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综合题 题类: 难易度:普通

重庆市奉节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36年,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写道:“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意思是秦始皇、汉武帝的武功甚盛,军事成就卓著,但文治方面显得欠缺。“略输文采”是毛泽东用“词”从一个侧面来批判封建制度。

1964年6月,在接见外宾的一次谈话中,毛泽东说,秦始皇是第一个把中国统一起来的人物。不但政治上统一中国,而且统一了中国的文字、中国各种制度,如度量衡,有些制度后来一直沿用下来。

1975年,毛泽东又谈到,秦始皇作为一个历史人物,要一分为二地评论。秦始皇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进步作用要肯定,但他在统一六国以后,丧失了进取的方面,志得意满,求神仙,修宫室,残酷地压迫人民。

——据汪建新《〈沁园春·雪〉解析》等整编

(1)、根据材料,概括秦始皇的“武功甚盛,军事成就卓著”所指的具体历史功绩。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的“武功”。
(2)、材料表明,毛泽东对秦始皇的评价除“武功”外,还有怎样的评价?
(3)、综上,我们从中学到了哪些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举一反三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今日看来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材料二(元朝疆域)“北与阴山,西及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汉唐极盛之际不及也”。
——《元史·地理志》
材料三 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统一的大国,……在世界历史中,特别是与其他古国相比,是一个十分罕见的现象。……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也是这个多民族的千年古国得以始终维持统一的重要原因。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四 江泽民同志在十四届五中全会中明确指出:“我们国家大、人口多,情况复杂,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赋予地方必要权力,让地方有更多的因地制宜的灵活性,发挥地方发展经济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增强整个经济的生机和活力。”
——唯实《中国共产党关于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的理论和实践》
请回答:
( 1 )材料一中西周的“地方分权体制”指的是什么制度?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为实现君主“独制”而推行的地方行政体制。
(2)从材料二中你可以获取的主要信息是什么?元世祖为实现对其疆域的有效管辖实行了什么制度?
(3)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材料三中的主要观点。
(4)综合上述四段材料,你认为如何才能更好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

重要历史人物对历史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力。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汉武帝在位54年,是中国古代统治年代比较长的帝王。汉武帝时代,西汉王朝开始进入全盛时期。汉武帝表现出雄才大略的政治思想和政治实践,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迹。在他统治期间,以汉族为主体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空前的巩固,汉文化的主沆形态基本形成。

——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秦汉魏晋南北朝卷》

材料二:林则徐实在有两个,一个是士大夫心目中的林则徐,一个是真正的林则徐。前一个林则徐是主剿的。可惜奸臣琦善受了英人的贿赂,把他驱逐了。英人未去林之前,不敢在广东战,既去林之后,当然就开战。所以士大夫想,中国的失败不是因为中国的古法不行,是因为奸臣误国。

——蒋廷黼《半新不旧是不中用的》

材料三:人们发现,事实上,督政府的对外政策与革命前一样,毫无改变。此时法国出现了一位令法国和世界都遭遇不幸的人物,他继承了法国传统的“个人主义精神”,并把它发扬光大。他给法国带来了十年的荣誉,也给法国带来了最后的失败的耻辱。

——摘自【英】郝伯特·乔治·威尔斯《文明的故事》

材料四:一位美国学者在评价罗斯福新政时写道:“其实罗斯福新政之所以成为神话,与其说是因为它经济上的成功,不如说是政治上的成功”。

请回答: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