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课内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部编版2024年秋季六年级上册语文《狼牙山五壮士》同步练

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二)。

(一)

①为了拖住敌人,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一边痛击追上来的敌人,一边有计划地把大批敌人引上了狼牙山。②他们利用险要的地形,把冲上来的敌人一次又一次地打了下去。③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下命令狠狠地打。④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像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⑤战士宋学义扔手榴弹总要把胳膊抡一个圈,好使出浑身的力气。⑥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⑦敌人始终不能前进一步。⑧在崎岖的山路上,横七竖八地躺着许多敌人的尸体。

(二)

①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②他们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③班长马宝玉激动地说:“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④说罢,他把那支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枪砸碎了,然后走到悬崖边上,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第一个纵身跳下深谷。⑤战士们也昂首挺胸,相继从悬崖往下跳。

(1)、选文(一)和选文(二)都运用了点面结合的写法,请你来分析。

①选文(一)中,第句是“面”的描写,即整体描写五位战士的情形;第句是“点”的描写,即分别写每位战士的表现。

②选文(二)中,第句是对五位壮士的群像描写。在描写“点”时,作者通过对班长马宝玉的的描写,重点表现了他的精神。

(2)、选文运用点面结合写法的好处:选文(一);选文(二)。(填序号)
A.不仅强化了描写的层次感,而且突出了五壮士英勇无畏的牺牲精神
B.既突出五位战士的团结勇敢,又让人感受到每一位战士的英勇顽强
(3)、选文(二)中的“屹立”可以换成“挺立”吗?为什么?
(4)、选文(一)中对五位英雄的称呼是“战士”,选文(二)中变成了“壮士”,称呼改变的原因是什么?
举一反三
整本书阅读。

童年(节选)

①这一天,她正跪在那里虔诚地祷告,外祖父闯了进来,嘶哑着声音吼道:“老婆子,着火了!”

②“什么?啊!”外祖母“腾”地一下从地板上跳了起来,飞奔而去。

③“叶芙格妮娅,把圣像摘下来!娜塔莉娅,快给孩子们穿衣服!”外祖母大声地指挥着。外祖父则只是在那里哀号。我跑进厨房,向着院子的厨房已经被照得金光闪闪,地板上飘动着闪闪烁烁的红光。雅科夫舅舅一边穿靴子,一边在乱跳。好像地上的黄光烫了他的脚似的。他大喊:“是米希加放的火!他跑啦!”

④“混蛋!”外祖母一边训斥舅舅一边使劲推了他一把,差点儿把他推倒在地。

⑤染坊的顶子上,火舌舒卷着,舔着门和窗。寂静的黑夜中,那燃烧的火势如红色的花朵,跳跃着盛开了!染坊墙壁宽宽的缝隙里满是通红的火苗。窗玻璃发出轻微的噼啪声和如丝绸搓揉时一样的瑟瑟声。火越烧越旺,染坊烈焰腾腾,活像教堂圣像壁那般金碧辉煌。

⑥我抓了一件笨重的短皮大衣,把脚伸进了不知道是谁的靴子里,踢踢踏踏地跑到了台阶。门外的景象实在太让人震惊了:火舌乱窜,啪啪的爆裂声和外祖父、舅舅、格里高利的叫喊声响成了一片。

⑦外祖母的举动更是令人惊心动魄,只见她头上披着一只空袋子,身上裹着马被,飞也似的冲进火海。她大叫着:“不好,硫酸盐,硫酸盐要爆炸了!”

⑧“格里高利,快拉住她,快!”外祖父狂叫着,“哎,这下她算完了……”

⑨外租母又钻了出来,浑身冒烟,躬身快步,两手端着一大桶装着硫酸盐的瓶子。“老头子,快把马牵出去!”她边咳嗽边哑着嗓子叫喊,“还不快把我肩上的马被脱下来,瞎啦!我都烧着了!”

⑩格里高利拿下她肩上披着的马被子,把大块大块的积雪往染坊里抛。舅舅们拿着斧头在他身边蹿来蹿去。外祖父在外祖母周围奔来跑去,把雪块往她身上扔。外祖母把瓶子塞进雪堆后打开了大门,对着跑进来的人弯腰鞠躬:“街坊邻居们,快救救这个大火吧!马上要烧到仓库了,我们家要是烧光了,你们也会遭殃的!来吧,把仓库的顶子扒掉,把干草都扔出去!各位街坊,一起动手干吧!……格里高利,快!雅科夫,别瞎跑,把斧头拿来,铁锹也拿来!各位各位,行行好吧,上帝保佑!”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