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困难

甘肃省平凉市庄浪县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综合检测试卷

阅读下文,完成下题。

父亲的游戏

    两天前,儿子独自一人来到这个城市。现在,父亲要送他回去。

    他们来到火车站,却在候车室的入口停下来。两个人盯着安检仪的小屏幕,那上面不断流动着各种箱包和纺织袋的轮廓。

    男人说看到了吗,把行李放进去,屏幕上就会照出行李里面的东西…一你看看,这是一个脸盆……这应该是一床被子……这个,一双皮鞋吧。可是,它为什么能照出里面的东西呢?男人低下头,问他七岁的儿子。

    是X光的原因……你昨天跟我讲过。儿子说。

    男人满意地点头。他说是,是X光。只有X光,才能把东西变透明了,我们才能看到它的里面。

    男人穿一件蓝色的工作服,那上面沾着点点泥水的痕迹。男人头发凌乱,目光中流露着城里人所认定的那种卑微。城市里有太多这样的男人,他们从家乡来到城市,散落到各个建筑工地。然后,用超负荷的劳动,来维系一种最低限度的期望。

    男人说要是人钻进去,内脏就会清楚得很。这东西,就是你娘给你说的医院的X光机。

    儿子使劲点点头,表情很是兴奋。安检员不屑地撇了撇嘴。如果说一开始男人的话还有些靠谱,那么现在,他已经开始胡说八道了。

    男人冲儿子笑笑,你看好了……

    然后他就做出,一个让周围所有人都大吃一惊的举动。他突然扑向安检仪,蜷了身子,像一个纺织袋般趴伏。安检员大喊一声,你要干什么?可是来不及了,传送带把男人送进安检仪,屏幕上出现男人趴伏的瘦小轮廓。几秒钟后,男人被安检仪吐出。男人爬起来,满面红光。

    安检员冲过来,朝男人吼叫,你发什么疯?

    男人尴尬地笑。他说,我和儿子做游戏呢。

    做游戏?安检员怒火冲天,你们拿安检仪来做游戏?这东西对身体有害你不知道?

    男人慌忙朝他眨眼。安检员正大喊大叫,忽略了男人急切的眼神。男人飞快地拉起他的儿子。男人说,走,我们去等火车吧!

    他们来到候车室,找两个座位坐下。男人问儿子,你刚才看清楚了吗?

    儿子说,不是很清楚。

    男人说没关系,你看个大概就行了。得了肺病的人,肺那儿会有一个很大的黑影,你看见我有吗?男人跟儿子比划着肺的位置。他比划得并不准确。

    是,你那儿没有黑影。儿子认真地说。

    这就对了。男人满意地拍了拍儿子的肩膀,你看我们多聪明,我们骗那个没穿白大褂的大夫说我们在做游戏,他竟信了。他竞没收我们的钱。你看看,我早说过你也能当大夫嘛。

    是啊是啊。儿子两眼泛光。

    回去,你娘问你,你陪着你爹去看X光了吗?你怎么说?男人问。

    去看过了。儿子说。

    去哪个医院看的?男人追问。

    去火车站医院看的。儿子回答。好儿子。父亲捏了捏儿子的小脸,我们拉钩吧!父亲伸出手,钩住儿子的小指。他们仔细地拉钩,每一下都很到位。

    告诉你娘,我的肺病早就好了,别再让她担心,也别再让她把你一个人送过来,陪我去医院了。男人站起来。火车马上就要来了。

    好。儿子使劲地点头,你的肺上没有黑影,我和娘都知道你的病早好了。

    男人笑了笑。他再一次捏了捏儿子红扑扑的小脸。

    男人把儿子送上了火车,往回走。他走得很快。他还得赶回去干活。他还得在这个城市里拼命赚钱。他要把赚来的钱全部带回家。家里需要钱,他不敢去医院检查他的病。哪怕,只是挂个门诊,然后照一张X光片。

    男人走得有些急。他轻轻地咳了起来,咳出的痰里,夹着淡淡的血丝。他紧张地回头,却想儿子已经上了火车。于是男人笑了。刚才他和儿子做的那个游戏,让他满足和幸福。

(1)、请用简洁的语言完整地概述本文的故事。
(2)、文中画线句运用了哪几种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3)、文中的“父亲”形象很感人,请简要分析。
(4)、小说是虚构的艺术,但也要符合生活逻辑。请结合你的生活经验,说一说文中有哪些不合逻辑之处。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完成1~5题。

