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材料分析题 题类: 难易度:普通

【高考真题】2024年高考政治真题试卷(重庆卷)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中国始终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积极因素和坚定力量,从来没有因为“中国威胁论”而威胁世界和平与发展。中国的发展历经各种困难挑战走到今天,没有因为“中国崩溃论”而崩溃,也不会因为“中国见顶论”而见顶。

材料一   几十年来,西方一直流传着关于中国发展的各种论调,如下表。

 

中国威胁论

中国崩溃论

中国见顶论

主要内容

中国制度和发展模式的有效性对西方构成威胁;中国利用经济手段胁迫他国,影响国际公平秩序;中国低价倾销过剩产能,损害国际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中国军力增强威胁世界安全

中国经济正在衰退,并开始崩溃,将拖累全球经济;中国的制度和体制必然被西方资本主义取代

随着人口红利消失,科技遭遇打压,经济被“脱钩断链”,中国经济增速将放缓,经济总量永远不会超过美国,差距甚至会进一步拉大

材料二   面对上述论调,我们要坚持把自己的事情办好,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不断壮大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

一般而言,劳动(包括劳动力数量和质量)、资本、技术是推动经济增长的核心要素,如图描述了2012—2050年我国GDP增长的动力分解及人均GDP的变化情况。

注:2021—2023年为实际值;2025—2050年为潜在值。

材料三   我们党历来重视发展生产力,尤其重视通过科技进步发展生产力。毛泽东指出,“不搞科学技术,生产力无法提高。”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习近平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必须继续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与法治》《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相关知识,批驳西方关于中国的这些论调。
(2)、根据材料二图示,概括2012-2023年我国经济增长动力结构的演变特征。
(3)、结合材料二,说明在人口红利逐步减少的背景下,达到2050年潜在GDP增长目标,我国应如何推动经济增长动力变革。
(4)、结合材料三,运用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相关知识,说明中国经济发展能够行稳致远的根本原因。
举一反三
向“新”而行, 以“质”致远,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描绘着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图景。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质生产力是数字时代更具融合性、更体现新内涵的生产力。下图反映我国经济发展状况的统计图。

材料二 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它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

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与文旅产业深度融合,正加快形成助推文旅产业发展的新质生产力。如下图所示。

材料三 人工智能作为当今科技的前沿领域,正在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广度和速度,融入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其影响力不断扩大。人工智能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因其带来的各种问题和风险引发了人们的焦虑。

材料四  2024年1月3日,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简称中国信通院)公开发布的《全球数字治理白皮书 (2023年)》(简称《白皮书》)显示,人工智能 (AI)技术实现飞跃式发展,给全球数字治理带来挑战。人工智能引发的风险是全局性、 系统性和国际性的。给个人带来数据偏见、技术滥用、道德伦理等风险;给企业带来版权侵权、 隐私侵权赔偿、 商业秘密泄露等风险;  “机器换人”可能引发失业,冲击就业市场、危及公共安全等风险; 国家间的技术鸿沟会进一步拉大, 国家间贫富差距可能进一步加剧,对各国及国际社会现行的相关法律的适用性和保护性形成挑战。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