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部编版2024年秋季六年级上册语文第3单元练习试卷

课外阅读

今别月宫去,采得月壤归

冯华 喻思南

  ①2020年12月3日23时10分,嫦娥五号上升器月面点火,

3 000牛发动机工作6分钟后,顺利将携带月壤的上升器送入到预定环月轨道,成功实现我国首次地外天体起飞。

  ②点火起飞后,上升器经历垂直上升、姿态调整和轨道射入3个阶段,进入预定环月飞行轨道。随后,上升器将与环月等待的轨返组合体交会对接,将月球样品转移到返回器,后者将等待合适的月地入射窗口,做好返回地球的准备。

  ③据介绍,嫦娥五号探测器成功着陆月面后,开展了太阳翼展开、机构解锁等相关准备工作,之后就进入了“挖土”的工作模式。此次嫦娥五号探测器自动采样任务采用表钻结合、多点采样的方式,设计了钻具钻取和机械臂表取两种模式。

  ④这两种模式并不是同时进行。首先开启的钻取模式,钻具钻取主要获得月面以下样品。截至12月2日4时53分,嫦娥五号着陆器和上升器组合体完成了月球钻取采样及封装。接着,机械臂表取装置开始自动采样并封装,机械臂表取则主要获得月球表面样品,截至12月2日22时,经过约19小时月面工作,嫦娥五号顺利完成月球表面自动采样,并已按预定形式将样品封装保存在上升器携带的贮存装置中。专家介绍,为确保月球样品在返回地球过程中,保持真空密闭以及不受外界环境影响,探测器在月面对样品进行了密封封装。

  ⑤为了顺利完成采样任务,着陆器随身携带了钻取采样装置、表取采样装置、表取初级封装装置和密封封装装置等“神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嫦娥五号探测器系统副总设计师彭兢介绍,机械臂表取可以想象成类似人手的装置,在腕关节设有两个采样装置,很像挖土的铲子;钻具钻取则可以钻入月球内部,钻取月壤岩芯。它们科学分工,精密配合,采取深钻、浅钻、“铲土”、“挖土”、“夹土”等各种方式,采集月壤样品并进行密封封装。

  ⑥距人类上一次从月球采样至今,已有40多年的时间没有拿到新的月球样品。科学家表示,对月壤的研究不仅涉及月球本身,还包含太阳系空间物质和能量的重要信息。将月球的月壤等关键性样品运回地面实验室供科学家精准分析研究,有利于进一步了解月球的状态、温度、物质含量等重要信息,深化对月壤、月壳和月球形成演化的认识(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第⑤段中的“神器”具体指什么?
(2)、第③段画横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第④段中加点词语“主要”能否删除?为什么?
(4)、科技发展日新月异,除了本文介绍的内容外,请你再列举出二十一世纪以来的两项科技成就。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问题。

    ①一个细菌经过20分钟左右就可一分为二;一根葡萄枝切成十段就可能变成十株葡萄;仙人掌切成几块,每块落地就生根;一株草莓依靠它沿地“爬走”的匍匐茎,一年内就能长出数百株草莓苗……凡此种种,都是生物靠自身的一分为二或自身的一小部分的扩大来繁衍后代,这就是无性繁殖。无性繁殖的英文名称叫“Clone”,音译为“克隆”。实际上,英文的“Clone”来源于希腊文“Klone”,原意是用“嫩枝”或“插条”繁殖。时至今日,“克隆”的含义已不仅仅是“无性繁殖”,凡来自一个祖先,无性繁殖出的一群个体,也叫“克隆”。这种来自一个祖先的无性繁殖的后代群体也叫“无性繁殖系”,简称无性系。

    ②自然界的许多动物,在正常情况下都是依靠父方产生的雄性细胞(精子)与母方产生的雌性细胞(卵子)融合(受精)成受精卵(合子),再由受精卵经过一系列细胞分裂长成胚胎,最终形成新的个体。这种依靠父母双方提供性细胞、并经两性细胞融合产生后代的繁殖方法就叫有性繁殖。但是,如果我们用外科手术将一个胚胎分割成两块、四块、八块……最后通过特殊的方法使一个胚胎长成两个、四个、八个……生物体,这些生物体就是克隆个体。而这两个、四个、八个……个体就叫做无性繁殖系(也叫克隆)。

    ③可以这样说,关于克隆的设想,我国明代的大作家吴承恩已有精彩的描述——孙悟空经常在紧要关头拔一把猴毛变出一大群猴子,猴毛变猴就是克隆猴。

现代文阅读理解。

吃“肉”的植物

①没有爪牙的植物是怎样吃“肉”的呢?你别小看它们,植物在长期进化的过程中,根据自身的特点逐步形成了一套觅食办法。

②捕虫堇可以捕食蚊子、蚂蚁等小昆虫。捕虫堇是怎么引“虫”上钩的呢?它的叶片、花茎和花瓣背面有短短的腺毛,这些腺毛能分泌黏液,散发出诱感性的气味。当猎物被粘住挣扎时,叶片表面会分泌消化酶,将猎物溶解并吸收。有些捕虫堇在捕获猎物时还能卷曲叶片,加快消化速度。捕虫堇的叶片还能分泌杀菌物质,可以防止昆虫腐烂。