半岛小夜曲

①春三月的迎春花谢了,五月底的野蔷薇也谢了,转眼间小扇子一般的夜合欢也开得粉艳艳的,张扬不羁。夏天慌慌张张的,就那样不期而至。

②三面环海的半岛城市,即使是仲夏,也不会热得让人发狂。

③走在街上,凉风习习,霓虹闪烁。街中心的广场上,一位年纪略长的大叔,正在优雅地吹着萨克斯,他深情、专注,极力用肢体语言诠释着音乐的内涵。他沉浸在自己的曲调中,那份忘我,那份投入,让人情不自禁地进入音乐的氛围中。侧耳细听,那首优美的萨克斯曲,居然是蔡琴那首经典的《绿岛小夜曲》:这绿岛像一只船,在月夜里摇啊摇……让我的歌声随那微风,吹开了你的窗帘,让我的衷情随那流水,不断地向你倾诉……

④有人开始驻足围观,优美的萨克斯曲,自然会招来许多喜欢广场舞的人们,他们随着乐曲翩翩起舞。星星在遥远的空中眨着眼睛,和煦的晚风轻轻地掠过,滑过肌肤,有微微的凉意,一切都是那么闲适、自然。

⑤萨克斯的曲调优美,低沉,舒缓,伴随着清凉的海风,时断时续地飘过来,像一个低沉的声音在耳畔轻轻诉说着什么,使人清爽;又像一声声柔软而熨帖的话语,轻轻地抚摸着我的心,给人以力量。我一直以来因生活的忙忙碌碌、平淡无奇而堆积起来的焦躁情绪伴着这乐曲,渐渐随海风而去。

⑥这里不是绿岛,不是台湾岛,这里只是渤海与黄海交汇处一个美丽而舒适的半岛城市。仲夏的夜晚,人们休闲消夏,喝啤酒,吃西瓜,侃大山,过着闲适的夏夜生活。

⑦在霓虹灯下,沿着街道一路走来,有小情侣在花影里喁喁私语,仿佛要说尽一生的情话。有老夫老妻在马路上就着月光灯影遛弯儿,虽不曾手牵着手,但中间相隔一尺的距离,是一生修行而来的默契。谁家的孩子,举着烤鱿鱼,眉飞色舞地在小伙伴眼前晃两下,忽然又撒着欢儿地跑了,引来一路追逐嬉戏和欢声笑语。谁家的男人在小吃摊前,穿着拖鞋,光着脚丫,满嘴跑火车,说中东局势,侃钓鱼岛问题,一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神气模样。也有老婆婆拿着小板凳,摇着蒲扇,在街口和左邻右舍闲聊,兴致来了,也会给孩子们出几个谜语猜猜。也有老爷爷,拿着烟袋,兴致勃勃地讲上几段《杨家将》《聊斋》或者《三侠五义》什么的。谁家的女人,在这夜的暗影里,扯着嗓子,悠长地喊,那个谁,回家睡觉了,明天还上不上学了?这活生生的生活画卷如一轴烟火图,只让人觉得现世安稳、岁月静美。

⑧市井生活,鸡零狗碎,琐碎繁杂,在这夏夜里都渐渐地悄然隐去,陪伴我的是夜色朦胧,晚风轻拂,蛐蛐低唱,花影婆娑。一颗心宁静恬美,不再焦躁,不再郁闷,只感到这仲夏夜的生活如同那首《绿岛小夜曲》,让奔波劳碌的生活有了诗意。

⑨趿拉着鞋,在路灯下,慢慢地走,忘记了想要去哪里,忘记了曾经的心绪。这仲夏夜的生活,正如一首优美的半岛小夜曲,迷人而沉醉,美得让人不忍心睡去……

(文/积雪草,有改动)

阅读下面两篇短文,完成小题。

【甲】渡河(周海亮)

    终于来到河边,河边不见一个人影。

    几天来他一直躺在丛林里。他想他也许撑不住了,夜里,他能够听到皮肤燃烧出“嗞嗞”的声音。他的五脏六腑全都着起火,他冲天空呼一口气,淡蓝色青烟袅袅。

    他病了,越走越慢,越走越慢,终与队伍失去联系。他冲最近的战友喊,等等我!声音被风吹散,瞬间无影无踪。然后他摔倒,失去知觉,待醒来,丛林里只剩自己。他不知道他们是否找过他,找过或者没有找过,都不再重要。他被孤零零地扔进丛林,这才是现实——也许敌人,近在咫尺。

    他们需要马上渡河。半年来他们东躲西藏,疲如奔命,队伍仍然越来越短,就像一条被砍掉大半的蛇。其实他们不配像蛇。他们更像兔子,耗子,像一切死到临头的惊恐万状的动物。他们必须渡河。渡河,还有活着的希望。否则,必将全军覆没。

    河水黄浊,河面浩荡,岸边芦苇句旬,白色的芦花却纷纷扬扬。他沿着河岸走,五脏六腑再一次燃烧起来。终于他走进那个颓败的村落——十几栋泥草房,十几株山碴树,十几只瘦羊,十几个拥挤在一起的坟莹……

    他问老人,是否有部队渡过了河。

    那也算部队?老人说,当兵的面黄肌瘦,军装就像麻袋,步枪就像烧火棍,长官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孩子。不足二百人吧!那也算部队?

