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2017-2018学年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检测卷

阅读下面语段。

别样的礼物

    ①从小到大收过许多礼物,当时会喜上眉梢,也会把玩上数日,随后往往置于一隅,任其蒙尘。唯有那份礼物,因其特别,久久地珍藏于内心深处,常常会在某个阳光满地、温馨满怀的日子里不经意间被我想起。

    ②那是登上讲台的第二年,工作的热情还在渐渐升温,课堂、学生将我每天的日程表填得满满的。这种快节奏的紧张生活,让我的身体又处在了低潮状态,我发着低烧,浑身软绵绵的,无力说话,也不想吃东西。看样子是去不成学校了,只好安心地睡一觉,养养神明天再说。

    ③门外突然响起了嘈杂声,接着好像是父亲和什么人说话的声音,然后父亲就进来喊我起床,告诉我学生们来看我了。我睁开蒙胧的睡眼,问父亲钟点,才发觉竞昏昏沉沉地睡到黄昏。我刚想下地,学生们就拥了进来,一个、两个、三个……挤了满满一屋子。

    ④学生们异口同声地问着我的病情,劝慰我好好休息;我也询问着他们的功课和这一天班级里的情况。

    ⑤这时,我注意到班长向大家使了个眼色,孩子们纷纷开始翻再书包,然后变戏法似地找出一些花花绿绿的东西,迫不及待地递到我的手中。原来是孩子们为我精心准备的礼物:有我喜欢看的书、精致的八音盒、漂亮的发夹、还有红红的苹果、甜甜的蜜橘……刹那间我的被子上堆满了礼物,我被五彩缤纷的礼物簇拥着。我的鼻子一酸,眼泪静静地落下来。这些和我相识仅仅半年的孩子们用他们质朴的行为打动着我、感染着我、鼓励着我,我被一种强烈的幸福感包围着,我一时语塞,任泪水不断地流下来。

     ⑥“小岩,你还没给老师送礼物呢!”听到问学的提醒,一个一直站在角落里的孩子慢慢靠近我的床边。

    ⑦噢,是他!这足个家境窘迫的孩子,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就靠爷爷奶奶拉扯着。平日里,班级搞什么活动,他都不参加,他怕拿不出钱来,怕同学笑话他。说实在的,看到他能来我很意外。

    ⑧他怯怯地站在我的床边,脸已开始泛红,似是鼓了很大勇气,小声说道:“老师,我没钱买礼物,我送您一个祝福作礼物,行吗?”说完,他注视着我的眼睛,那眼睛里有亮亮的光在闪动,像是蓄着一泓秋水,那样清澈透明,看着这个平时总是寂然无声,温顺得像只小绵羊的孩子,我用力地点了点头。

    ⑨“老师,祝您健康!”他大声地说出了自己的祝福,然后羞涩地低下头去。啊!多么别样的礼物!多么真挚的关怀!似一捧清新的溪流沁入肺腑,似一抹温馨的春阳暖人心扉,似一阵霏霏的细雨涤荡心灵。谁能说他的礼物不名一文?谁能嘲笑他用语言表达祝福的心不够坦诚?他的礼物不正是古人“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的最好诠释吗?在世俗面前,这礼物多么超然,多么独特,多么价值不菲!它带给我的惊喜是如此强烈,带给我的感动是如此撼动我的心!我拉过他的手,将他的手紧紧地握在我的手里……

    ⑩岁月流逝,步履匆匆,让人淡漠了许多往事、许多心境、许多朋友,年过半百的我,站在岁月的门槛上,淘尽了生活的尘粒,对过往的生活竟深深地起了再回首的眷念之意。看着散落在柜子里的一些礼物,突然想清点一下自己的心情了,于是“老师,祝您健康”这句祝福语又一次漫上心头。

(原文有改动)

