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卷
题型:写作题 题类: 难易度:困难
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语文入学考试试卷
现代文阅读Ⅱ中刘主任说:看起来你已经适应了失明以后的生活,其实你并没有适应,你还需要继续适应。生活充满着变数,如何适应新的生活,不仅是曾明所面临的问题,也是我们每个人需要思考的问题。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结合材料,联系生活,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一位80多岁的老人曾不无感慨地回忆道:“少年时期,我一心想着要改变这个社会,后来我发现我改变不了这个社会;青年时期,我一心想着要改变这个国家,后来我发现我改变不了这个国家;中年时期,我一心想着要改变我的家乡,后来我发现我连自己的家乡也改变不了;老年时期,我只想改变我自己,于是我就改变了自己。我想,如果一开始我就想着改变自己,说不定我还能改变我的家乡,并进而改变这个国家和社会。”
请你根据对这则材料的感悟,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在“速读”的时代,如何让深阅读变得有趣好玩?以下是学生的三种看法。
第一种是,阅读应该做“减法”,不追求阅读的数量,而追求阅读的本质﹣﹣在对文字的真实感受中,体味书籍带来的愉悦。第二种是,阅读要与实践结合,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让经典“动”起来,将知识运用到生活中,让经典读起来更有趣。第三种是,阅读要追求数量,要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将不同的时间配比不同的阅读模式和阅读材料,通过日积月系,获得阅读的快乐,达到阅读效果的最大化。
请根据材料,从自己阅读的体会出发,比较上述三种看法,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据《钱江晚报》报道,2006年内蒙古地区理科高考状元石悦,本科就读于清华大学建筑系,研究生在北京大学深造。读研期间拿到国家奖学金,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学霸。却最终成为网络游戏直播者,目前在某网络直播平台拥有109万的关注,新浪微博90万粉丝。回首自己的人生,她说导师的话坚定了她的信心。“他告诉我,人生不是规划出来的,人生是跟随自己的灵感和直觉走出来的,这是一个水到渠成的过程。不要扑灭你心里的小火苗。”“一个不设限的人生,真的是会从你跟随心声走的每一步里开出花来的。”
你如何看待她的人生选择?请结合你的思考写一篇作文。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北京时间4月15日凌晨,有800多年历史的法国巴黎圣母院突发大火。
习近平主席在致法国总统马克龙的慰问电中说:衷心希望在法国人民努力和国际社会支持下,巴黎圣母院能够顺利恢复,再现辉煌。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王春法表示:愿向法国同仁提供一切可能的支持和帮助。
有网友表示,巴黎圣母院火灾让他们联想到被英法联军焚毁的圆明园,还有人对巴黎圣母院的焚毁幸灾乐祸。
对此,你又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注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得写成诗歌,不得抄袭、套作。
作者:亚历山大•蒲柏
整个自然都是艺术,不过你不领悟;
一切偶然都是规定,只是你没看清;
一切不协,是你不理解的和谐;
一切局部的祸,乃是全体的福;
高傲可鄙,因为它不近情理。
凡存在都合理,这就是清楚的道理。
亚历山大·蒲柏(1688~1744),是18世纪英国最伟大的诗人。他的这首小诗是由一系列警句组成的。而这些警句是包含了一个大道理的。
请细读“一切不协,是你不理解的和谐;一切局部的祸,乃是全体的福”两句,并谈谈这两句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你写一篇文章,表明你的观点,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楚汉争霸时,汉王刘邦一度陷入困境。许多将士趁夜离开,韩信因为得不到重用,也选择离开。萧何得知后,来不及禀告汉王,便去追韩信。刘邦听说萧何也走了,大怒。不久,萧何返回营帐,劝说刘邦接受自己追回来的“逃兵”韩信。刘邦准备给韩信一个小职位,萧何说非大将不可。刘邦准备召唤韩信,封以大将。萧何又劝刘邦要礼待韩信。刘邦同意,又力排众议,将战阵之事,全权委托给韩信。自此,韩信执掌汉军大权,东征西讨,助刘邦定鼎天下。
刘邦、萧何、韩信都是历史名人,各有特点,你对哪个感触最深?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任选其中一人写一篇文章。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