    他们过河了?

    两天前就过河了。村里只有两条渔船,他们用了最快的速度,还是从黄昏忙到天亮。长官最后上船,护着两挺重机关枪。这样的队伍竟然有两挺重机关枪!长官说,它们是队伍的希望……

    叫我得追上他们。他说,希望您能帮我过河。

    你要自讨没趣?老人说,他们本该等你的,是不是?你只是失踪,不是阵亡。村子里丢只鸡全村人还到处找呢!

    队伍不能冒险。他说,为了我一个人,才甲上二百多人……

    那就留一两个人等你。老人说,家里的狗跑出去,晚上还得给它留着门呢。

    后有追兵……

    追兵在哪里?老人说,这么多天,我连一个兵虱子都没看到。

    无论如何,请您帮我过河。他说,我得追上他们。

    没有船了。老人说,他们渡河以后,将两条船全烧了……然后,他们端着枪,命令我跳下河,游回来……他们根本不在乎我的死活……

    你可以摘下门板。他说,把两扇门板绑到一起,再找一根竹竿。我知道,这办法管用……

    你想掉进河里喂鱼?

    我想渡河。他目光执着,求求你,帮我渡河。

    老人在门板下面捆上两张鼓圆的羊皮,老人的船仿佛被捆绑在一起的飘浮在河面上的两只死去的山羊。门板发出“嘎哎嘎哎”的声音,似乎随时可能断裂。他趴在门板上,听到水底的呼呼风声。

    他们离开时候,说起过我吗?他问老人,比方说,为了大局,我们不得不放弃那个兄弟……

    屁都没有一个。老人说,除了最后上船的长官……长官说,重机关枪不能湿,那是队伍的希望……

    可是他们应该等等我的。他说,我只是失踪,不是阵亡……村子里丢只鸡,全村人都要出去找……

    所以,就算渡过河,你仍然追不上他们。老人的竹竿轻轻一点,羊皮筏打一个趔趄,水面上猛地一蹿。或者,就算你追上他们,又能怎么样呢?就像一条失踪的狗重新回到家里,主人会给他道歉?说不定,会狠狠揍它一顿……

    我们是一个整体……对一支完整的队伍来说,我很重要……

    你可有可无。老人说,一百个你加起来,也不如一挺重机关枪重要。

    他长叹一声,不再说话。回头看一眼岸边,岸边芦苇句旬,芦花苍茫。突然他感觉自己就像倒地的芦苇或者随风而逝的芦花,他的存在没有任何意义,无论是对他的部队,还是对他的世间。老人破败的村庄在这一刻突然变得生动并且亲切,牛,羊,青草,庄稼,沟畔,老人十九岁的脸上长满雀斑的女儿,一扭一扭的随风摇摆的炊烟……

    追上部队,你终究是死。不是死在这一场战斗,就是死在下一场战斗。所以现在,我是在送你去死。老人收了竹竿,说,船到岸了,你愿意走,就走。不过,如果你愿意跟我回去,我会让春玲给你煎两个荷包蛋。

    他抱着枪,久久不语。突然他问老人,他们真的没找过我?

    老人无奈地摇摇头。下船!老人说。

    他们还烧光了你们的船?

    他们还烧光了我们的船……他们手里有枪……你下船吧!

    我手里也有枪。他跳下船,咬咬牙,说。

    什么意思?老人愣住了。

    把船烧掉,然后,你游回去。他拉动枪栓,恶狠狠的语气,却流下眼泪。

【乙】小小说的阅读鉴赏(徐金国)

    ①小小说篇幅短小,却尽显小说艺术的魅力。那么,怎样才能阅读欣赏小小说呢?