(1)、请将下面的词语正、工整地抄写在答题卡相应的方格中。

温馨    眷念

(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3)、选文标题有什么作用?
(4)、选文中“我”是一个怎样的人?
(5)、选文第⑨段划线句“似一棒清新的溪流沁入肺腑,似一抹温馨的春阳暖人心扉,似一阵霏霏的细雨涤荡心灵”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6)、选文第⑦段运用了插叙,有什么作用?
(7)、小岩毕业时,“我”作为老师,曾为他写过一段临别赠言,表达了对他的感激和祝福之意。请你结合选文内容,以“我”的口吻写出这段赠言。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下题。

                                                                                                                          最温暖的一片阳光

                                                                                                                                    李云迪

        ①母亲真的老了,有点像孩子般缠人。她每天都会打来电话。她耳朵有点背,电话里声音总是很大。其实她也没什么事,只是问我是否安好。在得到肯定的答复后,她就高兴地把电话挂掉。有时我忙,就会打断她的话,我能听得出那边轻轻的叹息。但母亲还是在每天上午九时左右打过来,正是太阳升在头顶的时候。

        ②这一天,母亲又来电话,除了问好外,还告诉我她去采了很多婆婆丁。母亲过去常用婆婆丁做蒸菜,婆婆丁一定要野生的,最好在打春时没有开花前去采,这时的最新鲜。小时候我很爱吃母亲做的这个菜。我有些担心地告诉母亲,您都八十多岁了,千万不要去野外采野菜了,我会不放心的。母亲答应得很痛快。

        ③第二天正午时分,有人叩门,打开门见是母亲。她脸上汗津津的,花白的头发也有些凌乱 , 我急忙把母亲扶进屋内,埋怨她为什么不打电话告诉我。可母亲不理我的不满,喜滋滋地取出她做的蒸菜,看不出一丝倦意。我见她的手青筋暴露,手上有结痂的血口子,一定是采野菜时留下的。她说,快吃吧,还温和着呢。我怎么也想不到,母亲为了让我吃到她做的菜,竟然沐着风雨去野外,顶着晨星点灶火,用一股爱焰把菜做熟,搭乘公共汽车,颠簸几个小时,给我送来。在世上,凡是有母亲的地方,就会有奇迹

        ④母亲真的老了。眼前的事情她往往记不住,可过去的事情却记得很清晰。母亲也有青春,只是离今天很远。她曾把箱子里保存的一条长裙拿给我看,告诉我她就是穿了这条长裙和父亲在向日葵下相识的。那长裙还依旧如新,可裙子的主人却被时光洗老,腰弯了,头发白了,白的像天上的一片云。

        ⑤母亲生在青川江边,长在稻花乡里。母亲居住的老屋前有一条唱着歌的小溪,每当燕子呢喃着飞来的时候,桃花就开了,开着开着,桃花就落了,花瓣落在溪水里打着旋流远了,就像流远的岁月。老家的院子里种着两棵杏树,每当圆润的青杏结满枝头的时候,不等熟透,母亲就和小姐妹们采下来吃。那味道酸酸的,就像那时辛酸的日子。母亲在艰苦的岁月中学会了很多家务活,有一手好针线,成家后很是勤俭。在那艰苦的日子里,她用那根银针缝补着旧衣裳一样的破旧岁月。父母感情很深,生活得很和睦。父亲在知天命之年患了重病,离开了人世。母亲开始独自生活。我担心她孤寂,执意把她接到身边来,可她不肯,她说,她能自理,也不想给我们增加麻烦。我给她请了保姆,可没几天就被她打发回去了。

        ⑥忽然想起,有两天没有接到母亲的电话了。我急忙打电话过去,多次无人接听,我有了不祥之感,乘夜车就往家里赶。赶到家里时,见母亲躺在床上,额头敷着毛巾。邻居大婶告诉我,母亲发了两天烧,烧得重时不断念叨着我的名字。我守候在母亲的床边,两手紧攥着她那像树枝一样干瘪的手。母亲问我,你知道我最希望的事是什么吗?我摇摇头,她告诉我,最希望的事是让我永远不会老,永远不得病,如果有可能,让她代替我老,代替我生病,她也乐意;就是走了,也不想扰动我,一个人悄悄去找我的父亲。我听着,心被刺痛,泪如泉涌。我把脸紧紧贴在母亲的手上,整个人似乎已经融化了。