③有些植物不会主动出击,却会“请君入瓮”。比如猪笼草,它那酒瓶一样的捕虫笼,是捕食昆虫的工具。捕虫笼的“瓶盖”能分泌香味,引诱昆虫。“瓶口”光滑,昆虫一不小心就会滑落“瓶”内,被慢慢分解、吸收。

④捕蝇草是非常受人们喜爱的食虫植物。它的叶缘部位含有蜜腺,会发出甜蜜的气味来引诱昆虫靠近。当昆虫触碰到属于感应器官的感觉毛时,一左一右对称的贝壳形叶片就会马上合起来将昆虫夹住。状如睫毛的刺毛会紧紧相扣,交互咬合,防止昆虫脱逃。最多过个十几天,昆虫就会被消化殆尽。

⑤你或许会问,这些植物为什么会吃“肉”呢?因为它们大多生活在土壤贫瘠或者阴暗潮湿的地方,土壤里氮和磷的含量都很低。面对这样的处境,植物不得不另谋生路 , 来获得生存必需的营养物质。

阅读课外短文,完成练习。

眼镜的“进化史”

佚 名

眼镜是玻璃国的“公民”。公元1世纪,世界上第一片眼镜镜片——单片镜是用绿宝石制作而成的。那时,眼镜的原料加工不易,价格昂贵,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到了13世纪,真正的眼镜才出现,它主要是用玻璃水晶制作而成的。有了眼镜,人们却不知道怎样戴它,有人把它缝在布帽子上,有人把它装在铁圈里,还有人把它镶在皮带上。

又过了两三百年的时光,这个问题总算解决了 , 到了16世纪,出现了安上手柄的长柄眼镜和夹在鼻子上的夹鼻眼镜。那时,人们购买眼镜是到眼镜店里自由挑选,并没有经过眼科大夫的检查,眼镜度数不太精准。

现在有一种隐形眼镜,没有镜框,也不用架在鼻梁上,它是紧贴着眼球的一种镜片,方便美观,但这种眼镜戴的时间过长容易引发干眼症。尤其是儿童的眼睛还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并不适合戴隐形眼镜。

眼镜“进化”至今,始终为人类的视力服务。出现近视以后,是否需要马上戴眼镜呢?医生建议,在早期度数比较小的时候,如100度以内,可以不戴,平时保持合理的用眼习惯即可。但是,如果近视的度数达到200度以上,就需要及早看医生。

科技日新月异,眼镜将逐渐变为多功能的高科技产品。如现在已推出的“智能眼镜”,它具有和智能手机一样的功能,可通过声音控制拍照、视频通话和辨别方向等。未来还可能出现“食品识别眼镜”“坐姿监督眼镜”……“智能眼镜”将改变我们的生活,让我们拭目以待!

(根据高士其《谈眼镜》及其他材料编写)

太阳大气层

太阳大气层从里向外可分为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

光球层厚约500千米,内部的温度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加。我们接收到的太阳能量几乎全是由光球发出的。光球球面上很不平静,气体不断地上升和下降,像海洋中起伏的波浪一样。由于这种上升和下降的运动,太阳表面看上去像有米粒。从地球上看,米粒很小,但实际上单个米粒的直径平均约为1400千米,寿命只有几分钟。米粒运动就好比水壶里沸腾的水,旧米粒刚消失,新米粒就又形成了。在光球层还分布着太阳黑子。太阳黑子是最常见和最容易观测到的一种太阳活动现象。因为太阳黑子的温度比太阳的光球层表面温度要低约1000~2000开,所以看上去像一些深暗色的斑点。

从光球层表面到约2100千米高度为色球层。它得在日全食时用色球望远镜才能观测到。色球层上玫瑰红色的气体如烈火升腾,称为日珥。日珥的大小不一,一般长约20万千米,高约3万千米,厚约5000千米。①日珥的形状变化万千,有的像浮云,有的像喷泉,还有的像圆环、拱桥、火舌、篱笆……日珥的数目和面积都与太阳活动周期有关,且随黑子相对数而变化。

色球层之外为日冕层,它延伸到数倍太阳半径处。日冕也得在日全食时或用日冕仪才可观测到。这里是太阳风产生的地方。通过太阳风,太阳平均每小时要把3000吨左右的物质抛向宇宙。②太阳风的速度通常保持在每秒350~450千米,是地球风速的上万倍。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