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单选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容易

海南国科园实验中学2015-2016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生物期中考试试卷

一个细胞连续分裂4次,将得到的细胞个数是(  )
A、16 B、12 C、8 D、4
举一反三
请阅读下面科普文章

隐藏在显微镜下的秘密

人的眼睛不能直接观察到比0.1mm更小的物体或结构细节。想看到更小的物质结构,需要借助于显微镜这样的工具。

1665年,英国学者罗伯特·胡克用自制显微镜观察栎树软木塞切片,发现其中有许多小室,状如蜂窝,称之为“cella”,这是人类第一次发现细胞。不过,胡克发现的是死细胞的细胞壁。其后,生物学家用“cell”一词描述生物体的基本结构。1674年,荷兰列文·虎克,装配了高倍显微镜(300倍左右),观察到了血细胞、池塘水中的原生动物、人类和哺乳类动物的精子,这是人类第一次观察到完整的活细胞。列文·虎克的一生致力于在微观世界中探索,《列文·虎克发现的自然界的秘密》是人类关于微生物研究的最早专著。

1831年布朗显微观察兰花时,发现花朵外层细胞有一些不透光的区域,将其称为“areola”或“nucleus”,这是人类首次发现植物细胞的细胞核,不过布朗并未提出这些构造可能的功能。1835年,捷克学者普金利用显微镜观察到母鸡卵中的细胞核,提出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具有相似性。波兰学者麦克被认为是看到细胞核分裂的第一人,在麦克的论文中,清楚而准确记载了鸡幼胚红细胞分裂成为两个细胞的全过程,并把这一现象当作细胞分裂机制最直接的证据。

施莱登于1838年发表《论植物发生》,他认为:“所有植物,不论其复杂程度如何,都是由不同的细胞构成的。这些细胞又是以相同的方式产生的。因此,细胞是一切植物结构的基本生命单位,一切植物都是由细胞为实体发育而成的”。

施莱登的好友施旺研究动物细胞,通过大量解剖观察,施旺发现:“动植物体的基本部分,不管怎样不同,都有一个普遍的发育规则,那就是细胞的形成”。他用事实证明,一切动物的受精卵,无论大小,都是一个单细胞。施旺还发现,动物细胞在所有方面都与植物细胞相似,细胞是所有生物构造和发育的基础。

1839年,施旺发表了《关于动植物的结构和生长的一致性的显微研究》,提出了“细胞学说”,认为:植物外部形态虽然是五花八门的,“可是实际上处处都是由同一种东西--细胞所构成”;类型比植物更加多样化的动物,“也不过是由细胞构成的,而且是由和植物完全类似的细胞构成的,这些细胞在营养活动中,某些方面表现出极端惊人的一致。”由此看来,“所有生物实际上是按同样的规律形成和生长的,因而这些过程应该处处被同样的力量所制约。”这样,细胞学说推翻了分割动植物界的巨大屏障,给动物和植物在发生、发育方面架起了一座跨越鸿沟的桥梁。

结合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阅读科普短文,回答问题。

“饿死癌细胞”可能吗?

癌症为什么有那么大危害呢?因为癌细胞长得快!为什么癌细胞长得那么快呢?因为癌细胞可以诱导在其周围形成血管,从而能够源源不断地为它提供养分。癌细胞周围的新血管是从哪儿来的?

卡塔尼亚大学的纳波莱奥内·费拉拉教授在一次实验中,找到了一种新物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内皮就是血管里面那层“皮”,由一层扁平上皮细胞组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就是促进血管内皮生长的物质。

在血管内皮细胞上,有各种各样的通路。有些物质可以直接通过细胞膜进出细胞,有些可以通过细胞膜上的“门”通道进行转移,还有些可以借助囊泡进出细胞。囊泡就像是公交车,负责细胞内外的物质交换。细胞内的某些囊泡、大囊泡等互相串联,一头连着内皮细胞此面、一头连着内皮细胞彼面,称之为囊-泡小体(VVO)(如图1)。囊-泡小体就像每个小区都有的消防通道,万一发生火灾,消防车可以快速出入。

一旦血管发生堵塞,内皮细胞会首先受到冲击,觉察到氧气或葡萄糖缺乏。于是,内皮细胞对细胞内DNA下达命令:增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增加,一方面可以激活囊-泡小体,在细胞膜上打开一个通道以便于运输构成新血管的物质,另一方面,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作用下,内皮细胞开始增殖,一条新的血管就形成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这些作用,对于维持健康有着重大的意义,但问题在于,它们有时也会被病变细胞利用。科学家研究发现,当缺乏氧气和营养物质时,癌细胞就会分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促使微血管生长进入肿瘤,以满足肿瘤生长所需(如图2)。

动物实验显示,阻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作用,可以抑制肿瘤血管生成,肿瘤即不再增大,从而达到让癌细胞“饥饿”,抑制肿瘤生长的目的。这为肿瘤治疗带来了新的思路,我国科学家研发的抗血管生成药物,在治疗晚期结肠癌的过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相关论文2018年6月发表在国际顶级医学期刊。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