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 题型:名著导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试题来源:天津市红桥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卷

    阅读下列片段,按要求答题。

    ①只见妖精一只手举着火尖枪,站在那中间的一辆小车儿上,一只手捏着拳头,往自家鼻子上捶了两拳。八戒笑道:“这厮放赖不羞!你好道捶破鼻子,淌出些血来,搽红了脸,往那里告我们去耶?”那妖魔捶了两拳,念个咒语,口里喷出火来,鼻子里浓烟迸出,闸闸眼火焰齐生,那五辆车子上,火光涌出。连喷了几口,只见那红焰焰、大火烧空,把一座火云洞,被那烟火迷漫……行者被他烟火飞腾,不能寻怪,看不见他洞门前路径,抽身跳出火中。

    ②行者笑道:“嫂嫂要见令郎,有何难处?你且把扇子借我,扇息了火,送我师父过去,我就到南海菩萨处请他来见你,就送扇子还你,有何不可!那时节,你看他可曾损伤一毫?如有些须之伤,你也怪得有理,如比旧时标致,还当谢我。”……

    (1) 第①段中“妖精”指的是谁?1 他最后被收服成为2  。
    【答案】
    (2)请概括第②段的故事情节,并说说这两段加点人物有什么关系?
    【答案】
    【考点】
    【解析】
      

    收藏 纠错

    组卷次数:2次 +选题

  •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距离

    龙应台

        ①从泰寮边村茴塞,到寮国(老挝)古城琅勃拉邦,距离有多远?

        ②地图上的比例尺告诉你,大约两百公里。指的是,飞机在空中从一个点到另一个点的直线距离。两百公里,需要多少时间去跨越?

        ③在思考这个问题时,我已经坐在琅勃拉邦古城一个街头的小咖啡馆,街对面是旧时寮国公主的故居,现在是旅店。粉红的夹竹桃开得满树斑斓,落下的花瓣散在长廊下的红木地板上。你几乎可以想象穿着绣花鞋的婢女踮着脚尖悄悄走过长廊的姿态,她揽一揽遮住了眼睛的头发。头发有茉莉花的淡香。

        ④寮国的天空蓝得很深,阳光金黄,一只黑丝绒色的蝴蝶正从殷红的九重葛花丛里飞出,穿过铁栏杆,一眨眼就飞到了我的咖啡杯旁。如果它必须规规矩矩从大门走,到达我的咖啡杯的距离,可不一样。

        ⑤茴塞是泰寮边境湄公河畔的小村。一条泥土路,三问茅草屋,婴儿绑在背上的妇女两腿叉开蹲在地上用木柴生火。一个衣衫褴褛的孩子肩上一根扁担正挑着两桶水,一步一拐举步艰难地走在泥地上;凶悍的火鸡正在啄两只打败了却又逃不走的公鸡。茴塞,没有机场,因此空中的两百公里只是理论而已。

        ⑥如果有公路,那么把空中的两百公里拿下来,像直绳变丝巾一样拉长,沿着起伏的山脉贴上,变成千回百转的山路,换算下来就是四百公里。四百公里山路,从茴塞到古城,无数的九湾十八拐,需要多少时间去横过?

        ⑦这个问题同样没有意义,因为,贫穷的寮国山中没有公路。从茴塞,走湄公河水路是唯一抵达古城的方法。

        ⑧湄公河这条会呼吸的大地丝带,总长四千两百公里。其中一千八百六十五公里穿过山与山之间润泽了寮国干涸的土地。从茴塞到琅勃拉邦的水路,大概是三百公里。这三百公里的水路,需要多少时间去克服?

        ⑨本地人说,坐船吧。每天只有一班船,趁着天光,一天行驶七八九个小时,天黑了可以在一个河畔山村过一夜,第二天再走七八九个小时,晚上便可以抵达古城。

        ⑩我们于是上了这样一条长得像根香蕉的大木船。茴塞没有码头,船老大把一根木条搭在船身和河岸上,我们就背负着行李巍巍颤颤地走过。村民或赤足或趿塑料拖鞋,重物驮在肩上,佝偻着上船。鸡笼鸭笼米袋杂货堆上了舱顶,摩托车脚踏车拖上船头,旅客们拥挤地坐在木板凳上。木板又硬又冷,不耐艰辛时,人们干脆滑下来歪躺到地板上.。没有窗,所以河风直直扑面终日冷呛,但是因为没有窗,所以湄公河三百公里的一草木一岩石、一回旋一激荡,历历在眼前。

