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综合题 题类: 难易度:普通
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材料一自鸦片战争以来,“亡国灭种”的遭遇使得原有的国家认同不断被摧毁,这极大地引发了人们的思考。梁启超认为,“朝也者,一家之私产也;国也者,人民之公产也”,只有建立一个君主立宪的民族国家,并致力于开启、培养国民与此相应的国家认同感,中国方可立于世界民族国家之林。辛亥革命成功后,孙中山一再强调,各族“皆得享共和之权利,亦当尽共和之义务”。
——摘编自暨爱民《百年凝聚:近代中国民族国家的认同建构》
材料二:九一八事变后民意检测
农 | 工 | 商 | 学 | 军警 | 律师 | 新闻 | 其他 | 未详 | 总计 | |
把东三省让给日本 | 2 | 2 | 7 | 3 | 4 | 20 | 38 | |||
去打日本 | 59 | 42 | 200 | 482 | 31 | 2 | 14 | 268 | 1098 | |
依赖国联处理 | 2 | 5 | 10 | 1 | 3 | 3 | 21 | |||
抵制日货 | 5 | 18 | 4 | 21 | 2 | 3 | 3 | 56 | ||
一面用外交,一面用武力 | 2 | 5 | 3 | 6 | 1 | 1 | 21 | |||
其他 | 1 | 5 | 3 | 10 | ||||||
合计 | 70 | 66 | 226 | 514 | 45 | 3 | 1 | 25 | 294 | 1244 |
——《江苏省立徐州民众教育馆周年纪念特刊》江苏省立徐州民众教育馆1933年版
材料三移家为国,移孝为忠,进而在家国之上,扩展为一种公天下的世界意识,这使中国人的世界观或天下观成为一种本于家国同时又大于家国或高于家国的世界意识,使得中国人的价值观内蕴着一种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伦理自觉。
——田海平《从家国天下到命运共同体》
(1)根据材料一,指出梁启超和孙中山对民族国家的设想,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梁、张提出该设想的时代背景。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现象?并列举抗战时期的史实加以说明。
(3)根据材料三,指出家国观念的新内涵。综合上述材料,谈谈新时代强调家国情怀的现实意义。
材料一
镜头一:他带领全舰官兵在与日本联合舰队的战斗中奋勇杀敌,最终与200余名将士一起壮烈殉国。 |
镜头二:革命党人与清政府苦战一昼夜,最终失败,很多革命党人牺牲,后将收敛到的七十二具烈士遗骸合葬于黄花岗。 |
材料二
图1:孙中山 | 图2:李大钊 | 图3:天安门广场的学生 |
解说词:他领导了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体现了勇立潮头、敢为人先的精神。 | 解说词: | 解说词: |
材料三 中国无产阶级最早产生在19世纪中叶的外国在华企业中,随后又出现在19世纪60年代清朝官办的企业和70年代兴起的民族资本企业中。……到1914年,增加到100万人以上。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已达200万人以上。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历史》 | 材料四1921年,中国共产党在嘉兴南湖红船上完成了缔造中国共产党的使命。红船是中国共产党启航的地方,是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开端,是开启党的初心和使命的起点。 ——摘编自《光明日报》 |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