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困难

湖北省随州市广水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放弃也是一种智慧

唐雪健

①老子说:“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聘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大千世界五光十色,面对诱惑,有时舍得放弃,也不失为一种智慧。

②该放弃的时候放弃,是一个人精神内涵的自然流露,也是一种人生智慧,面对纷繁复杂的人生,应做到知其可为而为之,知其不可而弃之。把有限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伟大事业之中去,让生命焕发多姿多彩的绚丽。

③舍得放弃是一种境界。一个人如果没有远大的理想和奋斗目标,就容易浑浑噩噩,目光短浅,容易把自己局限在狭小的范围之中,看不到远处的风景。居里夫人的会客厅里,只有一张简单的餐桌和两把旧椅子。她说:“我生活中永远是追求安静的工作和简单的生活。”为了搞好科学研究,她放弃了许多交往,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她为之毕生奋斗的事业中,获得了巨大的成就。不图享受,不追求生活的安逸,这种放弃为人生做了精彩的诠释。

④1955年,许光达在得知自己将被授予大将军阶衔的消息时,感到十分不安。他给毛泽东主席和中央军委写了一封《降衔申请》,说:“高兴之余,惶惶难安。我扪心自问,论德、才、资、功,我佩带四星,心安神静吗?此次,按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功绩授勋。回顾自身历史,对中国革命的贡献,实事求是地说,是微不足道的。不要说同大将们相比,就是与一些资深的上将比,也自愧不如。为了心安,为了公正,我曾向贺副主席申请:授予我上将军衔,另授功勋卓著者以大将。”作为平凡的人,我们敬仰这种大舍得、大境界的人。

⑤能放弃的时候舍得放弃,实在是一种人生智慧。把身外之物看得淡一些,顺其自然,就不会将有限的生命搅到无限的名利场中,就会表现出宽阔的胸怀和高尚的风格,自觉用有限的生涯追求无涯的知识,用自己的才能和智慧为社会创造财富。做到在人生追求上,有正确的信念;在神圣的职责面前,有无私的忠诚;在人民群众的疾苦面前,有博大的爱心。

⑥舍得放弃还是一种自守。在纷纷扰扰的世界里,倘若让自己跟着诱惑走,被身外之物所束缚,就很少能感受到生活的绚丽和多彩。放弃不是不讲物质利益,而是保持淡泊、旷达的心境,把名利看淡一些,用更多的时间净化心灵,陶冶情操,专注于我们的精神生活。这种豁达的放弃,就是一种人生的自守。

⑦《易经》中有一句话说得好:“安其心而后动,易其心而后语,定其交而后求。”宇宙之大对于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相同的,关键在于我们是否以宇宙为空间,在自己的支点上站得住。放弃是一种自守,就要以宁静的心态面对纷呈的生活,以平常的心态对待不平常的事情,以安静的心态对待嘈杂的外界。

⑧错过了花,你将收获果实;错过了太阳,你会看到璀璨的星光。追求与放弃都是正常的生活态度,有所追求就应有所放弃。有价值的人生,需要开拓进取、成就事业,但更要懂得正确和必要的放弃——这不是无奈,而是一种智慧。

(1)、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选文第④段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选出下列对选文内容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    )
A、选文是从“舍得放弃是一种境界”;“舍得放弃还是一种自守。”两个方面论述中心论点的。 B、面对纷繁复杂的人生,能做到知其可为而为之,知其不可而弃之,是一种人生智慧。 C、放弃就是完全不讲物质利益,保持淡泊、达的心境,专注于精神生活。 D、有价值的人生既要开拓进取,也要懂得放弃的智慧。
(4)、下面A、B两段文字,哪一种是“有智慧的放弃”?结合选文内容阐述理由。

【A】某校为落实“双减”政策,在课后服务时段,开设了文学社、美术社、器乐社等社团,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某同学放弃参加社团活动的机会,把时间都用于考试科目的学习。

