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单选题 题类: 难易度:普通

江西省南昌县三江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史试题

1921年,列宁说:“目前已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回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为此,列宁开始实施(       )
A、新经济政策 B、战时共产主义 C、农业集体化 D、两个五年计划
举一反三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面对严峻的形势,列宁认识到,党的政策必须立刻来个重大的转变,必须让农民有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在改进农业的基础上,使工业恢复起来,必须把机器和货物供给农村,从经济上加强工农联盟。为此,列宁提出要把斗争的重心逐渐转向经济方面,主张在国家电气化的基础上恢复工业。

──《列宁的分配理论》

材料二:1938年一位美国经济学家评论罗斯福的新政时说:“今天,国家正对没有特权的人进行保护,增加国民收入,并把此项收入更公平地分给各类生产者,为了达到这些目的,美国政府不仅承担起保证社会安全的全部工作,而且还要成为工业商业的参加者和创立者。”这个国家昨天还是个不干涉主义,或处于守势的国家,现在,它却从事建设和开办工厂,买卖货物和劳务,储存货币,开办航运经营铁路。

──洛克《今日美国的问题》

材料三:当代中国波澜壮阔的改革,大体上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改革的初步探索和局部试验阶段。1978年改革首先在农村开始实施并取得了显著成效,积累了有益经验。1984年改革的重点从农村转移到城市。第二个阶段是全面探索,重点攻坚,以创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核心的改革阶段。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新时期全面深化改革的大慕,也引领当代中国改革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王怀超《当代中国改革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请回答:

某校九年级(2)班同学以“国家变革与社会发展”为主题展开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英国的革命与发展】

材料一:

威廉和玛丽加冕

到18世纪晚期,(英国)已经有了跃进的感觉。人力和畜力已经被机器和非动物的能源所代替或补充,煤、铁等产量大幅增加。促使这种变化的一个必要的杠杆,就是发明……没有发明的话,就不可能在产量上实现那么巨大的增长。(但发明)很少直接受益于理论科学,而更多是得益于经验……发明家的社会背景很不相同,从水磨匠到牧师,应有尽有。

——摘编自(英)布里格斯《英国社会史》

(1)材料一图片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根据材料一文字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8世纪英国发明成果不断涌现的原因。

【美国的独立与发展】

材料二:

《独立宣言》签署场景

美国崛起于19世纪后半期到20世纪上半期,美国首先集中解决了国内的统一和制度问题。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这个新兴的工业国家以重大科技发明为基础,在19世纪末迅速赶超欧洲强国。通过两次世界大战,美国获得了对欧洲的巨大债券和战争赔偿,实现了世界范围的财富从欧洲向美国的转移。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标志,美国完成崛起的过程,取代英国成为世界霸权国家。在20世纪的大部分时期,美国主导着全球经济、政治,科学和文化。

——摘编自黄仁伟《大国兴衰的历史比较》

(2)《独立宣言》的签署有什么重要意义?根据材料二文字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外交三方面分析美国取代英国成为“世界霸权国家”的主要原因。

【社会主义国家的探索】

材料三:1921年,纸币卢布值的稳定期不到3个月。1922年虽然还没有结束,但是稳定期已经持续5个月了……一年来农民不仅战胜了饥荒,而且交纳了大量的粮食税,现在我们已经得到几亿普特的粮食,而且几乎没有使用任何强制手段。在1921年以前,农民暴动可以说是俄国的普遍现象,而今天差不多完全没有了……1921年春天,这两个城市(彼得格勒和莫斯科)的工人有过不满,现在已经完全没有了。

——列宁在共产国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1922年11月13日)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一年来”苏俄经济建设取得的成效,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策的角度分析取得上述成效的原因。

材料四:

戈尔巴乔夫改革比中国改革起步晚,当时中国已经有了很大发展,但戈尔巴乔夫并没有吸取中国的经验,仍受制于传统社会主义理念,其出发点是反对私有制,反对市场经济,仍在完善苏联的计划经济体制。1987年开始的经济体制改革,仍视市场为资本主义的,并没有超出当年改革的范畴,用国家订货代替国家计划,实质未变。

——摘编自左凤荣《对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主要原因的思考》

(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四图片中“1992—200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变化的主要原因。根据材料四文字,指出戈尔巴乔夫改革的严重缺陷。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国家变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谈谈你的认识。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