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安徽省宣城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卷

文言文阅读

材料一:

赵孝成王问曰:“昔伊尹为臣而放其君,其君不怨,何可而得乎此也?”子顺①答曰:“伊尹执人臣之节,而其君以礼,亦行此道而已矣。”王曰:“方以放君为名,而先生称礼,何也?”子顺曰:“以礼其君,使入于善也。”曰:“其说可得闻乎?”答曰:“《商书》言太甲②在丧,不明乎人子之道,而欲知政。于是伊尹使之居桐,近汤之墓,处忧哀之地,放之不得知政。三年服竟,然后反之,即所以奉礼执节事太甲者也。率其君以义,强其君以孝道,未有行此见怨也。”王曰:“善哉!我未之闻也。”

魏安釐王问子顺曰:“马回之为人,虽少才文,梗梗亮直,有大丈夫之节。吾欲以为相,可乎?”答曰:“知臣莫若君,何有不可?至于亮直之节,臣未明也。”王曰:“何故?”答曰:“闻诸孙卿③云:‘其为人也,长目而豕视者,必体方而心员。’每以其法相人,千百不失。臣见回,非不伟其体干也,然甚疑其目。”王卒用之。三月,果以谗得罪。

(节选自《孔丛子·执节》)

材料二:

记曰:“舜见瞽瞍④,其容造焉。孔子曰:当是时也,危哉,天下岌岌!有道者,父不得而子,君固不得而臣也。”臣曰:孔子本未知孝悌忠顺之道也,然则有道者,进不为主臣,退不为父子耶?父之所以欲有贤子者,家贫则富之,父苦则乐之;君之所以欲有贤臣者,国乱则治之,主卑则尊之。今有贤子而不为父则父之处家也苦有贤臣而不为君则君之处位也危。然则父有贤子,君有贤臣,适足以为害耳,岂得利焉哉?所谓忠臣,不危其君:孝子,不非其亲。

(节选自《韩非子·忠孝》)

[注]①子顺:孔子六世孙。②太甲:商朝第四位国君。③孙卿:荀子,两汉时因避汉宣帝刘询名讳称“孙卿”。④瞽:舜的父亲。

(1)、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今有A贤子B而不为父C则父之处D家也苦E有贤臣F而不为君G则君之处H位也危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括,引申为约束之意,与《过秦论》中“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中的“括”,含义不同。
B、“即所以奉礼执节事太甲者也”中的“所以”与《鸿门宴》中“所以遣将守关者”中的“所以”含义相同。
C、“吾欲以为相”中的“以为”与《答司马谏议书》中“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中的“以为”含义不同。
D、“父固不得而子”中的“固”与《兰亭集序》中“固知一死生为虚诞”的“固”含义相同。
(3)、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伊尹身为臣子而放逐他的君主太甲,让他生活在商汤墓穴附近。子顺却认为伊尹这么做正是以礼事君的表现。
B、魏安鳌王询问子顺是否可以让马回做国相,子顺不置可否,魏安鳌王只好坚持了自己最初的想法。
C、当父亲瞽瞍朝见舜时,舜坐立难安。孔子却认为此时瞽瞍不该把自己当作父亲,舜也不该把自己当作儿子。
D、韩非子认为真正的忠臣,应该是能使君主尊贵,把国家治理得好的人;真正的孝子应该是不指责父母的人。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子顺答曰:“伊尹执人臣之节,而弼其君以礼,亦行此道而已矣。”
②父之所以欲有贤子者,家贫则富之,父苦则乐之。
(5)、从上面两则材料看,儒家和法家对于“孝”的看法有何不同?请简要回答。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陈处士墓志铭

王阳明

    处士讳泰,字思易。父刚,祖仲彰,曾祖胜一。世居山阴之钱清。刚戍辽左,娶马氏,生处士。正统甲子,处士生十二年矣,始从其父自辽来归。当是时,陈虽巨族,然已三世外戍,基业凋废殆尽。处士归,与其弟耕于清江之上,数年遂复其故。处士狷介纯笃,处其乡族亲党,无内外少长戚疏,朴直无委曲;又好面折人过,不以毛发假借,不为斩险刻削。故其生也,人争信惮;其死也,莫不哀思之。处士于书史仅涉猎,不专于文;敦典崇礼,务在躬行。郡中名流以百数,皆雕绘藻饰,熻熠以贾声誉;然称隐逸之良,必于处士,皆以为有先太丘之风焉。弘治癸亥正月庚寅以疾卒,年七十二。九月己丑,其子琢卜葬于郡西之回龙山。

    初,处士与同郡罗周、管士弘、朱张弟涎友,以善交称。成化间,涎以岁贡至京。某时为童子,闻涎道处士,心窃慕之。至是归,求其庐,则既死矣。涎侄孙节与予游,以世交之谊为处士请铭。且曰:“先生于处士心与之久矣,即为之铭,亦延陵挂剑之意耶。”予曰:“诺。”明日,与琢以状来请。

