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资料分析题 题类: 难易度:普通
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分布在我国四川、秦岭一带的大熊猫是世界级珍稀动物。
野生大熊猫属于食肉目,却主要以吃竹子为生。与普通的食肉目动物相似,其肠道的长度大概是身体的4倍,而一般植食性动物的肠道往往是身体的10~20倍。肉食性动物的食物中包含大量的蛋白质,其消化系统能够比较容易地将蛋白质分解并吸收,而植食性动物的食物中包含大量纤维素,需要依赖肠道内的微生物将其分解。野生大熊猫肠道中也有能分解纤维素的细菌,但由于肠道较短,对植物中营养的利用率远低于真正的机食性动物。因此,为了满足最基本的营养需要,野外生活的大熊猫除了睡眠或短距离活动,每天取食的时间长达14个小时。
为了达到长期保护大熊猫的目的,人们尝试将圈养保护的大熊猫放归野外。圈养大熊猫的食物种类丰富,主要由高蛋白、高热量的精饲料构成。研究发现,圈养大熊猫肠道内的大肠杆菌和乳酸菌数量较多,有利于肠道对高蛋白食物的消化吸收。而野生大熊猫多以竹子为食,肠道中大肠杆菌和乳杆菌的数量较低,梭菌较多,这更有利于对纤维素的分解。放归野外后,大熊猫的食物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肠道微生物也会发生较大波动。有些大熊猫的肠道菌群发生紊乱,芽孢杆菌或酵母菌数量增加,可能引起肠道疾病,导致大熊猫死亡。
目前,研究人员加强了圈养大熊猫放归前过渡期的野化训练,并开展放归后的疾病防治工作,使大熊猫的成活率得到提高。
结合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