    ②解读人物形象要“窥一斑而知全豹”。小小说在人物形象的刻画上,常常是通过截取人物心理、情感、情绪、思想意识和人物命运的某一细微特征或变化,在细节上着力,于细微处见精神,让人能够“窥一斑而知全豹”,给读者留下一个鲜明而深刻的印象。小小说在人物的刻画上,或只写人物性格中的一个小隐秘,或只写人物心理上的一道波痕,或只写人物情绪上的一丝变化,或写人物思想意识上的一点升华,或只写人物命运的一次小小撞击。以澳大利亚小说家泰格特的《窗》为例,作者寥寥几笔写了不靠窗病人心理上发生的细微的变化,却揭示了善良的人性是如何一步步被邪恶所吞噬。小说结尾通过不靠窗病人“看到的只是光秃秃的一堵墙”与此前靠窗病人描述的公园美景形成强烈对比,两个人物的善良与丑恶灵魂跃然纸上,给读者以强烈的震撼。

③解读主题思想要多元深刻。小说虽然篇幅短小,却意蕴丰厚。虽然写的都是小题材、小细节,撷取的只是生活中的一个小片段,但却是对生活的高度浓缩与升华。故事背后往往是集中反映生活中的矛盾和冲突,直抵生活的本质。小小说的主题常常是以小见大,见微知著,能够引发读者对社会人生的思考。如米兰昆德拉所说,小说的内容永远是生活,但小说家的使命却不只需要对生活进行描绘、再现、加工和解释,而且还要担当起认识生活真相的艰难使命。小小说也同样承担了这样的重要使命。以周海亮系列的战争小小说为例,他的笔端顾及到了战争的一切人物。譬如《芒种》里的伤兵山子,《空袭》里的母亲,《俘虏》里的几个俘虏等。在战争的漩涡中,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上演着各自的人生悲喜剧。他更多地将笔墨挥洒在战争中的人性内容上,以充满悲悯、善良的人文情怀,关注战争环境里人性的坚守、升华或扭曲、异变,使作品的立意更为深远、厚实。所以阅读小小说时,我们必须透过情节、人物和事件,读出小说深处的思想意蕴。

④解读故事情节要细致续密。有人说小小说是“在方寸炙间舞蹈”。小小说要在尺幅之间跌宕起伏,尽显波澜,关健在于构思的精巧别致。首先是构思要新颖独特,悬念迭起。比如欧·亨利的《最后的常春藤叶》,小说开篇,患肺炎的琼珊把生命与窗外的常春藤叶紧紧联系到了一起,如果最后一片叶子落去,琼珊的生命也将凋谢,眼看藤上的叶子一片一片凋落,但最后的一片终于没有落去,琼珊也因这片不落的常春藤叶而获得新生。而一生潦倒的老画家贝尔曼一直坚信自己终有一天会画出不朽的杰作,最终老贝尔曼以一片常春藤叶完成了他一生的杰作。在小说的情节设置上,作者不断将一个又一个悬念抛给读者,使读者欲罢不能。其次是小说的结局处理尽在意料之外却在情理之中。比如《窗》的结局:当不靠窗的病人终于移到靠窗的那张病床上,他见到的却是“光秃秃的一堵墙”。这样的结尾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但又完全在情理之中。只有一个心中充满美好的人,世界才会变得无比美好,反之亦然。如此的结尾,不能不让人惊异于小说家精妙的构思。再次是含蓄曲折,让人回味无穷。小说《窗》以“他看到的只是光秃秃的一堵墙”结束,戛然而止,让读者产生无尽的遐想,真正是言有尽而意无穷。

⑤王蒙说:小小说是一种智慧,一种敏感,一种眼光,一种对生活理解。所以,我们阅读欣赏小小说也需要用一种智慧敏感的眼光去理解、去感悟、去思考。只有这样方能抓住关健,充分领略小小说的艺术魅力。(有删减)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新的学期,刘老师到一个班当班主任。她发现班上有一个奇怪的男生,每天中午放学后,别的学生一窝蜂似的涌出教室,只有他,坐在教室里,拿出书本来看,或者拿出作业来做。他的名字叫张晓军。

       一天中午,刘老师走进了教室,她对张晓军说:“张晓军,放学了,快回家吃饭吧!”张晓军说:“老师,我知道,我想等会儿再回家!”刘老师问道:“你不饿吗?”张晓军说:“饿!”刘老师说:“那就快回家吧!”张晓军说:“我等会儿就回家!”说完,张晓军又埋头做作业。

       这是一个固执的孩子,刘老师想,他肯定是想把成绩赶上去,便忍不住对张晓军说:“饿着肚子可是学不好的,你回去吃饭吧,吃了饭到学校找我,我可以帮你补习功课!”

       张晓军说:“老师,您误会了。其实,我迟些回家,并不是为了抓紧时间争分夺秒地学习……”刘老师睁大眼睛:“那你是为了什么啊?”