        ⑦往后的日子里,每天上午九时左右,也就是太阳升在头顶的时候,我都先把电话打给母亲,问候她是否安好。我还会幸福地眯着眼睛,虔诚地半张着嘴,侧着耳朵凝神听母亲讲着过去的故事。这个时候,我真的很温暖。母亲就是给我温暖的那一缕阳光……

                                                                                                                                                                                                                         (选文有删改)

现代文阅读

再也找不到回程车的旅人

龙应台

      三个兄弟,都是五十多岁的人了,这回放下了所有手边的事情,在清明节带妈妈回乡。火车站大厅里,人潮涌动。就在这川流不息的滚滚红尘里,妈妈突然停住了脚。

      她皱着眉头说:“这,是什么地方?”

      哥哥原来就一路牵着她的手,这时不得不停下来,说:“这是香港。我们要去搭火车。”

      妈妈露出惶惑的神情,说:“我不认得这里,我要回家。”

      身为医生的弟弟本来像个主治医师一样,背着两只手走在后面,就差身上没穿白袍,这时一大步跨前对妈妈说:“这就是带你回家的路,没有错。快走吧,不然你回不了家了。”说话时,脸上不带表情,看不出任何情绪或情感,口气却习惯性地带着权威。三十年的职业训练使他在父亲临终的病床前都深藏不露。

      妈妈也不看他,眼睛盯着磨石地面,半妥协、半威胁地回答:“好,那就马上带我回家。”她开步走了。从后面看她,身躯那样瘦弱,背有点儿驼,手被两个儿子两边牵着,她的步履细碎,一小步接着一小步往前走。

      陪她在乡下散步的时候,看见她踩着碎步戚戚低头走路,我说:“妈,不要像老鼠一样走路,来,马路很平,我牵你的手,不会跌倒的。试试看把脚步打开,你看——”我把脚伸向前,做出笨士兵踢正步的架势,“你看,脚大大地跨出去,路是平的,不要怕。”她真的把脚大跨出去,但是没走几步,又戚戚低头走起碎步来。

      从她的眼睛看出去,地是凹凸不平的吗?从她的眼睛看出去,每一步都可能踏空吗?弟弟在电话里解释:“脑的萎缩,或者用药,都会造成对空间的不确定感。”

      散步散到太阳落到了大武山后头,粉红色的云霞霎时喷涌上天,在油画似的黄昏光彩里,我们回到她的卧房。她在卧房里四处张望,仓皇地说:“这,是什么地方?”我指着墙上一整排学士照、博士照,说:“都是你儿女的照片,那当然是你家喽。”

      她走近墙边,抬头看照片,从左到右一张一张看过去。半晌,回过头来看着我,眼里说不出是悲伤还是空洞。

      还没开灯,她就立在那白墙边,像一个黑色的影子,幽幽地说:“……不认得了。”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妈妈比作旅人,构筑了一个虚无的意象,给读者以怅然若失的感觉,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妈妈的迷惘,表达了作者对妈妈青春不在的惋惜和对时光匆匆的慨叹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妈妈比作旅人,构筑了一个虚无的意象,给读者以怅然若失的感觉,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妈妈的迷惘,表达了作者对妈妈青春不在的惋惜和对时光匆匆的慨叹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妈妈比作旅人,构筑了一个虚无的意象,给读者以怅然若失的感觉,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妈妈的迷惘,表达了作者对妈妈青春不在的惋惜和对时光匆匆的慨叹