【B】陶渊明生性淡泊,由于看不惯官场上追名逐利的行为而辞职回家,在家境贫困、入不敷出的情况下仍然坚持读书作诗,他放弃荣华富贵,追求清静高洁,而成为流芳百世的“隐士”。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让有些话穿耳而过
        李肇星曾在一篇文章中记述了他儿子3岁时在回答“人为什么会张两只耳朵”时说:“可以一个耳朵进,一个耳朵出,光进不出就会装不下。”
很多真理是孩子无意中点播出来。是的,我们要让一些话穿耳而过!
        听到一些中伤和诽谤的话,让它穿耳而过。要相信,浊者自浊,清者自清,只要假以时日,其他的人一定会看出实质,于是自己拥有一颗平静安宁的心,世人也认出了你的本真……
        如果偶尔听到有人指责你太不细心,未能做到未雨绸缪、防微杜渐,要让它穿耳而过。尽管他的指责是善意的,可是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是渺小的,谁也不能保证自己不踏入认识上的歧途。
        如果有人说你才貌双全,要让它穿耳而过。那才华学识本是天外有天山外有山,那形貌亦是父母的遗传并非自己的努力,原本不值得他人夸奖。
如果有人说你出类拔萃,但却白璧微瑕,也要让它穿耳而过。是否出类拔萃姑且不说,不完美实是人生的一种常态,如此,你就能摆脱“一次失败就成永远颓势”的阴影,就能走出“局部不完美就泛滥成整体否定”的误区,就始终能葆有一副清醒的头脑。
        对于一些冷漠无情或者耍小聪明的话,对于一些玩世不恭,不知轻重的话;对于一些上下之势,高低权争,男女绯闻的话,都要让它们穿耳而过,这样,你就会秋波无痕,素心如玉。纵然那些对你有用,却让你智所不能逮,力所不能及,以至褫夺了幸福与快乐的话语,就要让它们穿耳而过,随风而逝。
        人生是一个容器,可这个容器的容量实在是有限得很。愁苦和畏惧多了,欢乐与勇气就少了;局促和紧张多了,潇洒和轻松就少了;傲慢和骄矜多了,恭谨与谦虚就少了。一些不需要的话语存放太多,一些忠言箴语就会无处落脚。让有些话语穿耳而过吧……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眼   睛
         ①我曾注视着一个孩子的眼睛,很久很久……
         ②一天早晨,我经过一个地方,突然,看见路旁一双乌黑的小眼睛。我停下来走到他的面前,对于我的这一举动,他并没有退缩。他只有四五岁的样子,稚气的模样令人无限怜爱。噢,多美丽的一双小眼睛!我望着他,不禁心生赞美。如果说世界有神圣、美丽的东西,哪里能找到比孩子眼睛里蕴含的更多的呢?我凝望着,凝望着,忽然有一些惶悚的感觉!怕我的面孔在他眸子中照出来。
         ③在这充满憧憬的眼睛里,找不到丝毫阴影,就像他没有忧郁的小心灵一样。我仿佛窥见他的灵魂在空中翔舞,是自由而明朗的。
         ④离开了这个孩子。但,他明亮的眼睛,依然闪耀在我的脑际。以后,每一次看到这孩子,总爱凝视他可爱的眼睛。我更相信:“从眼睛里,可以探悉到一颗心灵。”
         ⑤从此,我惯以冷峻的逼视,去探索人们的眼睛。怀着一份奢望,想在茫茫人海,寻获一些可贵的心灵。别怪我说得太颓废,我是失望!在可笑的人群中,我从未发现像孩子一样的眼睛。我看见过英勇的、高傲的、睿智的、恋爱的、仁慈的眼睛……我也看见过淫荡的、充血的、谄媚的、贪婪的、哀怨的眼睛……我看见过发光的或失神的眼睛、高尚的或卑鄙的眼睛,然而从没有看过像那孩子如秋夜莹星一样清澈、明亮,洋溢着生命希望的眼睛。也许仍是有的,也许隐藏在晦暗的角隅,我想。
        ⑥一次,我走在薄暮的旷野中,斜阳昏暗的光线,笼罩了山峦水影,苍茫的气氛迷漫在天地间,空中充满了凄迷的情调。我孤寂地走着,一条又直又阔的黄土大路,一直伸展开去,没有尽头似的隐没在遥远的暮色里。我的心灵为这一片暮色所震撼了……
        ⑦前面,有一个行路的人影,我加快脚步赶上。是一位龙钟的老人,拄着杖缓慢地走着,很衰老了,可是步履仍很矫健,一步一步,迟缓,却很有力。
        ⑧从后面赶上,我问:“老先生,前面不远就到宿店了吧?”
        ⑨听到了我的声音,老人似乎有些惊讶,有些犹疑,但他终于回答了我:“青年人啊,你的眼睛看得清楚,为什么要问我啊?不过,要到宿店,路还是很远的。”
        ⑩朗朗的声调铿锵动人,我才注意到老人双目已经失明了。
        ⑪你走得快还是先走吧,我独自走惯了,黑夜和白天,都是一样,我总是摸索着走。”
