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材料分析题 题类: 难易度:普通

湖南省株洲市渌口区第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徽商是一个文化素养较高的社会阶层,他们不仅从书本中学习文化知识,而且注重个人道德修养,从实践中学习提高经商技能。徽商在异地他乡立足发迹,讲道义、重诚信是最核心的因素。微人外出经商总是按血缘、地域聚居,这种以亲情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族团体参与市场竞争的方式是结成商帮的直接原因,且它在集聚财力、物力、人力及统一行动方面等都有很强优势。

——摘编自膝祁源《徽商兴衰的现代启示》

材料二   “讲道义”“重诚信”“重视科举和功名”等价值观的形成对徽商事业的发展和成败十分重要。良好的商业信誉使徽商能够在竞争中取胜。然而,徽商经商的指导思想是为了“谋生”而不是为了“求利”,这限制了他们不断追求利润的精神。许多徽商当其积有余资,往往撤业而归,或自身“弃贾归儒”,或延名师督课子弟业儒,使本来很有发展前途的商业经营,转瞬之间化为乌有。

——摘编自张俊《试探徽商价值观形成的动因及影响》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徽商崛起的因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徽商的价值观。

举一反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古代形成了行政城市层级体系,城市的行政地位越高,城市也就愈能得到发展。城市管理亦是如此,如国家重京城,既设有复杂的管理机构,又颁布了大量法律进行管理。而在基层社会组织中,则是以民间法形式实施管理的。大体上包括行会法、慈善组织规则及城市街坊组织规则和习惯法。城市是统治乡村的据点,并无自治地位,而城市在经济上也严重依附乡村,城市统治者兼管乡村和城市,使得城市没有独立的行政地位,城市基层组织与农村的基层组织也大致相同,也不存在西方中世纪那样完备的城市管理法。

——摘编自郭雪飞《传统到近代:中国城市管理理念的演变》

材料二:晚清时期,伴随着开埠通商,中国城市尤其是通商口岸城市经济发展,人口增加,传统的城市体制已不能适应城市发展和维护国家主权的需要。戊戌变法时期,康有为主张开办警政管理城市,还设立了商务局等经济管理机构。清末新政时期,警察机构开始在城市广泛设立。中央成立了商部,制定了商法,近代城市工商业经济的管理机构也开始建立,城市管理法律体系初步确立。张之洞、梁启超、张謇等在租界示范效应的影响下,积极推动地方自治。城市自治章程的颁布和实施,打破了原来城乡合治的管理体制。

——摘编自周执前《国家与社会:清代城市管理机构与法律制度变迁研究》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