      火车开了,窗外的世界迅疾往后退,仿佛有人没打招呼就按下了电影胶卷“快速倒带”键,不知是快速倒往过去还是快速转向未来,只见它一幕一幕从眼前飞快逝去。

      因为是晚班车,大半旅者一坐下就仰头假寐,陷入沉静,让火车往前行驶的轰隆巨响决定了一切。妈妈手抓着前座的椅背,颤巍巍地站了起来。她看看前方,一纵列座位伸向模糊的远处。她转过身来看往后方,列车的门紧紧关着,看不见门后头的深浅。她看向车厢两侧窗外,布帘都已拉上,只有动荡不安的光,忽明忽灭、时强时弱,随着火车奔驰的速度像闪电一样射进来。她紧紧抓着椅背,维持身体的平衡,然后,她开始往前走。我紧跟着亦步亦趋,一只手搭着她的肩膀,防她跌倒,却见她用力地拨开我的手,转身说:“你放我走,我要回家,天黑了我要回家!”她的眼里蓄满了泪光,声音凄恻。

      我把她抱进怀里,把她的头按在我胸口,紧紧地拥抱她,也许我身体的暖度可以让她稍稍安心。我在她耳边说:“这班火车就是要带你回家的,只是还没到,马上就要到家了,真的。”

      弟弟踱了过来,我们默默对望。是的,我们都知道了:妈妈要回的“家”,不是任何一个有邮政编码、邮差找得到的家,她要回的“家”,不是空间,而是一段时光。在那段时光的笼罩里,年幼的孩子正在追逐笑闹,厨房里正传来煎鱼的滋滋香气,丈夫正从她身后捂着她的双眼要她猜是谁,门外有人高喊“限时专送,拿印章来”……

      妈妈是那个搭了“时光机器”来到这里,但是再也找不到回程车的旅人。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手掌里的清凉
    树阴下,有一大一小两个孩子,大的约七岁,小的看来不到三岁。树下有几个用砖块砌起的墩子,大的孩子以砖墩当桌子趴在上面做作业,小的也拿了一截铅笔在一张纸上胡乱画着。
    他们是兄弟俩,大的孩子放了暑假,从农村到这座城市打工的父母便把兄弟俩从家里接来,与他们团聚一些时日。
    风就是一个淘气的孩子,特别爱恶作剧,越是酷热,它越是要把自己藏起来。弟弟大约是受不了那酷热,抓耳挠腮的,满脸通红,有汗水从腮上掉了下来。这时,哥哥好像变戏法一样,从树桠上拿出一把扇子。确切地说,那不是扇子,只是一小块三夹板,拿绳子绑上了一根小木棍做柄。哥哥捏着那柄一个劲地给弟弟扇着。
    【甲】热热的风让兄弟俩感觉不到一丝凉快。这时,哥哥两眼直直地从街的缺口处望过去,他渴望有风吹过来,可是没有。
    【乙】哥哥显得非常失落。他下意识地四处瞅着,眼光突然就落到了一个地方,那多么像一块侧立起来的池子。也许他思绪的鱼儿已游回到了家乡,他家门前有一块池塘,不管多热的天,只要坐在池塘边树下的青石墩上,将双脚伸到水里,就会有一股透心的凉从脚下一直凉到头顶。
    哥哥来到了那“侧起的池子”前,他是认识的,那是一块玻璃。下面是墙砖,玻璃有些高,他踮了踮脚,仍然够不着那玻璃。随之,他“吭哧吭哧”地搬来几块砖头,顺着墙根码起来,站在砖头上,他这下能够着了。他将双手贴在玻璃上,感觉到了阵阵凉意。
    这时,他突然想起什么,赶紧将弟弟抱了过来。他要抱着弟弟站到那码好的砖头上,可就是上不去。努力几次后,他放弃了﹣﹣因为他明白,凭着自己的力量,是不能抱着弟弟上到砖头上去的。
    他想了想,将弟弟抱回到树阴下,把自己的双手在玻璃上贴了一会儿,然后赶紧去握住弟弟的手。几乎在两个多小时里,哥哥就一直重复着这样的动作。
    直到快中午了,在工地上做饭的母亲来叫兄弟俩去吃饭,哥哥的这一动作才停止。妈妈问哥哥:“孩子,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哥哥说:“我不能让弟弟热着,再说弟弟要是热得哭了起来,会影响爸爸妈妈工作的。”妈妈的两眼不禁红了,可哥哥似乎没有看到妈妈的表情,只顾高兴地说下去,“妈妈,我知道阴处的玻璃会是凉的,想不到城里的玻璃会这么凉。”
    妈妈本想告诉儿子:这玻璃之所以会这样凉,是因为玻璃后面的屋子里有大功率的空调。可妈妈没有说,她相信能将一手清凉传递给弟弟、心中想的是让爸爸妈妈安心工作的孩子,无论将来的日子过得如何,他都是人间最富有的。
(段奇清/文,选自《铜陵日报》,有删改)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较长时间的舟车劳顿,我终于回到了家乡。那天,天空透不出一丝光辉,空中的云,浓而厚,有着模糊轮廓如纤维结构,饱含水分,一片片呈凝聚态如一坨坨吸饱了的纸尿裤上的棉絮。不一会儿,淅淅沥沥的雨便柔和地下了起来。