        ⑫我走得快吗?我心中重复着这句话,也许此时我的脚步比老人快,可是,谁知道老人的脚下走过多少路了?真想伴他走一程,但看老人走路的姿态,知道他是善于行路的,我终于先行了。
        ⑬这件事情已经过去很久了,可是它在我脑子里并不能轻轻抹去。像那次我突然间发现了孩子眼里的光亮一样,留下了深刻的痕印。我忘不了老人的那种强傲的姿态,常常咀嚼着老人和我的那段对话。不错,人生是漫长的,而且很难到达宿店。哪里是宿店呢?哪里又可以停下脚步呢?路是没有尽头的,走啊!走啊!当生命之光熄灭了的时候,也许正是生命之光点亮了的时候。
         ⑭是的,路是没有尽头的。从孩子洋溢着生命希望的眼神,我懂得应该怀一分真情去开创未来的道路。从老人双目已盲的行进中,我领悟到奋力前行的意义。
         ⑮选定自己的方向,踏实地走。也许,这就是人生应该做的。我得换上孩子般真挚而充满希望的眼睛。
                                                                                                                                                              (选自百花文艺出版社《郭枫散文选》,有改动)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轻轻掩门的一声清响
                                                                                                            苗青
        ①小时候临睡前,父亲每每要到我床边帮我掩好被褥,才熄灯关门,安心离去。我喜欢躺在床上,眯着眼,看着自己卧室的门像一把扇子似的被合起,看着那原先敞开的光逐渐被门缝压成一条线,渐细,渐细,然后消失尽,并在一瞬间发出极轻的细响——是锁洞含住了锁舌。
        ②记忆中,父亲关门特别轻,像怕惊扰了我小脑袋下枕着的梦,有时我甚至屏息也听不到那瞬间的声响。
        ③还记得八九岁的时候,有一天,父亲在午睡,我蹑手蹑脚地走进他的卧房取一本书,出来时小手攥紧了门把手,希望能像父亲一样,让锁洞也轻轻含住锁舌,莫发出声音惊扰他。谁料,关门瞬间的声音还是异常响。
        ④此后,我便开始琢磨关门时的力度,左右手的配合。这渐渐成了一种习惯、癖好,以至每每有人离开房间,我都会不由自主地竖起耳朵,去留意门被合上那一刻发出的声响。我着迷于此,就像钟情于品一口茶的余香,错过了,心里总若有所失。
        ⑤渐渐地,我学会在那响声中读人。
        ⑥有些人,离开时从不关门,像特意为留在屋内的人准备一颗隐形炸弹,就等一阵乱闯的风撞上。于是,就知道这些人多半欠些细心、体贴。还有些人,不愿默默离开,悄悄不是他们别离的声息,他们决意要离开得轰动些。于是,他们的背影便伴随一声“砰”的巨响,久久回荡在一双双备受惊吓的眼神中。
        ⑦相比之下,有些人的离开则如露滴竹叶,那清响着实令人回味。那轻轻的一合,就像为一首短诗画下了一个清脆的句点,言尽而意无穷。于是我暗自揣度,这样的人该有怎样一颗细密而饱满的心啊。
       ⑧记得读大学时的一天,我闭门在寝室里自习。有人在门外轻叩两声,停约几秒,再推门而入。现在想来,那两声提醒的轻叩真是妙不可言,因为那小心的提醒给出了一段时间,让门里门外的两个人避免了措手不及的尴尬。许多时候,人跟人之间的点点关怀与温暖,就在于如此不经意的掩门、叩门之间。
      ⑨前些日子回家,看父亲坐在椅子上听着音乐睡着了,我轻轻地关上门,毫无声响。那感觉,就像是完成了一个多年的夙愿。                                            
                                                                                                                                                                                                                  (选自《中学生文摘》)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我的童年才是真正的童年