        ⑪没有人能告诉你,三百公里的湄公河水路需要多少时间,因为,湄公河两岸有村落,当船老大看见沙滩上有人等船,他就把船靠岸。从很远的地方望见船的影子,村落里的孩子们丢开手边的活或者正在玩的东西,从四面八方狂奔下来。他们狂奔的身子后面掀起一阵黄沙。

        ⑫孩子们的皮肤晒得很黑,身上如果有蔽体的衣衫,大致都已磨得稀薄,或撕成碎条。比较小的男孩,几乎都光着身子,依偎在哥哥姐姐的身旁,天真地看着人。每经过一个村,就有一群孩子狂奔到水湄,睁着黑亮的眼睛,望着船上金发碧眼的背包客。船上有一个欧洲的孩子,卷卷的睫毛,苹果似的脸颊,在年轻的父母身上爱娇地扭来扭去,咯咯笑个不停。讲荷兰语的父母让孩子穿上寮国的传统服装,肥肥手臂上还套着金光闪闪的手环,像个部落的王子。

        ⑬每经过一个村子,就有一群孩子狂奔过来。他们不伸出手要糖果,只是站在沙上石上,大大的眼睛,深深地看。这里是寮国,几近百分之五十的人不识字。这些湄公河畔的孩子,也没有学校可去。他们只是每天在大河畔跟着父母种地、打渔,跟伙伴们在沙里踢球。然后每天经过一次的船,船上有很多外国人,是一天的重大记事。

        ⑭这些孩子,距离船里那打扮得像个寮国王子的欧洲孩子又有多远?可不可测量?

    阅读下面的名著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1955年1月26日

        孩子,你太幸福了,天待你太厚了。我更高兴的更安慰的是:多少过分的谀词与夸奖,都没有使你丧失自知之明,众人的掌声、拥抱,名流的赞美,都没有减少你对艺术的谦卑!总算我的教育没有白费,你二十年的折磨没有白受!你能坚强(不为胜利冲昏了头脑是坚强的最好的证据),只要你能坚强,我就一辈子放了心!成就的大小、高低,是不在我们掌握之内的,一半靠人力,一半靠天赋,但只要坚强,就不怕失败,不怕挫折,不怕打击——不管是人事上的,生活上的,技术上的,学习上的打击;从此以后你可以孤军奋斗了。何况事实上有多少良师益友在周围帮助你,扶掖你。还加上古今的名著,时时刻刻给你精神上的养料!孩子,从今以后,你永远不会孤独的了,即使孤独也不怕的了!

        (乙)1957年3月18日深夜于北京

        你该记得,胜利以前的一年,我在上海集合十二三个朋友(内有宋伯伯、姜椿芳、两个裘伯伯等等),每两周聚会一次,由一个人做一个小小学术讲话;然后吃吃茶点,谈谈时局,交换信息。那个时期是我们最苦闷的时期,但我们并不消沉,而是纠集了一些朋友自己造一个健康的小天地,暂时躲一下。你现在的处境和我们那时大不相同,更无需情绪低落。我的性格的坚韧,还是值得你学习的。我的脆弱是在生活细节方面,可不在大的问题上。希望你坚强,想想过去大师们的艰苦奋斗,想想克里斯朵夫那样的人物,想想莫扎特,贝多芬:挺起腰来,不随便受环境影响!别人家的垃圾,何必多看?更不必多烦心。作客应当多注意主人家的美的地方;你该像一只久饥的蜜蜂,尽量吮吸鲜花的甘露,酿成你自己的佳蜜。何况你既要学piano(钢琴),又要学理论,又要弄通文字,整天在艺术、学术的空气中,忙还忙不过来,怎会有时间多想邻人的家务事呢?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百草园

    ①父亲吧嗒完最后一口旱烟,烟杆在鞋帮上轻磕了一下,装进布袋收好别回腰上。他咳嗽了一声,冲着叽叽喳喳的人群喊:“天宝沟那些地,你们都不要,我要。”会场鸦雀无声。父亲从寂静的人群中站起,挺直身板大踏步地走上主席台,准备签订承包协议。这个时候,有人好心出声提醒:“你那么多年没种地,要想清楚,莫失了算。”