       张晓军告诉刘老师,他的父亲早年去世了,母亲为了供他和妹妹读书,便外出打工,家里只有他和妹妹。每天早上,他和妹妹一早就起床做好饭菜,中午回家热一下就可以吃。由于饭量大,他担心自己吃多了,妹妹就吃不饱,便迟些回家。这样,妹妹就可以先吃饭,剩下的,就全是他的,他就可以放开肚皮吃。

       原来是这样。刘老师问张晓军为何不多做些饭菜,张晓军说他们每个月的钱只有那么多,要是多做些,钱就不够花。他不忍心告诉母亲家里的情况。他说要是让母亲多寄钱回家,母亲就会起早贪黑地干活,会很辛苦。张晓军说他少吃一点没什么,不能苦了母亲,饿了妹妹。

刘老师默默地听著,湿了眼睛。①她掏出钱包,拿出一百元钱,递给张晓军。张晓军连连后退,说:“老师,我不能要您的钱!您放心,我的问题我能解决。现在,我每天都在悄悄地捡废品,我能挣钱,很快就能吃饱饭了。”

       刘老师知道,这是一个要强的孩子。她只好作罢,收起了钱。

       以后的每个中午,刘老师依然发现张晓军迟迟不回家。每次看到教室里埋头学习的这个孩子,刘老师就叹息不已。

       下一学期,刘老师因为工作需要,离开了这个班级,当了另一个班的班主任。让刘老师没想到的是,在新的这个班,她又遇到了一个奇怪的女生。这个女生每天中午放学铃声一响,她还没走出教室,女生就第一个冲出了教室。女生的脚步匆匆忙忙,似乎有什么急事。有时候踉踉跑抢,几欲跌倒,让人好不担心。

       一天两天有急事没什么,可是总是有急事,那就不正常了。有一天中午,刘老师在放学之前点了女生的名,让她放学后留下来。没想到,女生竟然站了起来,说:“老师,放学我不留下来,行吗?”刘老师说:“不行,我有事找你!”女生说:“老师,等我下午来上学的时候,我到办公室找你,行吗?”看着女生乞求的目光,刘老师点头答应了。

       下课铃声一响,女生又是第一个冲出了教室,她的脚步依然是那样匆匆忙忙,依然是那样跟踉跑跄。

       下午,女生走进了刘老师的办公室,她说:“老师,我来了。您找我有什么事?”刘老师问她:“为什么每天中午放学后你总是第一个冲出教室?”女生说:“我急着回家……”刘老师说:“急着回家?肚子再饿,也用不着急那一会儿。你跑那么快,很危险的,你知不知道?”

       女生说:“老师,对不起,让您担心了。”刘老师让女生以后放学别急着回家,可女生却说不行,刘老师问她为什么,女生说:“为了我哥!”

       女生告诉刘老师,她的父亲早年去世,母亲为了供她和哥哥读书,外出打工,家里只有她和哥哥。每天早上,她和哥哥一早就起床做好饭菜,中午回家热一下就可以吃。哥哥饭量大,她担心哥哥吃不饱,便先到家吃饭,这样,剩下的,就全归哥哥,他就可以放开肚皮吃饱饭了。

       刘老师想起了什么,她突然想到女生的名字叫张晓燕,不用说,她就是张晓军的妹妹。刘老师问张晓燕:“这么说,你为了让你哥吃饱饭,从来就没有吃饱过?张晓燕连连摇头,她说:“不,我吃饱了,吃饱了!”刘老师知道,张晓燕没有说实话。刘老师掏钱给张晓燕,却被拒绝了。张晓燕说她在悄悄捡废品,等她挣到钱,她就可以买很多米和菜,就可以和哥哥一起回家吃饭了。

       后来的日子里,每天中午放学的时候,刘老师看到张晓燕第一个冲出教室,她就禁不住双眼潮湿。②她知道,那匆匆忙忙、踉踉跄跄的脚步里,跑出的是爱的直线。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3年12期  作者:李代金)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昆仑山的树

王宗仁

    ①昆仑白雪有着人人都能感受到的纯净和尊严,戈壁沙漠的幻影折射着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昆仑山下格尔木转盘路口、山中纳赤台兵站那一片片枝叶茂密的白杨林,记载着高原城镇从诞生到繁荣的历程。我每次重返昆仑山都要看看那些支撑着满天风云的老树,以及后来长起的新苗,每次来我都会放轻脚步。

