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课内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部编版2024年秋季六年级上册语文10.竹节人同步练习

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① 竹节人手上系上一根冰棍棒,就成了手握金箍棒的孙悟空,号称“齐天小圣”,四个字歪歪 斜斜刻在竹节人背上,神气!

②找到两根针织机上废弃的钩针,装在竹节人手上,就成了窦尔敦的虎头双钩。把“金钩大 王”刻在竹节人的胸口,神气!

③ 用铅皮剪一把偃月刀,用铁丝系一绺红丝线做一柄蛇矛,给那竹节人装上,再挖空心思取 一个更威风、更吓人、叫得更响的名号。

④ 破课桌,俨然一个叱咤风云的古战场。

⑤ 还有同学别出心裁,想技高一筹,给竹节人粘上一个橡皮雕成的脑袋,做一套纸盔甲。一 有机会,便得意扬扬招呼大伙来观摩。谁知弄巧成拙,中看不中用,没打几个回合,那粘上的脑袋 连盔甲被它自己手里的大刀磕飞了,于是对方大呼胜利。

⑥ 其实,竹节人的动作压根不由扯线人做主,那不过是在竹节间的线一紧一松间的胡乱耸 动而已,可看上去,却挺像是那么回事。

⑦ 黑虎掏心!泰山压顶!双龙抢珠!

⑧ 咚锵咚锵咚咚锵!咚咚锵!

⑨ 下课时,教室里摆开场子,吸引了一圈黑脑袋,攒着观战,还跺脚拍手,咋咋呼呼,好不热 闹。常要等老师进来,才知道已经上课,便一哄作鸟兽散。

(1)、第⑤自然段中的“弄巧成拙”指的是 
(2)、体会竹节人搏斗中出现的有趣情景,我们要关注第  至  自然段,从给竹 节人 等情节中,可感受到竹节人带给“我们”的乐趣。
(3)、第①②自然段结尾都有“神气”一词,这是  的写法,这样写的好处是
(4)、联系上下文,说一说你从第⑦自然段中体会到了什么。
举一反三
活动一:蛇年蛇趣之“蛇”文化科普

蛇的文化解读

邸永君

①农历蛇年来了。作为中国传统十二生肖之一,蛇紧随龙后,通常被称为“小龙”。跟其余十一生 肖相比,蛇这个属相是说法最多的一个神秘物。

②蛇乃华夏图腾,古人崇其顽强,惧其凶恶,羡其繁衍,久之便心生敬畏,崇拜有加。据诸多古典 文献记载,辅之以出土文物佐证,伏羲与女娲的本始形象,乃人首蛇身。事实上,蛇是形成于海岱区域 的东夷部族之图腾,其所具有的顽强生命力与旺盛生殖力,是永恒生命之象征。伏羲、女娲神话便是 崇蛇意识的浓缩与升华。

③蛇助文化演进。蛇的形象在绘画和工艺品中常常出现,体现着人蛇之间不可分割的紧密关系 人对蛇的认识与情感及其对文化的影响。在人类早期岩画中,蛇的形象便赫然在目,西汉帛画中已有 蛇神已蛇之尊容。而“画蛇添足”之寓言,更可表明蛇乃画家重要创作题材之一。蛇在文学领域中亦 不乏身影。以蛇为题材的文学作品出现甚早,不可胜计。成语中之“____”,比喻做事有始无终:“____”,比喻因行动草率,反使对方有所戒备:“____”,讽刺疑神疑鬼之庸人。据不 完全统计,与蛇相关之成语不下70个,可谓琳琅满目,言浅意深。戏曲领域,《白蛇传》可谓家喻户晓 主人公白蛇及侍女小青,皆蛇之化身,却美丽善良,表现出国人对无毒蛇类之接纳与认可。

④蛇富实用价值。以蛇为药,为时已有数千年之久。《神农本草经》已有记载,李时珍《本草纲目》中,更有“蝮蛇能治半身枯死、手足脏腑间重疾”之论断。蛇胆明目,蛇肉可食,蛇皮制鼓,可谓周身是宝。随着现代医学和药学水平的提高,蛇毒之功用更加明晰而确切,蛇之药用价值大为提高,且必将大获进展。

⑤又逢蛇年,我们再次将目光集中到与蛇相关的话题。蛇之生生不息、顽强坚韧,皆可激励着我们,在困难面前毫不退缩,于坎坷之途锐意进取!

(文章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