       午饭过后,雨停了,三叔带我出了村。临行前爷爷一再叮嘱我要听三叔的话,山上虫蛇多,捕猎陷阱多,别乱跑乱逛,以免走丢或发生意外。同时他又嘱咐三叔好好照看我。三叔早已成家立业,见过的世面也多,难免不愿意多听爷爷的叨唠,说:“放心吧,不就去挂个纸扫个墓啊,丢不了。”说完,爷爷递给我一袋子,里面装了扫墓要用的鞭炮、冥纸和几柱香,外加两把伞,三叔则扛着一把锄头。就这样我们开车出发了。

       出村不远,没了水泥路,取而代之的是稀泥浑水的山路。车子在坑坑洼洼的泥路上艰难的驶着,给脆弱的泥地留下如刀割般的累累伤痕。泥泞不堪的路使得车轮陷入打滑的困境,看来这天气是无法驾车上山了,我和三叔只好把车停在一旁,徒步上山。

       虽然相聚不远,但山脚下的天气却不同于村里。山被薄雾笼罩,山岚若隐若现。我们拖泥带水的声音在寂静的山中显得格外清亮。越往山里走,雾越发多,山路越发的窄,直到没有了山路的痕迹。我望着眼前的景象脑海中不由自主的浮现志怪。啊,难道看鬼片看多了?淡定,要淡定,好歹我也是新一代知识青年,别想那些有的没的乱七八糟的,我是去看祖先的!我一边努力说服自己,一边不由自主的拽着三叔的衣角。再往前走,草木越密,荆棘越多,偶尔也有鸟或什么小动物的叫声。三叔和我都不由自主的加快了脚步,凭借着往年的印象,寻路来到了祖辈的墓旁。

       一到墓前,三叔就向四周张望,过后,便拿起锄头把墓边的草和灌丛刈去。我走到墓前,凝视着墓碑上的字,从中可以看出清晰的家族脉络。在我看来,三叔锄草必要花费一番工夫,我便在一旁采起了厥条。或许大自然的神奇就在于它造出的万物是如此的精致与奇兀,即使在墓山上,厥条也够到了天地万物的灵气,长得愈发长而粗壮。我遍地撒网似的在丛林和墓边穿梭采颉,忘乎所以,殊不知自己身处何地。

       毛雨又密密地斜织着,雾越发大了起来,像层层纱布似的轻垂。看不到三叔,看不穿这浓雾后所隐藏的万物,我只是阵阵感觉到脖领后有些凉森森的,听到自己的脚步声特别响亮和沉重起来。我有点急了,我有些后悔独自乱窜。与此同时,我感觉脚边的灌木丛里有无数秘密,有无数双眼睛在监视我,并且感觉到背后有什么东西尾随我,走的越快我越感到背后不安。在我眼中,老墓地是最恐怖和最神圣的地方。这里埋葬着祖先,所以神圣;这里发生了许许多多的怪事,所以恐怖。