    ②昆仑树绝不自傲,总是保持着永恒的崇高。它们的枝叶上挂着一位开国将军沉重的美好梦境,是他最早泼洒心血在莽原上培植了第一缕春色。

    ③这位将军就是被人尊称为“青藏公路之父”的慕生忠。天安门广场响起开国大典礼炮后的第四年,他带领着由军人、驼工、民工组成的筑路队伍,开拔格尔木,开始修筑穿越世界屋脊的青藏公路。当时格尔木只有撑在荒原上的6顶军用帐篷,是筑路人的营地。冻土地上第一次蒸腾着震撼雪山的热力。慕将军的远见不仅在于他和他的队伍要打通穷山恶水把路修到拉萨,还在于他为高原描绘出了公路修成以后明天的新景。奔赴格尔木之前,他特地在日月山下的湟源县城买了100棵杨树柳树苗。修路队伍在荒原一落脚,他就和大家把这些树栽在了帐篷一侧的戈壁滩上。两大片,杨柳分栽。将军拄着镢把,跨步走上一个堮坎,深情地对大家说:“公路修成后,我们要把昆仑山建成大花园,咱们共产党员要带头在这里扎根、安家,种树养花,还要生娃娃!”

    ④小苗落地生根。一场春风卷着细雨吹过,枝头的鹅黄嫩芽就探头露脸地拱出了荒原。亘古戈壁变得翠生生的撩拨人心,好像画家抹出一幅动感的水彩画。树苗一天一个样地疯长着,给它喝一盆水,它蹿一节个头。给它喂一撮肥,它会添一片叶。蛮荒了千百年的土地一旦逮住苗儿就受活得巴不得一夜长成材!时间在一明一暗的开合中扫净了高原人脸上的笑容。夏天还没过完,绝大多数树苗就在一场突降的六月雪中枯萎而死。勉强活下来了10多棵树,也遍体鳞伤的缺胳膊少腿。但它们顽强地站立着,凛然傲气!很有意思,活下来的树杨柳各5棵。老天爷竟然这样不偏不倚地平分秋色!将军在收拾残枝败叶打扫战场时,用低沉的声音告诉大家:所有死去的树一片叶子也不许糟蹋,给每一棵挖一个坑,把它们埋起来。它们总算给咱们绿了一回,是有功之臣呀!大家照此办理,荒原上凸起了一片小土丘,那是树坟。将军带头给这些土丘浇水,三天两头地浇。戈壁滩太干燥,怕它们渴着呀!奇迹出现,来年有些土丘上竟然冒出了嫩芽,死去的树复活了!大都是杨树。今天成荫林那一片杨树里就有一些是经过生死之洗炼挺过来的。

    ⑤昆仑的第二代树,是在上世纪80,90年代出现于山中的纳赤台兵站,是红柳。这是生长在戈壁滩上的一种灌木,枝条硬中有柔,每年春秋两季绽放出淡红色的米粒碎花。人称它“三春柳”,意思是说一年中除冬季外对它都是春天。栽植红柳的人是总后勤部模范共产党员、纳赤台兵站教导员赵国瑞。为了给寸草不生的纳赤台添一丝绿色,他带着兵们从老远的诺木洪红柳滩地挖来一丛丛带着原地土质的红柳,小心地移栽在兵站门前的青藏公路两边。夏浇纯净的雪水,冬灌暖暖的不冻泉水,像伺弄娃儿一样让红柳度过了客居兵站的第一年,又度过了第二年。红柳终于由客人变主人,和兵们厮守在昆仑山。至今那些红柳繁衍的后代,依然蓬勃在纳赤台的山上、河边和路旁。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些红柳的年轮里记载着一位军嫂的心血和功劳,她就是赵国瑞的妻子、共产党员蓝伟华。开初她每次从家乡来昆仑山探亲时,总会给红柳带些肥料什么的,喂养它们。后来她等不到丈夫回转内地,就索性卖掉房子、家具来昆仑山下安家,更方便地照管这些高原花木树丛。其中有一丛红柳被兵们称为“夫妻柳”,让人们永远记着赵国瑞和蓝伟华的故事。

    ⑥第三代树是纳赤台兵站门前的两排“党员树”,100棵白杨。上世纪末的一年“七一”前夕,站长姚万清少校带着20名党员栽下了这些献礼树。每人5棵,100棵树代表着20名党员扎根高原奉献祖国的宏愿。这时兵们已经积累了在冻土地上育树的一些经验,这年还没等卷着雪粒的北风降临,他们就给白杨树“穿靴戴帽披袍”全副武装起来。所谓穿靴戴帽披袍就是用棉纱或草秸把树根、树冠和树干保护起来。还好,第一年大部分杨树成活了,他们又补栽。第三年再补栽,一直保持着100棵杨树。

