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语言表达 题类: 难易度:普通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瓜沥片2023-201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检测试卷

语言运用。

     请根据国画和小诗,写一段100字左右的短文,要求想象合理,描绘出具体的画面,用上1-2种修辞手法。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材料一:

直播带货,通俗来说就是通过网络直播来卖东西。最开始的直播是一些网红或者普通素人在直播间进行唱歌、跳舞、聊天、配音、表演等才艺展示。最开始的时候,直播间只能靠用户粉丝的打赏或者送礼物来赚取盈利,经过一段时间的演变,让直播行业越来越向商业化靠拢。

直播带货就是将“直播”和“卖货”合二为一,这两种形式结合起来就会变成在直播过程中进行商品售卖或者商品宣传,从而达到提高商品销售量的结果。网络越来越发达,直播带货相对于传统的销售模式,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更大的便利。

材料二:

某直播平台发布了一份《2023主播职业报告》,数据显示,主播的收入与学历成正比,学历越高收入越高。一个优秀的网络主播常常要面对无数观众,表演才艺的同时,要兼顾与观众交流互动。由于现在主播数量众多,如果想保证人气的增长,收入的稳定,必须有过硬的专业技能。大部分的主播都会花费时间与金钱在直播之余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学历越高、收入越高的主播为了谋求更好的职业发展,越重视自我能力的提升。

(选自《网红主播学堂》,有删改)

材料三:

“终于看到高级知识分子闯入直播带货领域了,这才是直播变革的开始。”××抖音号下的这条评论,收获了很多点赞。如今,某主播的微博账号认证是“××销售员”。29岁的他转型成为直播电商领域的新晋网红。

“这个牛排的口感,第一个叫作juicy,多汁的;你的牙齿咬到叫作tender,嫩的,我们一般说一个东西嫩,还可以说delicate……”他一边卖牛排,一边教英文,从杜甫、苏东坡谈到尼采、黑格尔、苏格拉底、莎士比亚……他用发音标准的英文介绍商品,也能随口用“美好的就如山泉、明月,如穿过峡谷的风,如仲夏夜的梦”来形容商品。

“昨晚10.8万人在我的直播间里,听我讲书,几万册图书迅速售空。作为一名曾经的老师和现在的网络销售员,传递知识,让人喜欢阅读,最终热爱生活,这是我的福气、荣幸和使命。”某主播6月13日发微博,表示兴奋、激动。

高学历主播的大火,也恰到好处地驳斥了“读书无用论”的观点,让我们看到了学习与读书的力量,看到了文化修养的精神力量。

(选自《网易新闻》,有删改)

材料四:

时下,“直播带货”正成为一种新业态。不过,也有个别“网红”带货“翻车”,虚假宣传、质量低劣等成为新隐患。

要使“直播带货”行稳致远,市场监管等职能部门要切实履行好监管职责,明确规范直播平台资质标准,推行资质审核制,划定准入门槛,实行个人、平台“双重认证”。平台应建立诚信档案,对网购行为提高违法失信成本。

中国消费者协会前不久发布报告显示,37.3%的受访消费者在直播购物中遇到过消费问题,但仅有13.6%的消费者进行投诉。有关部门可通过设立第三方维权赔偿保险机制,应对消费者多样化诉求,实行有效的救济补偿机制,增强网购消费信心。同时,普及消费维权知识,让消费者敢于维权,成为诚信消费受益者。

(选自《环球网》,有删改)

【走进文化遗产之天一阁】

书香盈楼藏古今

记者  窦皓

浙江宁波,月湖西畔。400多年来,天一阁书香不绝、文脉不断。登记藏品22万余件,其中古籍30余万卷,5493册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如今的天一阁又是如何肩负起古籍传承与保护的使命呢?

自动灭火系统、温度监测系统、空气净化系统、虫害检测装置……步入5000平方米的第三代书库,遍布其间的监测设备,让人印象深刻。

不仅如此,书库中一排排恒温恒湿智能柜让珍贵古籍有了“新家”。“柜体通过内置的工作模块,控制温度和湿度,实现智能控温和控湿。”天一阁博物院文物修复中心主任李洁莹说。

如今,天一阁构建起了覆盖全馆的环境监测系统,实现了对温湿度、光照度、劣变程度、风速等多种要素的采集监测和分析。许多文物还拥有特制的古籍实木夹板、无酸纸囊匣、书画布套等专用设备,以便打造一个稳定洁净的保存环境。

“一方面,通过引进的设备和技术,减少环境因素的危害;另一方面,对于损坏的书籍,修复工作也必不可少。”李洁莹说,天一阁古籍修复技艺从民国时期的有文字记载的第一代传承人严春航开始,以师带徒,传承至今。天一阁古籍修复技艺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在纸页两面刷上糨糊,粘上一层布,刷实阴干后揭开,分离粘连的纸页……在天一阁博物院文物修复中心,14名修复师正在工作。从拆揭、修补书叶,到润湿压平、折叶修剪,最后到丝线装订、粘贴书签,一本古籍重获新生要经历20多道工序。

书库中,修复完成的明抄本《北曲联珠》,颜色和谐,展阅平整。作为范钦遗留下来的孤本典籍,它在450多年后迎来了新生。

“找到材质相近的补纸不容易,我们在馆藏500多种纸张中,选配了一种材质及厚度相对接近的竹皮纸。但由于单张书叶颜色不均,很多地方还需要根据颜色选配修补。”在天一阁工作40多年的王金玉,带着徒弟谢龙龙耗时3个月才完成《北曲联珠》的修复工作。

“我们的团队有很多年轻人,古籍修复技艺同样要传承下去。”王金玉说,2020年,国家级古籍修复技艺传习中心天一阁博物院传习所成立,王金玉受聘担任传习导师。如今,修复工作之外,她把更多精力放在了传帮带上:每年传习200课时,重点开展线装书的装帧复原、古籍修复技艺等传习指导。

置身于园林之中,古建筑檐上装饰着不同的脊兽,制作工艺精湛,栩栩如生。岁末年初,一场关于古建中奇趣脊兽的悦读会活动正在进行。除了听讲座,市民还可以体验亲手制作形态各异的鸱吻装饰品,在趣味中感受中国古建之美。

类似这样的体验活动,在天一阁每周都会进行。不仅如此,馆藏古籍还实现了初步数字化管理和呈现。在天一阁古籍阅览室,轻触屏幕,便可对馆藏资源一键速查速览;通过建设古籍数字资源库,馆藏资源面向社会免费提供数字化的古籍查阅服务……目前,天一阁已完成320余万筒子页珍贵古籍的数字化扫描。天一阁自主研发的古籍文字识别系统,目前已利用该技术对9万页古籍数字影像进行了图文转换,实现了字、词的全文检索,提高古籍的利用率。

如今,古籍更是走入寻常百姓家。在这里,孩子们学习制作古阁模型、尝试雕版印刷、亲手装裱印刷作品,深入体验典籍文化;市民不仅可以和专家学者读碑、解碑,还能够在天一阁藏品修复部的老师指导下,体验拓印的乐趣。

更多的探索持续进行。____

(摘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