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广西来宾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学月月考考试卷

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记承天寺夜游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荐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记游松风亭

【乙】余尝寓居患州嘉祐寺,纵步松风亭下。足力疲乏,思欲就亭止息。望亭宇尚在木末 , 意谓是如何得到?良久,忽曰:“此间有甚么歇不得处?”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若人悟此,虽兵阵相接,鼓声如雷霆,进则死敌 , 退则死法 , 当恁么时也不妨熟歇

(选自苏轼《记游松风亭》)

【注】①木末:树梢。这里指高处。②死敌:死于敌人之手。③死法:死于军法。④恁么:如此,这样。⑤熟歇:熟睡,好好休息。

(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念无与为乐 未复有能与其奇 B、未复有能其奇者 相步于中庭 C、就亭止息 实是界之仙都 D、人悟此 猛浪
(2)、下列对《记承天寺夜游》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是作者被贬黄州所作的一篇小品文,仅用80余字就创造了一个清幽宁静的艺术境界。 B、“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中,两个“何”字点明眼前之景其实寻常,“但”字转折,表明观景的“闲人”并不寻常。 C、全文情感复杂微妙,贬谪的凄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融汇其中,意味隽永。 D、全文篇幅短小,先写景,再叙事,最后议论点题,环环相扣。
(3)、将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②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

(4)、请从修辞的角度,简要赏析“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一句。
(5)、甲乙两文分别是苏轼被贬黄州、惠州期间所作,虽然仕途不顺,但他仍能表现出豁达的情怀。作为一名中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也会遇到很多的困难与挫折,那我们应该如何应对?请联系文本并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的做法。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后面的题。
【甲】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凡八百里,始得灵壁张氏之园于汴①之阳。其外修竹森然以高,乔木蓊然以深,其中因汴之余浸②,以为陂池③;取山之怪石,以为岩阜④。蒲苇莲芡⑤,有江湖之思;椅桐桧柏,有山林之气;奇花美草,有京洛之态;华堂厦屋,有吴蜀之巧。其深可以隐,其富⑥可以养。果蔬可以饱邻里,鱼鳌笋茹可以馈四方之客。
                                                   (节选自苏轼《灵璧张氏园亭记》)
[注释]①灵壁:即今安徽灵壁县。张氏之园:为宋仁宗时殿中丞张次立的庄园。汴(biàn):汴水。②余浸:支流。③陂池:池塘。④岩阜:假山。⑤芡(qiàn):水生植物。⑥富:丰饶的物产。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