于谦

    ①说到童年,我觉得在玩儿这方面,现在的孩子很可怜,太单调。除了到商场买玩具,就是在电脑上玩游戏。都说这些能锻炼儿童的动手能力,开发智力,可我一点都没有看出来。那些沉迷于电脑网络游戏的孩子不单智力没见开发,反而越玩越傻,甚至分不清现实和虚拟世界。我小时候的生活,那才是孩子应该过的童年生活。

    ②记得我八九岁时,院儿里有个大哥哥迷上钓鱼,每天早出晚归,回家时总能带回几尾活蹦乱跳的鲜鱼。到家后,拿盆放水,收拾工具,而家中的爷爷奶奶则忙着择葱、切姜、剥蒜、点火,一边忙活儿一边津津有味地听他讲述上鱼的过程。不一会儿,一盆香喷喷的侉炖鱼就端上了桌,随之张罗着拿碗拿筷子准备吃饭,同时还不忘打发孩子给邻居送上几块鱼肉尝尝鲜儿。这时的小院欢腾了,各家各户都来道谢,嘴里夸奖着老奶奶炖鱼的手艺,手里奉上自家的特色菜,之后每家都把小桌放在门前或葡萄架下,全院的人像一家人一样,吃着、喝着、聊着、乐着,那景象是现在住在楼房里的孩子想象不出来的。而在当时我认为这一切的美好都是钓鱼带来的,那就学学呗!

    ③那时不像现在,什么东西都将买。自己动手制作玩具的过程也是玩儿的一部分,而且使重要的一部分,它能让你对这个游戏更加了解更加期待。我的第一条鱼线就是姥姥被子用的粗棉线,用塑料泡沫中的颗粒穿在棉线中间做了一个七星漂儿,废牙膏皮卷成卷儿当铅坠,找邻居大哥要了一个旧鱼钩绑在线上。就剩鱼竿是个问题了,我特意跑了很远的路到

    ④【A】和一小块面,倒点儿白酒,滴几滴香油,做成鱼饵。在自行车上绑上鱼竿,我迫不及待地出发了。玉渊潭公园有离家最近的水面,骑车大概要一小时。路上脑子里不想别的,一心只想尽快把钩儿扔到水里,幻想着钓到鱼那一刹那的感觉。车骑得飞快,来到湖边。我支好车,拿起竿儿,挂上食儿,【B】哪儿管什么风线长了、水线短了、浮力大了、铅坠重了,扬竿甩线,先扔下去再说。说也奇怪 , 傻小子睡凉炕,全凭火力壮;越是棒槌越和牌﹣﹣别看不会钓,扔下去鱼就吃食儿,抬起竿儿就有鱼。不管是窜钉儿、麦穗儿还是小虎头儿,一竿儿一条,虽然个儿都不大,但对我这个初学者来说那简直是意外的惊喜,收获颇丰,不到半小时,把我忙活了一脑门子汗。

    ⑤正忙得不可开交,就听得身后坡上有人喊我,转身看时,一个男的,四十多岁,推着自行车站在那里朝我招手。没看我这儿正上鱼吗!我不情愿地放下鱼竿,走上坡岸一问才知道,来人是公园管理处的,我被告知这地方不是公园的钓鱼区,严禁钓鱼,违者罚款。我傻眼了,谁知道还分钓鱼区和非钓鱼区呀!到这时我才看到岸旁立着“严禁钓鱼”的牌子,无奈只得拉下脸来跟他对付。求爷爷告奶奶,好话说了一箩筐,他看我是个孩子的份儿上,破鱼竿也没有什么没收的必要,最后的处理结果还真不错﹣﹣竿儿撅折了,鱼也放了,最可乐的他撅竿儿的时候让鱼钩把自己的手狠狠地钩了一个大口子!该!谁让你撅我竿儿来着!可能是他也觉得这事儿弄到这份儿上挺没劲的,撅完竿儿看都没看我一眼,蹬上自行车回家上药去了。