    ②村里的人都知道,天宝沟那些地,土层薄得很,下面都是石谷子,老辈人想了很多办法,就没种出几粒粮食。父亲出去打工多年,或许还没弄明白状况。

    ③父亲冲那人摆了摆手,转身在承包协议上摁上手印。母亲后来说,除了他们结婚那天,这是父亲少有的郑重其事。

    ④不过,父亲的“疯狂之举”并不在母亲包容的范围。“不晓得你爹发什么疯,别人都不要,他偏铁起脑壳去要,恁大一个村就显他能耐,难不成他还能种出朵花来,”母亲抱怨着,拉着我的小手,丢下父亲就往家走。父亲撵上我们,想说什么,却又咽了下去。他生性敦厚,本就话不多,一着急连个囫囵话也不会说。【甲】最后只是抱起我,默默地跟在母亲身后;

    ⑤那天晚上父亲是否向母亲坦白了他的想法,我不知道,因为当时我还是一个几岁的孩子,早早就睡下了。只是半夜醒来的时候,看见父母房间的那盏灯还亮着。

    ⑥第二天早上,母亲轻轻地将我从梦里唤醒,把热腾腾的饭菜端上桌。我却没有看到父亲。母亲告诉我,父亲一早就去山上挖地了,说能撵一天,是一天。把屋头的事忙完,她也要去帮忙。我说我也要去,母亲起初不肯,但终究拗不过我的软磨硬泡,同意带上我。因为村子里烧柴的人少了,恣意生长的野草已经把进入天宝沟的路径掩盖了。好在父亲上山的时候踩出了一些痕迹,我们上去也容易了许多。

    ⑦父亲双腿打开,锄头高高举过头顶。他的头顶是高远的天空,脚下是沉睡的大地,阳光从他的背后照过来,父亲犹如一尊雕塑挺立在天地间。这样浮雕般的影像从此铭刻在了我的心中。

    ⑧看到我们,父亲有些意外:“你怎么把‘细伢子’带出来了?”听得出来,他的话里头有埋怨母亲的意思。“阿爹!”我大声喊着,向他扑过去。【乙】父亲赶忙放下锄头,一把抱起我,用鼻尖蹭磨我的鼻尖。他的汗水流进了我的嘴里,我尝到了咸咸的味道。

    ⑨“大热的天,你带孩子早些回去。”父亲把我交给母亲,伸手解下烟袋,屈指拈出一撮烟丝,轻轻按入烟斗里,点上火,深深地吸了一口,烟袋锅里的烟丝被吸得红亮。他抽完一锅就在锄把上敲一下,跌下一点点火星,赶忙刨土盖上。然后,父亲满足地站起身,“噗”地吐了口唾沫在手掌心,双手来回搓了几下,握紧锄把又开始挖地。锄头一起一落,沉寂的土地发出“喊嚓、咔嚓”的回响。

    ⑩母亲并没有照父亲的话去做。她把我放在大树底下,提着簧篼(yuān dōu),在父亲挖过的地方捡拾石谷子,又把它们归置在土埂上。地里的石谷子真多呀,半天工夫,土埂上就垒起了小山。

    ⑪“俗话说,人不哄地,地不欺人。只要多费点儿心,这地总能长出点儿东西来。你说是不是?”父亲像是问母亲,又像是自言自语。

    ⑫“你出去跑药材推销那么多年,咋就没改脾性。你是吐个唾沫就是钉,这地要不长出东西来还得行?还不得被你给平了呀!”母亲打趣地说。

    ⑬那天回村,天边已经亮起几颗疏星。【丙】父亲破天荒地没有抱我,说细伢乖,自己走。后来听母亲说,那天晚上父亲睡得很不安稳,翻个身也需要她帮忙。但第二天一早我起床时,已不见了父亲的影子。

    ⑭就这样忙过了一个夏天,一个秋天,又一个冬天。天宝沟的地开垦出来了,父亲没有用来种粮食,他从邻近的县购回菊花、金银花、枳壳等药材种子,准备种在山上。种药材是细活儿,播种前需将土地翻耕,把土块捣碎整细,然后将种子均匀地播撒在土壤中,并覆盖一层细土。这样的动作一天重复好几百次,一年下来,父亲的手变得粗糙无比,老茧布满整个手掌。

    ⑮但父亲从不多言,每日仍旧早出晚归。每隔一段时间,他就带我上山去。山上已是百花争艳、药果飘香,我不认识的叔叔婶婶们正在忙着拔草。父亲眼里就开始泛光,说:“有了这百草园,周边父老乡亲也会慢慢富起来,我吃再多的苦,也值得了。”(作者:樊碧贞。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

    共计:(0)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