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重庆市主城四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学业质量调研卷

文言文阅读

材料一:

夫民无常勇,亦无常怯。有气则实,实则勇;无气则虚,虚则怯。怯勇虚实,其由甚微,不可不知。勇则战,怯则。战而胜者,战其勇者也;战而北者,战其怯者也。怯勇无常,倏忽往来,而莫知其方,惟圣人独其所由然。故商、周以兴,桀、纣以亡。巧拙之所以过,以益民气与夺民气,以能斗众与不能斗众。军虽大,卒虽多,无益于胜。军大卒多而不能斗,众不若其寡也。夫众之为福也大,其为祸也亦大。譬之若渔深渊,其得也大,其为害也亦大。善用兵者,诸边之内莫不与斗虽厮舆白徒方数百里皆来会战势使之然也。幸也者,审于战期而有以羁诱之也。

(节选自《吕氏春秋·仲秋纪·决胜》) 

材料二:

为政者积其德,善用兵者畜其怒。德积而民可用,怒畜而威可立也。故文之所以加者浅,则势之所胜者小;德之所施者博,则威之所制者广;威之所制者广,则我强而敌弱矣。故善用兵者,先弱敌而后战者也,故费不半而功自倍也。汤之地方七十里而王者,修德也;智伯有千里之地而亡者,穷武也。故千乘之国,行文德者王;万乘之国,好用兵者亡。故全兵先胜而后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德均,则众者胜寡;力敌,则智者胜愚;智同,则有数者禽无数。凡用兵者,必先自庙战。主贤,将孰能,民孰附,国孰治,蓄积孰多,士卒孰精,甲兵孰利,器备孰便,故运筹于庙堂之上,而决胜乎千里之外矣。

(节选自《淮南子·兵略训》)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写出来。每写对一处给1分,所写标号超过三处不给分。

诸边之内A莫不与B斗C虽厮舆白D徒E方数百里F皆来G会战H势使之然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北,指败逃,与《过秦论》“追亡逐北,伏尸百万”中的“北”意思相同。 B、相,文中指互相,与《孔雀东南飞》“及时相遣归”中的“相”意思不同。 C、善,文中指善于,与《归去来兮辞》“善万物之得时”中的“善”意思不同。 D、孰,指谁、哪个,与成语“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中的“孰”意思相同。
(3)、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认为怯弱与勇敢、空虚与充实,它们产生的缘由十分微妙,不可不知晓。 B、材料一以深渊捕鱼为喻,旨在说明即便军大卒多,也可能因不善战而带来灾祸。 C、材料二认为在作战双方智术相当的情况下,人数多的一方胜过人数少的一方。 D、材料二充分肯定了在天子庙堂制定作战计划的重要性,认为其是决胜千里的关键。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怯勇无常,倏忽往来,而莫知其方,惟圣人独其所由然。

②汤之地方七十里而王者,修德也;智伯有千里之地而亡者,穷武也。

(5)、两则材料都谈到了用兵取胜之道,但着眼点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李栖筠,字贞一,世为赵人。幼孤。有远度,庄重寡言,体貌轩特。喜书,多所能晓,为文章,劲迅有体要。不妄交游。族子每称有王佐才,士多慕向。关中旧仰郑国渠溉田而豪戚壅上游取水碓之利且百所夺农用十七栖筠请皆彻毁魁然有宰相望。元载忌之,出为常州刺史。岁旱,民多死徙。栖筠为浚渠,分江流灌田,遂大稔。宿贼张度踞阳羡西山,累年吏讨不克。至是发卒捕斩,支党皆尽,里无吠狗。乃大起学校,堂上画《孝友传》示诸生,人人知劝。以治行进光禄大夫。人为刻石颂德。苏州方清因岁凶,谤饥民为盗,积数万,依黟(yī)、歙(shè)间,阻山自防,东南厌苦。诏李先弼分兵讨之。会平卢行军司马许杲恃功,擅留上元,有窥江、吴意。朝廷以创残重起兵,即拜栖筠浙西都团练观察使,使图之。栖筠至,张设武备,遣辩士厚赍金币抵杲军赏劳,使士歆爱,夺其谋。杲惧,悉众度江,掠楚、泗而溃。以功进御史大夫。则又增学庐,表宿儒河南褚冲、吴何员等,拜为师,身执经问义。远迩趋慕,至徒数百人。元载当国久,益恣横。栖筠素方挺,无所屈。时华原尉侯莫陈怤以优补长安尉,当参台栖筠询其劳,怤色动,不能对,乃自言为徐浩、杜济、薛邕所引,非真优也。始,浩罢岭南节度使,以瑰宝数十万饷载,而济方为京兆,邕吏部侍郎。三人者,皆载所厚,牺筠并劾之。帝未决,会月蚀,帝问其故,栖筠曰:“月蚀修刑,今罔上行私者未得,天若以儆陛下邪。”由是怤等皆坐贬。帝欲相栖筠,惮载辄止。然有进用,皆密访焉,多所补助。栖筠见帝猗违不断,亦内忧愤。卒,年五十八,自为墓志。赠吏部尚书,谥曰文献。

(选自《新唐书·列传》)

【注】①侯莫陈,三字复姓。②台,御史台,御使大夫官署。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