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单选题 题类: 难易度:普通

四川省成都市列五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语文入学摸底测试试卷

文言虚词综合选择题
(1)、下列各句中“而”字的意义和用法与“吾尝终日而思矣”的“而”字相同的一项是( )
A、犹且从师而问焉。 B、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C、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D、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2)、下列各句中"则”字的意义和用法与”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的"则”相同的一项是( )
A、不知乱之所自起,则不能治 B、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C、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D、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3)、下列句中“为”与例句中的"为"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身死人手,为天下笑。

A、慎勿为妇死,贵贱轻何薄 B、不足为外人道也 C、公为我献之 D、吾属今为之虏矣
(4)、下列句中加点的“且”与“犹且从师而问焉”中的“且”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 B、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 C、臣死且不避,厄酒安足辞? D、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5)、下列句中加点字“焉”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犹且从师而问                寡人之于国也,尽心耳矣。 B、置土石?                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 C、爱是溪,入二三里,得其尤绝者家。        小山下,怪石乱卧,针针丛棘,青麻头伏 D、寡人无复与                少 , 月出于东山之上
(6)、下列句中加点的“乎”字用法和意义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相与枕藉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B、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C、今虽死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己后矣 D、知不可骤得
(7)、与“苛政猛于虎也”中“于”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不拘 B、冰,水为之,而寒水。 C、虎兕出柙,龟玉毁于椟中 D、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
(8)、与“至于颠覆,理固宜然”一句中的“然”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 B、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C、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己少 D、成然之
(9)、与“客有吹洞箫者”中的“者”字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邠人偷嗜暴恶者 B、今者项庄拔剑舞 C、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D、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10)、与“夜则以兵围所寓舍”中"所”字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秋毫不敢有所近 B、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C、不数十步,回望女与羊,俱亡所见矣。 D、举所佩玉块以示之者三
(11)、下列句中“因”字,与“因为长句,歌以赠之”的“因”相同一项是( )
A、蒙故业,因遗策 B、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C、因招樊哙出 D、若入前为寿,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12)、下列句中与“竖子不足与谋”的“与”字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B、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 C、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 D、孰与君少长
(13)、下列句子中“其”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①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②成以其小,劣之。

③于乱石间择其一二叩之。        ④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⑤其一能鸣,其一不能鸣。        ⑥则或咎其欲出者。

⑦欲加之罪,其无辞乎。

A、③⑤ B、①② C、④⑤ D、⑥⑦
(14)、对下列句子中“乃”的意义、用法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

①良乃入,具告沛公                ②使杞子、逢孙、杨孙戌之,乃还

③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④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

⑤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⑥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⑦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⑧家祭无忘告乃翁

A、①和②意义、用法都相同 B、③和④意义、用法都不同 C、⑤和⑦意义、用法都相同 D、⑥和⑧意义同,用法不同
(15)、下列对“以”的意义、用法判断有误的一组是( )

①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②宋人执而问其以。

③孙膑以此名显天下。        ④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⑤古之君子进人以礼,退人以礼。        ⑥(苏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

A、①和④意思相同,词性却不同 B、②和③意思不同,词性也不同 C、③和④意思不同,词性却相同 D、⑤和⑥意思不同,词性也不同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桓公问于管子曰:“楚者,山东之强国也,其人民习战斗之道。举兵伐之,恐力不能过。兵弊于楚,功不成于周,为之奈何?”管子对曰:“即以战斗之道与之矣。”公曰:“何谓也?”管子对曰:“公贵买其鹿。”

    桓公即使人之楚买生鹿。楚生鹿当一而八万。管子即令桓公与民通轻重,藏谷十之六。令左司马伯公将白徒而铸钱于庄山,令中大夫王邑载钱二千万,求生鹿于楚。楚王闻之,告其相曰:“彼金钱,人之所重也,国之所以存,明王之所以赏有功。禽兽者群害也,明王之所弃逐也。今齐以其重宝贵买吾群害,则是楚之福也,天且以齐私楚也。子告吾民急求生鹿,以尽齐之宝。”楚民即释其耕农而田鹿。管子告楚之贾人曰:“子为我致生鹿二十,赐子金百斤。什至而金干斤也。”则是楚不赋于民而财用足也。

   楚之男女皆居外求鹿。隰朋【1】教民藏谷五倍,楚以生鹿藏钱五倍。管子曰:“楚可下矣。”公曰:“奈何?”管子对曰:“楚钱五倍,其君且自得而修谷。”桓公曰:“诺。”因令人闭关,不与楚通使。楚王果自得而求谷,谷不可三月而得也,楚籴石四百,齐因令人载粟处芊【2】之南,楚人降齐者十分之四。三年而楚服。

  桓公问于管子曰:“吾欲制衡山【3】之术,为之奈何?”管子对曰:“公其令人贵买衡山之械器而卖之。燕、代必从公而买之,秦、赵闻之,必与公争之。衡山之械器必倍其价 , 天下争之,衡山械器必什倍以上。”公曰:“诺。”因令人之衡山求买械器,不敢辩其价。齐修械器于衡山十月,燕、代闻之,果令人之衡山求买械器,燕、代修三月,秦国闻之,果令人之衡山求买械器。衡山之君告其相曰,“天下争吾械器,令其买再什以上。”衡山之民释其本,修械器之巧。齐即令隰朋漕粟千赵。赵籴十五,隰朋取之石五十。天下闻之,载粟而之齐。齐修械器十七月,修粜五月,即闭关不与衡山通使。燕、代、秦、赵即引其使而归。衡山械器尽,鲁削衡山之南,齐削衡山之北。内自量无械器以应二敌,即奉国而归齐矣。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