    ⑥说实话,撅竿儿、放鱼,一点儿都没有影响我的好心情。那竿儿虽说是我自己做的,但真的没有什么保留价值,那鱼他不放我也得放,拿回家不能养也不能吃,还能看着它们死吗?所以我根本就没往心里去。最关键的是我把它们钓上来了,这个体验时最重要的,这个全新的感觉是最让我兴奋的。我高高兴兴地骑车回家了,很长时间都在回味着钓到鱼那一瞬间的感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充满着诱惑,妙不可言。从此,我的爱好中多了钓鱼这一项。

    ⑦回想我的童年时代,孩子们可以尽情去做自己感兴趣的事,并从中体验到生活的美妙与欢乐。那可真是无忧无虑,充满童真童趣。

(节选自中信出版社《玩儿》一书,有删改)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棒槌

李汉荣

    ①它是木头做的,浑厚朴素,完整的、彻头彻尾的木质,没有一点铁或塑料,没有漆,没有化学,没有商标,没有被买卖的经历,没有哗众取宠的表情,没有充当旗杆的想法;世上没有比它更纯粹的木质器物了。你看,木的凳子上少不了几根钉子,木的拐杖上也会有龙凤装饰,                ……唯有棒槌,它完整地保持着木的形象和本质,它是完全的自己。

    ②也许上万年了吧,从变成棒槌、来到河流的那一天,它就是这个样子,到现在还是这个样子。它没有任何变化,它不需要变化。它一开始就把简单变成完美。河流喜欢它这个样子,衣服喜欢它这个样子,温柔的手们喜欢它这个样子。它自己也喜欢这古老的样子。

    ③它也许是我们唯一能看见、能把握的古老的事物了。

    ④握起它,你就知道在诗经的上游,那些女子们用棒槌清越的声音,为河流押韵,为生活押韵,为风雅颂押韵,为古国的历史押韵;你自然也就知道,风平浪静的日子,母亲们用轻松的心情,把河流挽成柔软的身段,把生活收拾得有模有样;河水涨起的时节,她们用忧愁的手势,细心劝说暴躁的河流,反复揉搓不安分的日子。你随意打开一卷古书,你都会看见,男人们总是用刀剑一次次把河流搅浑斩断,是母亲们流着泪坐在河边,握起浑厚的棒槌,千万遍地诉说着,直到浑浊的河渐渐变清,直到发皱的生活又找到了自己的款式。我相信,最有诗意的河流,是母亲们守护的河流;最动人的诗歌,是棒槌为之押韵的诗歌。

    ⑤几万年了吧,这棒槌仍是几万年前的样子,诗经里的样子,唐诗宋词里的样子,孔夫子看见过的样子,陶渊明在南山溪水边看见的样子,李白在“长安一片月”,听见的“万护捣衣声”,那捣衣的棒槌就是这个样子,西施用过的棒槌是这个样子,曾经握在我母亲手里的,也是这个样子。

    ⑥我已经多少年没有看见它了。很可能,它与我们擦身而过,头也不回地远去了。

    ⑦没有了它,河流成为真正的流浪汉,没有了棒槌的韵脚,没有了浑厚的回声,没有了生动的倒影。河,没有诗意,没有风情,没有灵魂,没有缅怀也没有回忆。

    ⑧这时候,我才知道,诗经和唐诗里的河流已经一去不返,匍匐在我面前的,是漂白粉漂着的河流,是农药毒着的河流,是污水污染着的河流,是洗衣机搅着的河流,是钓鱼竿钓着的河流,是正在死去的河流。

    ⑨我必须赶快回一趟老家,找到母亲用过的那个棒槌,把它永久收藏起来,这该是河流留下的最后一点把柄,凭着它,我才能想象河的上游,那万古千秋的岁月的上游,那神话的上游,传说的上游,母亲的上游,诗意的上游。