       我不断跑着不断回过头张望,然而身后什么也没有。我继续走着,怀着失落的魂魄毫无目的地走着,一边走一边告诫自己:亏你是大学生呢?!学了那么久的唯物辩证法哪去了,党不是说了我们要相信科学,世界上没有神仙鬼怪……真的是鬼片看多了吧……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可是,此时的心理暗示对我而言毫无作用,我心越发急了,咬紧牙关,双脚不听使唤的往前走。越往前,雾渐散。地域慢慢地变得开阔起来,突然,在一小平地旁的树影里闪出一个人,我乍一看,以为是三叔,正当我准备走过去时,他却从一棵树上摘下一片亮晶晶的树叶,用双唇抿着吹出一些唧唧啾啾的怪声,这声音很熟悉,像是小时候小爷给我吹唱的曲子。我诧异地望着不远处的他:“三叔,是你吗?你也会吹这曲子?呃,还是回家再吹吧。山上吹听得怪可怕的,别招来什么不干净的东西。”

       他吹着树叶,回头看着我。

       “小爷?!”原来是小时候经常逗我玩的小爷啊。我心里激动极了,连忙跑去和小爷寒暄一阵。小爷和我谈了很多,叫我好好学习,高考考个理想的大学。我笑嘻嘻地凑过去说,我高考完了,现在在上大学呢!

       “啊?是么?都高考完了?。”小爷迷离幽暗的眼神中闪出一丝迷惑。

       我望着眼前他,总感觉有点陌生,紧接着心里一阵急跳。我想逃,我要挣脱这里。我突然之间转身就跑,给毫无防备和顾虑的小爷一脸的惊讶,他一边追一边喊:别跑,小心别摔了!

       我心里不断思考这些问题:我不是高考完了吗,为什么小爷不知道呢?……啊!,不对,小爷…小爷好像去年意外去世了,而且听说在6月左右走了!我吓得头皮发炸,心跳急促,双脚像是装上了发条似的拼命往回跑。终于,我耳边不再传来小爷的声音,而且不远处的鞭炮声。我寻着鞭炮声跑去,终于豁然开朗,我见到了三叔。三叔望着衣服溻湿的我,问道:“你去哪了?快给你曾爷爷烧纸。”我连忙走去,说:“好,但是…三叔,小爷的墓在哪儿?”

       三叔带着一丝诧异的眼光:“挪,在那。”

       我顺着他手指的方向看去,连忙拿了些冥纸和几柱香,走到小爷的墓前……

       山中的雾已全部消散,我和三叔也踏上了归途。在路上三叔追问我,刚才他扫墓的时候我去哪了,把他急得。对比我抿嘴一笑,我说自己采厥忘了时间。说完还连忙拿起袋子里的厥条给他看,他点了点头。但他没看见在那厥条中还夹杂着一片亮晶晶的树叶……

       我不断拷问和审视自己的心灵,我懂了,在这场迷雾后有着许多的错误:我相信我遇到了早已逝去的小爷,我也明白为何小爷听到“我高考完了”这句话时的惊诧。为了高考,我们失去了许多,失去了联系,失去了亲人,为了高考,我们禁锢中学校的题海战术中。清明节本该祭祖扫墓,可是为了高考我已记不清我何时到扫墓。在高考面前,朋友,家人,青春,节日都俨然如山上的层层浓雾,可远观而不可近触,在高考面前高考分数才能拨开云雾见青天。年复一年,日复一日,那些高三学子们重走旧路,重蹈覆辙。

       噫嘘唏!年年祭扫先人墓,处处犹存长者风。清明节时,扫墓去吧!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老屋