    ⑦今年夏天,我到昆仑山深入生活,特地看望了这些将军树、夫妻树、党员树,并一一和它们合影留念。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春天的麦子

安宁

    立春一过,便是雨水和惊蛰,雷声轰隆隆传来,蛰伏了一整个冬天的人们,好像忽然间想起了田间地头的麦子,于是纷纷扛起锄头,去田里锄草。

    如果整个春天都没有贵如油的雨水,那么连草都长得灰头土脸的。这时,女人们会将自家的男人骂出去,抢水浇地。这是一场残酷的战争 , 女人们常常不再顾及颜面,只要能排上号浇地,哪怕脸上被别的女人抓上几道,破了相,也没什么关系。村主任这时候便派上了用场,他一边给自己家的麦子先浇上水或者排上号,一边调解快要打起来的男人女人们。有时候打得厉害了,男人们会在自家女人的怂恿下,夜里爬起来,搬了石头扔进机井里,堵住井,让谁家都浇不成地。当然,很多时候,这样的阴谋并不能得逞,因为正浇地的那家会派人日夜守护在机井旁边,还拿着手电筒,防范一切试图靠近机井的可疑人士。

    这时,我们小孩子也不能靠近机井。那里原本是我们的乐园,我们会捡起小石子,投到机井里去,听石子落入深不可测的井底时激起的沉郁的水声。我们还怀疑有生下来不想要的小孩子被扔进了井里,于是趴在井沿上,看那一小片落在里面的模糊的蓝天。但在干旱的春天里,我们被焦渴的麦子和焦灼的大人们驱逐出了这片乐园。

    夜里醒来,常常听见父母在谈论浇地引发的种种事故。不外乎是谁家跟谁家又打起来了,动了石头和锄头,还惊动了乡派出所的人。父母没有后门可走,排号遥遥无期,而在轮到我们家浇地之前,又不能眼看着田里的麦子枯死。于是母亲便和父亲从家里的压水机里压出水,然后倒入大桶里,用地排车拉着水去田里一勺一勺地浇灌麦子。只是那些水浇到地里,麦子好像还来不及喝一口,就被干裂的大地吸光了,或者被头顶上炙烤着的太阳蒸发掉了。春天看起来不再那么美好 , 每一天都让人煎熬,至于谁家的女人被砸破了脑袋,谁家的男人追着正浇地的那家人要拼个你死我活,在躁动的春天里,已不再是能引得人们兴奋的新闻了。

    好在这样的时日不会持续太久。有时候每户还没轮上浇一遍地,老天爷就开了眼,降下一场大雨,放松了全村人绷了太久的神经。每当这时,母亲就坐在院门下面,一边做着针线活,一边看着这场不疾不徐似乎要下许久的春雨。

    有时候我看母亲在发呆,就会问她:“娘,你在想什么?”

    母亲笑一笑,像是回答我,又像是自言自语:“这雨,下得正好,麦子能喝个饱了。”

    我也抬起头来,看向天空。细密的雨从天空中飘落下来,一阵风过,把雨吹到我和母亲的身上。雨水有些凉,但我的心里是暖的。我喜欢春天的雨,柔软、缠绵。就连平日里好为琐事争吵的父母,也因为这场雨变得对彼此温柔起来,好像他们是相敬如宾的新婚夫妻。

    院子里的一切都是安静的,只有雨滴在屋檐下滴滴答答地敲击着,那是世间最单调又最美好的音乐。我好像听见了麦田里的麦子在咕嘟咕嘟地饮水,这声音一定也在父母的耳畔响着,所以他们做什么都轻手轻脚的,似乎怕打扰了麦子们的幸福

    有时候忍不住了,父亲或者母亲还会冒着雨跑到田里,看看自家的麦子在雨中有着怎样喜人的长势。这时的父亲更像是诗人,他站在地头上一言不发,就那样深情地望着脚下大片的绿色的麦田。整个村子都笼罩在迷蒙的烟雨之中,只听得到雨声沙沙,像蚕在食桑叶一样。

    在麦子还没有长成麦浪之前,我能想到的村庄最美的时刻,大约就是春天里这样的下雨天了。

(摘自《读者文摘原创版》2019第2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流凌的黄河

单振国

    ①站在数九寒天的黄土高原上,站在大雪纷飞的穹宇下,我看黄河。黄河,像一条蜿蜒浩荡的银色巨龙,正静静地、静静地流动着,在雪花无声无息里流动,在冰凌悠悠漂浮中流动。

    ②没有浮躁的喧哗,没有烦嚣的不安,没有轻薄的浪花,甚至连一点儿脚步声都没有。有的,只是雄浑磅礴的气势,泰然自若的风骨,沉着稳健的向前,战胜一切的自信!

