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填空题 题类: 难易度:普通
浙教版科学九上第2章 第2节 第1课时 金属与氧气、酸的反应
序号 |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 除杂试剂 | 分离方法 |
A | 氯化钠固体(碳酸钠) | 稀盐酸 | 蒸发结晶 |
B | 氯化铜溶液(氯化锌) | 金属铜 | 过滤 |
C | 二氧化碳(一氧化碳) | 氢氧化钠溶液 | 洗气 |
D | 二氧化锰粉末(碳粉) | 水 | 过滤 |
实验编号 | 1 | 2 | 3 | |
稀硫酸的质量分数 | 10% | 10% | 20% | |
溶液温度/℃ | 反应前 | 20 | 30 | 20 |
反应后 | 26 | 37 | 28 | |
反应所需时间 | 长 | 较短 | 较短 |
【查阅资料】常温下,亚硫酸钠(Na2SO3)可与O2发生化合反应。
【猜想与假设】常温下,镁条变黑可能与O2、CO2、水蒸气有关
【进行实验】通过控制与镁条接触的物质,利用如图装置(镁条长度为3cm,试管容积为20mL),分别进行下列5个实验,并持续观察20天。
编号 | 主要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1 | 先充满用NaoH浓溶液洗涤过的空气再加入2mL浓硫酸 | 镁条始终无明显变化 |
2 | 镁条始终无明显变化 | |
3 | 先加入2mL浓硫酸再通入约4mLCO2 | 镁条始终无明显变化 |
4 | 先加入4mL饱和NaSO3溶液再充满CO2 | 镁条始终无明显变化 |
5 | 先加入2mL蒸馏水再通入约4mLCO2 | 镁条第3天开始变黑至第20天全部变黑 |
【解释与结论】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