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语言表达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部编版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第20课天上的街市同步练习

请发挥联想和想象,用下面的图形组合成一幅简单的画,然后用生动的语言描述画面内容。(提示:每个图形可运用一至两次;绘画技巧不作为评分要求,但要让人看明白)

要求:①方框内画出你要组合的画;②画面要有一定的意义或主题;③描述画面语言生动,100字左右。

                           

(可大可小,也可以是椭圆)(大小不论,方向不论)(方向不论,长短不论)

举一反三
非文学作品阅读;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各题。

材料一:

①为了提高沟通效率,记录普通民众的日常,勾勒时代宏大背景之下的细节,网民在电脑键盘上“敲”字时,能简则简,能省则省,有新鲜感、幽默感,让网络表达“有趣起来”,从而形成网络语言。

②互联网环境的包容性与简约性,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网络交际的快捷与高效,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消极影响。当我们频繁使用网络语言文字代替生活中的词汇时,往往会形成思维定式,导致我们不会正常地表达,出现词汇贫乏、错用和失范现象,也就是“网络失语症”。长期使用网络流行语,使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将语言“惰性”发挥到了极致,仅用谐音字、拼音或者是词语缩写来进行表达,在这样的语言使用中,网络流行语无形地冲击了传统语言文化,导致使用者语言表达匮乏,语言组织能力退化。

(选自《汉字文化》有删改)

材料二:如下图

材料三:

①古人云,言为心声,语为人镜。个人的修养离不开语言的文明,网络空间的风清气朗也离不开网络语言的规范。无论是在虚拟空间,还是在现实生活中,用文明的语言与他人沟通,应该是大家共同遵守的一条底线。

②国家应加强针对网络语言的立法工作,进一步修订、细化和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让规范使用语言和治理网络语言低俗化有法可依。承担大众传播任务的报纸、广播、电视、杂志等媒体及各种新媒体平台应扮演好“把关人”角色,切不可为庸俗暴戾网络语言的蔓延大开方便之门。学校更是捍卫语言纯洁性的重要力量。面对无孔不入的网络用语,各级各类学校应从教材、课程设置、课堂教学和考试标准等方面正本清源,提高青少年规范使用语言文字的意识和能力,在青少年心中筑起一道阻挡低俗网络语言的“防火墙”。

(选自《对低俗网络用语说“不”》,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