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语言文字运用 题类: 难易度:容易

四川省南充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卷

语言文字运用I

诗歌创作中的虚实结合有着多种不同的方式,可以是以实写虚,也可以是以虚写实,____。明代屠隆说:“顾诗有虚,有实,有虚虚,有实实,有虚而实,有实而虚,并行错出,何可端倪。”(《与友人论诗文》)李白诗中多想象,多夸张,似乎是以“虚”为主,但《蜀道难》中的____,又非虚设。如果只在诗中写 , 即使抒情充分,也会没有诗味;如果只写“实”,即使堆砌大量景物,也定然缺乏生气。

“虚”“实”的概念因其所在的话语系统不同而有不同含义。从诗歌内容角度来看,景物事件为“实”,情感思想为“虚”;从写作手法来看,正面铺叙描写为“实”,侧面烘托渲染为“虚”;从语言运用来看,实字(非现代所谓实词)为“实”,虚字为“虚”。也就是说,一首诗的虚实结合,____。以《蜀相》为例,前两联的写景是“实”,后两联的抒发感慨是“虚”。写景之中,寄寓敬慕、慨叹之情;抒情之中,带有对历史的回顾。整首诗虚实相生,创造出蕴藉深沉、慷慨悲凉的意境。

(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是一个多重复句,用来说明诗歌创作中“虚实结合”的重要性。请以“诗意”为话题另写一个复句。要求:使用和原句一样的关联词“如果……即使……也……”;符合逻辑;40字以内。
举一反三
语言文字运用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以文化人,更能凝结心灵;以艺通心,更易沟通世界。古往今来,人们往往从一个国家的文学艺术中感受其气质形象,体悟其价值理念。楚辞汉赋、唐诗宋词、明清小说、书法绘画、音乐舞蹈等都植根于中国人的生产生活实践,体现着独特的中华风韵,A____。中国画显著启发了法国洛可可风格,元代戏剧深深感染了欧洲观众,《赵氏孤儿》曾让包括伏尔泰在内的欧洲文学家们大为惊叹,他们多次对其进行改编,使18世纪的欧洲观众在舞台上看到了中国故事……

用文艺讲中国故事,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文艺的民族特性体现了一个民族的文化辨识度。《梁祝》的旋律、昆曲的唱腔、京剧的脸谱、书画的笔法……直观展示出中国文艺的民族形式与样式,而蕴藏其中的,更有无比厚重的中华文化传统。“民惟邦本”“天下为公”“和而不同”“言必信,行必果”“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等思想和理念,直至今天依然深植于中国人内心,不仅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B____。近年来,中国网络文学向海外输出网文作品上万部,网站订阅和阅读APP用户逾1亿,深受人们喜爱,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这些作品中蕴含的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文艺创新的宝藏,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推动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从中汲取养分,为中华文化塑造新的辉煌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西方文明对中国文明的认知,在时代更替中发生过多次转变。在西方早期的传说与游记作品里,        甲 。中国被描绘为“遍地是黄金”的天堂。神秘、遥远、富裕、广阔是彼时西方对中国最深的印象。

随着大航海时代的来临,        乙 。1662年出版的《中国智慧》是第一部中拉双语对照的儒家经典译著。“四书”“五经”之后,中国其他文学作品也(      )地进入欧洲人的视野,其中包含了四大名著。目前所知(      )的四大名著翻译是《三国演义》。英国人汤姆斯将该小说的第八回与第九回译成英文,题为《丞相董卓之死》。一本由英国人裘里翻译的英文版《红楼梦》,出版于1892年到1893年之间。这本百年老书尽管封面已残缺不全,而古典中国煌煌名著的厚重还是能从中窥知全豹。

丙         , “东学西传”相对应的则是“西学东渐”。其中,《几何原本》的引进翻译倾注了学界(        )的心血,它的传译过程足足跨越了两百多年的时光。利玛窦和徐光启协作翻译了十五卷《几何原本》前六卷,刊行于1605年。两百多年后,同样是来自两个世界的两位学者——李善兰、伟烈亚力在徐光启的故乡上海相遇了,两个人(       ),决心完成利、徐二人未竟的事业,经过数年的努力,终于在1858年刊印了《几何原本》后九卷。《几何原本》的故事,到这里才算画上了一个句号。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