    ③满河满河的冰凌,一块又一块,或大或小、或薄或厚,挤挤挨挨、满满当当 , 镶着深冬的凛冽,披着大雪的晶莹。铺天盖地,浩浩荡荡。冷流暗卷,冰水回湍。深不可测,清冽无底。没有鸟鸣虫吟、红尘碎语,没有争锋斗狠、狂放泼野,唯有静静地流动。漂浮着满河满河浩阔壮观的北方冬天。满河的冬天在满河冰凌如朵朵莲花般的簇拥中,仿佛停止了季节呼吸,收敛起三九风霜,好像是一条蛰伏入眠的巨龙。

    ④啊,雪落黄河静无声。

    ⑤静无声的黄河蓄积着体能,储存着力量,淬炼着胆魄,又慢慢苏醒,慢慢在蛰伏中蠕动,一直向前蠕动。恍然,唰地彻底醒来,鼓起排山倒海般巨大膂力,腾空飞旋,以四两拨千斤的手臂,轻轻一揽,迅疾带走一大堆一大堆企图阻遏她前进的冰坝。这不,远远地,咔嚓一声,犹如霹雳横空、巨崖崩塌,令人惊心动魄、寒毛悚立。严寒精心高垒起的一座冰山訇然碎裂,没入宽阔深邃的河水中。冬天顷刻惊飞四散,朔风黯然销声匿迹,一切的寒冷已不叫凛冽的寒冷,所有的冬天不再喧哗自己是冬天。唯有流凌的黄河,包容天地,包容山川,包容冷暖,包容这壁立千仞的晋陕峡谷,再一次沉浸在那空悬高天的沉沉静默中。

    ⑥雪是越下越大,白花花的,一朵一朵飘着,漫天漫地,稠稠密密。雪吞咽着山川村落、烟火人间,吞咽着高原大地、日月星辰,仿佛把整个北方的冬天都吞咽到她茫茫的白幕之中。但她吞咽不了黄河,黄河依然静悄悄地、稳如泰山地流动着。站在高原的更高处看流凌的黄河,又像是一条从天而落的银河,舒缓而下,连接天地。河,睡在天堂之上,天幕混沌、天界迷茫、天地一色,唯有梦是那样亘古遥远、瑰丽雄浑,那样多彩缤纷、近在眼前,只轻轻地飘浮在纷纷扬扬的雪花中,向着无尽的远方。

    ⑦晋陕峡谷,犹如大地哗啦扯开的胸膛,在白花花的雪野里,大幅油画般铺开,铺成雪原莽莽、雪峰巍巍的浩大背景,黄河被衬托得更加气势磅礴。看吧!大河上下,好一派雄浑壮观的景象。此刻,任何华美的辞藻,都没有力量嵌进这天地无声却令人心海咆哮的壮丽诗章中;任何高亢的赞美,都显得是那么的苍白微弱、轻如飞羽。只有流凌的黄河,在无声无息中永恒汇聚着、充盈着、释放着排山倒海的力量,凛然高耸起不可欺、不可辱、不可侵的血气,昂然高扬出战胜一切阻遏、一切对手的霸气,一往无前,势不可挡!

    ⑧看,流凌的黄河,我瞬间强大、瞬间雄起,生活中所有的艰难险阻、荣辱得失、恩怨不平,竟然轻盈得像一绺飞散的冷雾,在黄河吞越天地冰霜的宏大气势中,沧海一粟般飞进这流凌的河水中,无影无踪,无声无息。此时此刻,灵魂骤然震颤,心海更加咆哮,仿佛站在黄河与高原交响曲那最震撼天地的音符上,由不得要往远看、往大看。我想,在这个蓝色的星球上,被这样一条裹挟着黄土,磅礴浩荡、摧枯拉朽、势不可挡的大河哺育的民族,一定有着与她同样的优秀基因,同样的精神力量和胆魂气魄!我分明一下子看到了中华民族五千年自强不息、不屈不挠、勇往直前、敢于争胜的始祖精神。我敬仰黄河,虔诚地跪在黄河冰冻铁硬的滩头,深深地磕了一个响头。

    ⑨就在我抬头的刹那,太阳拨破云海,红彤彤、圆润润、热腾腾的,带着新的春天的勃勃生机,在流动的冰凌上折射出万道金光。远远望去,寥廓的黄河滩上,飞起一圈又一圈绚丽耀眼的彩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