,书包在父母长辈的肩上,孩子们却两手空空:午餐时,小学一年级的众多孩子不会剥虾,导致无从下口;更有甚者,大学生不会自己洗衣服,每周带一大包脏衣服回家。

    对于劳动,家长们各有说法。

    家长1:儿子从2岁多。开始自己用微波炉热牛奶。4岁多,站在小板凳上煎鸡蛋。现在6岁,可以自己煮西红柿鸡蛋面。

    家长2:儿子10岁了,还不太会系鞋带。每次看他系得那么费动,我很着急。干脆所有的鞋子都买成带粘扣的。男孩就是没有女孩那么细心,生活能力差点儿就差点儿吧。

    家长3:作为80后,因为有超能干的妈妈,导致我的个人生活能力很差。我倒是挺想教会孩子一些生活技能,问题是我自己也不太会做。对此我也很无奈。

    家长4:我觉得孩子的任务就是读书。只要学习成绩好。长大了自然有出息。至于劳动教育,对孩子没什么意义。

(摘自“校长会”微信公众号)

材料二:2017年9月到12月期间,××省在八所中小学对450名师生就学校劳动的实施现状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

××省中小学劳动的实施现状调查统计表

调查项目

统计数据

学生对开设劳动课的看法

很有必要

没有瞎耽误工夫

无所谓讨论

10%

16%

71%

学校劳动教育违约开设情况

开设了

未开设

不清楚

33%

33%

34%

劳动教育课程是否作为考核科目

不清楚

3%

7%

18%

材料三:

    ①劳动教育为孩子的幸福人生奠基,这已成为现代教育的共识。生活靠劳动创造,人生也靠劳动创造。劳动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综合素质、成就幸福圆满人生的有效途径。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普指出,“劳动水远是人类生活的基础,是人类创造幸福的基础”。

    ②劳动教育对于立德树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劳动教育可以促进学生形成勤俭节约、踏实肯干、意志坚定、团结协作的优良品质,使之成为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人。品德修养需要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在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中踏踏实实地磨炼达成。

    ③劳动可以促进学生形成基本的生活生产劳动技能、初步的职业意识、创新创业意识和动手实践的能力。劳动教育要在增长青少年的知识见识上下功夫,引导青少年在做中学,学中做,在社会劳动实践中增长见识,丰富学识、求真理、悟道理,明事理。

    ④劳动可以促进学生强健体魄,形成健康身心和健全人格。劳动教育要引导学生在劳动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

    ⑤劳动教育有利于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形成以劳有美,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育人模式,促进学生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劳动审美观,让青少年学生在劳动创造中形成发现美、体验美、鉴赏美、创造美的意识和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

    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离不开劳动教育的支撑。婴把劳动教育融入劳动课程、校内劳动、校外劳动实践,家务劳动各环节,整体构建起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

(选自《光明日报》2018年10月11日有删改)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

材料一

2020年全世界抗疫期间中国援外物资附赠寄语查源表

序号

受捐地

捐赠物品上的寄语内容

寄语出处

1

法国

千里同好,坚于金石

《谯子·齐交》(三国)谯周

2

非洲

人心齐,泰山移

《增广贤文》(明清)

3

印度

尼莲正东流,西树几千秋

唐代佛经理论家玄奘巡礼印度菩提道场时所作《题尼莲河七言》中的诗句

4

韩国

肝胆每相照,冰壶映寒月

韩国古代诗人许筠赠明朝文人吴明济所作《送参军吴子鱼大兄还大朝》中的诗句

5

比利时

团结就是力量

比利时国徽上所刻的民族格言

6

意大利

消失吧,黑夜!黎明时我们将获胜!

意大利著名歌剧《图兰朵》歌词

材料二

    寄语 ,指传话,转告;也指所传的话语。“寄语文化”除“赠物附诗”这一个分支外,另摘两类如下:

    寄语红桥桥下水,扁舟何日寻兄弟。

    ——(南宋)陆游《渔家傲·寄仲高》

    凭寄语,劝加餐,桂花时节约重还。

    ——(清)纳兰性德《鹧鸪天·送梁汾南还时方为题小影》

    国家不可一日无青年,青年不可一日无觉醒。

    ——(1916年8月15日)李大钊寄语《晨钟报》创刊

    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

——(1957年11月17日)毛泽东主席寄语莫斯科大学的中国留学生、实习生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