    ⑩我将握住它,沿着河流行走,我将不停地用它制造声音,为死去的河流招魂……

阅读《烙印在时光里的生命片刻》,完成问题。

烙印在时光里的生命片刻

裴鸽

    人们常常把一些小事抛在脑后,一些生命的片刻烙印在时光的尘埃里,我们可以试着忽略,但这些微不足道的事却一点一滴形成一条链子,将你与过去连在一起。

    十一岁

    初冬的早晨,屋外还是一片漆黑,充溢着暖暖的灯光的厨房便成为世界的中心。睡梦中的我隐约听到窗外大扫帚掠过地面的唰唰声,接着在屋里往往会有“啪”的一声,因为妈妈常会在经过小仓库时碰掉一两个玩具。然后我能想象到腰椎不好的妈妈绝不会弯腰,而是蹲下来,拾起掉落的玩具,摆回原处。她会迈着花仙子般轻盈的步伐进入厨房,当然不是那种小精灵了,应该是睡美人的精灵婶婶。

    水龙头的流水声,燃气灶被拧开的声音,盖上锅盖的声音,水被煮沸的声音……掀开锅盖,水汽弥漫,犹如精灵山谷的密林晨雾。水被倒进碗里,是山谷绝壁上飞流直下的瀑布,蒸腾着“白烟”,激荡着水花。然后是磕鸡蛋的声音,打蛋时碗筷撞击的声音。突然,一切声音戛然而止。一秒、两秒、三秒,筷子缓慢搅水的声音渐渐传来,我松了一口气。想象到前几秒,鸡蛋沿着碗壁滑入水中,像一大束阳光徐徐流下来,渗入透明的泉水中。鸡蛋几乎是在一瞬间转化成一团团软绵绵的淡黄色云朵,飘来飘去。我咽下口水,半眯眼睛,沙发左端的爸爸像一个魁梧版的“长妈妈”,摆个大字,睡得正香。爸爸的胃病没养好前,妈妈每天早晨都会给他冲一碗鸡蛋。我想起爸爸的手总会在严冬中被冻出几道小伤口,他站在柜台里用粗糙的手指认真地摆弄玩具上的小轴承的画面,我永远也不会忘。

    我们的路上有对彼此的责任,对家庭的责任,还有对社会的责任。

    沙发上的那个孩子翻了个身,缩回了在爸爸啤酒肚上取暖的脚,又酣然入睡。

    十五岁

    雨,又是雨。秋夜本该是爽朗惬意的,可是今天例外。车窗外,一棵棵法国梧桐缓慢地向后移动,黄绿参半的叶子在冷冷的夜雨中显得格外诡异。路灯点点昏黄的光悬浮在空中,商场的广告牌在远处发出刺眼的白光和红光。我能清楚地看到车前的每一滴雨珠,在灯光和黑暗交接的地方,凭空射出了一簇簇的白色蛛丝。雨声、树叶声、鸣笛声、汽车驶过水层的声音无一例外地从窗外闯进来。

    我躺在妈妈的怀里,盖着外套,刚脱下来的,有点湿。“妈——我鞋都湿了!”我懊恼地抱怨。妈妈本能地直起身,要帮我脱鞋,这一动作让冷空气瞬间侵入我背后,刺激得我打了个寒战。她刚松开的手又搂紧了我。“快脱了!脚不能沾凉水的。都多大了,鞋湿了还不知道自己脱吗?”我只得磨蹭着双脚将两只鞋踹掉。“也不知道北京下雨了吗……”妈妈又开始皱眉了,她平常没表情的时候,额头两眉中间也会有凹痕,现在更深了。“你哥当时走的时候就没带伞,也不知道记不记得买把伞。”我还没说话,爸爸突然回答说:“你有什么可担心的?一个男子汉还怕淋点雨吗?”说着掏出了手机递过来,“你要是实在担心就打个电话问问吧。”我接过手机,解开锁屏,刚准备按下拨号键,突然发现主页面的时间显示栏下面有每日的天气预报。“多云转晴,温度7℃~12℃,1~2级西风”,它显示的所选定预报城市不是我们的城市,而是北京——哥哥上学的城市。

    原来每个人的路都承载着他人的期待,你走每一步都牵动着爱你的人焦灼的目光。一条未查看的短信被我点开,上面说:“爸,晚上有雨。”

    ……

    我有过这样一些记忆,故事就从这里开始。但有时候,开始也是结束,而结束恰恰又是开始。梭罗说:谢天谢地,世界并不仅限于这里。

(节选自裴鸽的《选择存在》,有删改,标题为编者所加)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