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材料分析题 题类: 难易度:困难

2024届广西南宁市第三中学(五象校区)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适应性考试政治试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数字经济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更高级经济阶段。当今世界,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不断突破,数字经济蓬勃发展。

在此背景下,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出台《广西数字经济发展规划(2018-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规划》强调要破除不利于数字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加快推进数字技术、产品、服务、模式等多种形式的创新,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持续动力。以中国——东盟信息港建设为抓手,合作共赢,高效利用全球创新资源;加快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石化工业、有色金属工业、冶金工业、装备制造业等数字化进程成效显著,积极培育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加快数字经济与市场需求对接,鼓励企业充分运用大数据手段及时调整产品及服务供给。

2022年,广西数字经济规模超9300亿元,占GDP比重超35%,保持连年上升态势,数字经济已成为广西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与社会》和《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的相关知识,分析广西是如何实现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

举一反三

实现现代化是世界各国发展普遍面临的历史任务,也是几代中国人的梦想。

◆探索中的深思。

在通往现代化的道路上,由于国情和条件不同,我国无法复制和照搬“西方现代化模式”,但我们一直在不懈追求、不断探索适合自己的模式。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确立了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的前途方向。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提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并进行艰辛探索。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党为中国现代化提供了清晰可靠的路线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党明确了“两步走”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

在党的二十大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世界上既不存在定于一尊的现代化模式,也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现代化标准。”中国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造了中国式现化化道路,丰富和发展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1)结合材料(可不局限于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论证“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发展的正确选择”。

◆见闻中的启迪。

近百名港澳青年到访湖州安吉余村,所见所闻,感受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动实践。

——见到刻有“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石牌,听导游介绍余村实施“千万工程”后,停止了矿山和水泥厂的运营,发展乡村旅游和生态特色经济,成功实现了产业转型,从“靠山吃山”的矿山村变身为“养山富山”的生态村。

——参观了余村的股份经济合作社,了解到这是以股权为纽带的经营综合体,让村民就近赚薪金、拿租金、分股金。2023年,村集体经济总收入达2247万元,村民人均收入达7.1万元。

(2)运用《经济与社会》的知识,阐析所见所闻对中国乡村走现代化道路的启示。

“化”出好风尚。

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上,乡村振兴既要“化形”,更要“化魂”。近年来,浙江农村深入开展移风易俗的行动,着力破除封建迷信、奢侈浪费等陋习,倡导崇尚科学、厉行节约的新风,让现代化在浙江大地“化”出一个好风尚。

(3)移风易俗既需要德治也需要法治,请你从基层社会治理角度为移风易俗提一条具体建议。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