    惟陈氏世有显闻。刚之代父戍辽也,甫年十四。主帅壮其为人,召与语,大说,遂留参幙下。累立战功,出奇计。当封赏,辄为当事者沮抑,竟死牖下。处士亦状貌魁岸,幼习边机,论议根核,的然可施于用。性孝友,属其家多难,收养其弟侄之孤,掇拾扶持,不忍舍去,遂终其身。琢亦能诗有行。次子玠、三孙徕、卫、及皆向于学。夫屡抑其进,其后将必有昌者,铭曰:嗟惟处士,敦朴厚坚;犹玉在璞,其辉熠然。秉义揭仁,乡之司直。邈矣太丘,其孙孔式。胡溘而逝!其人则亡,德音孔迩。乡人相告,毋或而弛;无宁处士,愧其孙子。回龙之冈,其郁有苍;毋尔刍伐,处士所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宋庠,字公序,安州安陆人,后徙开封之雍丘。天圣初,举进士,开封试、礼部皆第一。时亲策贤良、茂才等科,而命与武举人杂视。庠言:“非所以待天下士,宜如本朝故事,命有司具饮膳 , 斥武举人令别试。”诏从之。密州豪王澥私酿酒,邻人往捕之,澥绐奴曰:“盗也。”尽使杀其父子四人。州论奴以法,澥独不死。宰相陈尧佐右澥,庠力争,卒抵澥死。帝遇庠厚行且大用矣庠初名郊李淑恐其先己以奇中之言曰宋受命之号郊交也合姓名言之为不祥帝弗为意他日以谕之因改名庠。宝元中,以右谏议大夫参知政事。庠为相儒雅,练习故事,自执政,遇事辄分别是非。未几,以资政殿学士徙郓州,进给事中。参知政事范仲淹去位,帝问宰相章得象,谁可代仲淹者,得象荐宋祁。帝雅意在庠,复召为参知政事。皇祐中,迁工部尚书。三年,祁子与越国夫人曹氏客张彦方游。而彦方伪造敕牒,为人补官,论死。谏官包拯奏庠不戢子弟,庠亦请去。乃以刑部尚书知河南府,后徙许州,又徙河阳 , 再迁兵部尚书。数言:“国家当慎固根本,畿辅宿兵常盈四十万,羡则出补更戍,祖宗初谋也,不苟轻改。”以司空致仕。卒,谥元献。庠自应举时,与祁俱以文学名擅天下,俭约不好声色,读书至老不倦。善正讹谬,尝校定《国语》,撰《补音》三卷。天资忠厚,尝曰:“逆诈恃明,残人矜才,吾终身不为也。”沈邈尝为京东转运使,数以事侵庠。及庠在洛,邈子监曲院,因出借县人负物,杖之,道死,实以他疾。而邈子为府属所恶,欲痛治之以法,庠独不肯,曰:“是安足罪也!”人以此益称其长者。弟祁。

(选自《宋史·列传第四十三》,有删改)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题。

张衡传

范晔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其才,累召不应。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遂研核阴阳,妙尽璇机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

    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尝一龙机发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上疏陈事。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尝问天下所疾恶者。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衡乃诡对而出。阉竖恐终为其患,遂共谗之。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仗,幽微难明。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

    永和初,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

(节选自《后汉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昭明太子统,字德施,高祖长子也。太子生而聪睿,三岁受《孝经》、《论语》,五岁遍读五经,悉能讽诵。读书数行并下,过目皆忆。每游宴祖道 , 赋诗至十数韵。或命作剧韵赋之,皆属思便成,无所点易。时俗稍奢,太子欲以己率物,服御朴素,身衣浣衣,膳不兼肉。十四年正月朔旦 , 帝临轩,冠太子于太极殿。七年十一月,母丁贵嫔有疾,太子还永福省,朝夕侍疾,衣不解带。及薨,步从丧还宫,至殡,水浆不入口,每哭辄恸绝。太子自加元服 , 高祖便使省万机,内外百司奏事者填塞于前。太子明于庶事纤毫必晓每所奏有谬误及巧妄皆即就辨析示其可否徐令改正未尝弹纠一人平断法狱,多所全宥,天下皆称仁。性宽和容众,喜愠不形于色。引纳才学之士,赏爱无倦。恒自讨论篇籍,或与学士商榷古今;闲则继以文章著述,率以为常。于时东宫有书几三万卷,名才并集,文学之盛,晋、宋以来未之有也。中大通二年春,诏遣前交州刺史王弁假节,发吴郡、吴兴、义兴三郡民丁就役。太子上疏曰:“今征戍未归,强丁疏少,此虽小举,窃恐难合。吏一呼门,动为民蠹。又出丁之处,远近不一,比得齐集,已妨蚕农。去年称为丰岁,公私未能足食;如复今兹失业,虑恐为弊更深。且草窃多伺候民间虚实,实善人从役,则抄盗弥增。吴兴未受其益,内地已罹其弊。不审可得权停此功,待优实以不?”高祖优诏以喻焉。太子孝谨天至,每入朝,未五鼓便守城门开。东宫虽燕居内殿,一坐一起,恒向西南面台。宿被召当入,危坐达旦。中大通三年四月乙巳 , 薨,时年三十一。谥曰昭明。朝野惋愕,京师男女,奔走宫门,号泣满路。四方氓庶,及疆徽之民,闻丧皆恸哭。

(节选自《梁书·萧统传》)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