周克武

    ①这一辈子,不管自己身居何处,在我的潜意识里,只有走进乡下的那栋老屋才叫回家。

    ②我家的老屋,只是傍山而建的一栋普通农舍,土墙青瓦,杉木门窗。靠西头的几间,至今还盖着稻草,山风吹过,弥散着一股亲切的草料味,淡淡的。可是岁月的磨蚀无情,如今老屋的鱼鳞瓦沟里长满青苔,黄泥墙壁粉尘脱落,两扇略显笨重的大门也是油漆斑驳,绽开一条条深深浅浅的裂缝,好似老人额头遍布的鱼尾纹。

    ③老屋真的“老”了。落日衔山时分,我站在村口远远望去,它像在酣睡,许是太累,睡得那样安详、静谧。

    ④我默默走近老屋。夕阳下,风如佛手,柔柔地摩挲路边的草木,没有声响;鸟儿慵倦地栖落在树上,伸出尖尖小嘴巴梳理自己的羽毛,没有鸣唱。也许它们此刻一如我的心情——轻轻抚摸深褐色的大门,却不敢推开,怕惊扰了老屋,惊碎了它的梦。

    ⑤梦里有我的童年。也是在这样的傍晚,太阳渐渐沉落,屋檐下飘落起母亲长一声短一声催我回家的呼唤。我,还有鸡们、鸭们、牛羊们,朝同一个方向——炊烟轻笼的老屋,踏碎了一路残阳。我难以自控地抬眼望去,屋顶的炊烟仿佛还在,柴火饭的香味仿佛还在,飘飘拂拂,又落到了我的鼻尖上。此刻,我真想再像孩提时那样,一路飞跑进屋,猴急火燎地拈起一块香喷喷的白米锅巴塞进嘴里,再听一声母亲骂我一馋嘴猫”……

    ⑥老屋是心的归宿。当我终于抬脚跨进门槛的一刹那,一种久违的感觉涌动全身:真的到家了。

    ⑦老屋是父亲耗尽心血的杰作。我小时候常听父亲说起,他和一家人是在赤日炎炎的酷暑下挥锄破土,头项满天繁星赶运木料、砖块、沙石,直至北风呼啸的严冬圆垛上梁。像春燕衔泥一般,几经周折,终于盖起了这个属于自己的窝。那时候,每当亲友上门,父亲总会喜形于色地拍拍门窗,或者指指屋上的椽皮、横梁,夸他这房子坚固耐用。一个秋日,村里来了位摄影师,平日不爱照相的父亲,突然换上他仅有的一件中山装,拉着一家人在老屋前照了张相。还一再叮嘱我记住,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

    ⑧几十年岁月蹉跎,转眼间物是人非。奶奶和父亲去了另外一个世界,母亲也随我住进了城里。夜深了,我一个人默默地坐在堂屋里,孤灯只影,满屋的冷清。

    ⑨窗外的上弦月,瘦瘦的。也许是我与它相隔太久,彼此之间已经陌生,它刚刚露出半张脸,一转身,又躲进了薄薄的云层。我突然想起,儿时老屋的月亮似乎不是这样。那时,我走到哪里它就跟到哪里。夏夜,奶奶把在外纳凉的我抱上床,月亮也悄悄地从窗口跟进来,轻抚着我的脸。我至今记得奶奶一直坐在床沿,边给我打扇边哼童谣:月光光,夜光光,伴随我家乖乖郎……我迷迷糊糊入睡了,奶奶的歌声还在继续,像温婉的明月,落在我的枕上,我的梦里。今晚,我可用记忆的碎片还原全部细节,却再无法听到奶奶的歌声。只有墙角那张静卧的雕花床仿佛与我达成心灵上的某种默契,无可辩驳地见证这里曾经氤氲的天伦之乐。

    ⑩而这一夜,我久久无法入睡。

    ⑪第二天一早起来,太阳刚刚露头,温煦的阳光投射在老屋的房顶,染成一片熟悉的金黄。我在老屋的里里外外转来转去,每走一步,仿佛都可弯腰拾起儿时的一段记忆。门槛上,父亲抚膝而坐,眉飞色舞讲三国;杂屋里,母亲筛糠剁菜喂猪仔;后山竹林中,我与儿

时伙伴追追闹闹捉迷藏;屋前小道上,高举火把,大人小孩成群结队去看电影……在我的眼里,老屋是一本贮满情与爱的大书,翻开任何一页,都会找到生命之源的温暖。

    ⑫吃过早饭,我站在老屋门口与亲友们闲聊。邻家小侄劝我拆除老屋,盖幢气派的“小二层”。

    ⑬我摇摇头:不拆!他哪里知道,没了老屋,我的灵魂只能浪迹天涯。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悲伤的裁缝

    ①她做的是服装定制生意,近十年来真的不错,购大套房,开“大奔”,通过自己的手艺跻身于较高的社会阶层。

    ②她的业务流程是这样的:在店里展示最流行的款式,然后根据客户需要“依葫芦画瓢”,复制服装卖给客户。她有15年的裁缝经验,对各种体形的客户有自己的“心传”。

    ③但是去了一趟上海科技馆后,她觉得“整个人都不好了”。她说她在上海科技馆里看到了服装业的未来,也许时间不需太久,像她这样的裁缝会被一种新技术取而代之。

    ④她很悲伤。

    ⑤这种让裁缝悲伤的新技术叫“全息测量”。一个人       站在测量仪前,几秒钟后       可以精准地测量身材,并且可以精准计算出衣服、裤子每个部件的大小。更为令人感叹的是,这台人工智能机器积累了海量的大数据,它可以在几秒钟内给你“制订”出最佳的着装方案,并可以在几个小时内就给你生产出服装来。

    ⑥本来,一位出色的裁缝最引以为傲的东西就是“经验”和“手艺”。但“经验”在强大的计算机面前显得太渺小了,一个人积累经验,需要十年甚至二三十年历练,“阅人无数”。但是机器不需要,只要输入累积下来的数据,几秒钟后,这台机器就具备了人类需要几十年积累的“经验”,而且机器的“经验”可以比人类多出成千上万倍。

    ⑦再来说手艺。除了文学、书画等以人脑的主观能动性为主的行业外,在非常广阔的领域内,人工智能机器已经远远超过了人类。我看到一段让人惊讶的小视频,拍摄于离我居住的地方只有30公里的一个名叫“云栖小镇”的地方。在一座厂房内,几十个通信基站构成了一个5G 网,里面高速行驶着各种无人驾驶汽车,它们在里面超车、变道、避让等,可以做到精确无误。当我们还在为“特斯拉”汽车无人驾驶技术频出事故而吐槽时,还应该想到,只要等待信号技术、物联网技术升级到位,无人驾驶必然会超过人工驾驶,“特斯拉”偶发性事故将越来越少。

⑧美国作家库兹韦尔被盖茨称为“预测人工智能未来最权威的人”,在美国他拥有13项荣誉博士头衔。他提出了一个奇点理论:大多数人对未来技术的预测,都低估了未来发展的力量。20世纪人类所取得的成就,等同于过去2000年发展所得到的成就。人类从狩猎时代到农业时代用了十几万年的时间,从农业到工业时代用了几千年,而从工业时代1.0机器制造时代到2.0电气时代,再到3.0自动化时代只用了200年。他认为人类文明创造技术的节奏正在加速,它会在某一个“奇点”出现后出现指数级的爆发式增长。如果我们固执地认为人工智能会像以前的新技术一样,需要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那就大错特错了。他预测,在21世纪行将结束的时候,人类智能中的非生物部分将无限超越人类智能本身。

    ⑨曾经担任过美国前总统肯尼迪顾问的沃伦·本尼斯说,未来工厂只有两名员工:一个人和一条狗。人的职责是喂狗,而狗的任务是让人不要碰机器。因为机器可以胜任一切,不再需要人来打扰。

    ⑩几十年前,觉得这是一个笑话。而现在,你还会觉得这是一个笑话吗?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