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登录
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题型:单选题
题类:
难易度:普通
重庆市西南大学附属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在义利关系上,李贽不同意董仲舒提倡的“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的说法,认为人类的任何举动都有其谋利和计功的考虑,只不过情况不同、功利大小有所差别。李贽还认为天理就在百姓的日常生活当中,不在天边的庙堂里,更不在空谈说教里。上述主张( )
A、
继承了程朱理学的思想
B、
对传统儒学思想提出了挑战
C、
推动了民主思想的传播
D、
宣扬了人人平等的政治理念
举一反三
明末清初学者唐甄在《潜书》中说:“两千年来皇帝皆盗贼。”下列思想家中,其政治思想主张与唐甄相似的是( )
章太炎曾说:“船山(王夫之)学说为民族光复之源,近代倡义诸公,皆闻风而起者,水源木本,端在于斯。”其原因是王夫之的学说( )
中国古代的一位大儒用“四句教”概括了他一生学问的精义:“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这位大儒是( )
王阳明是明代心学大师,他也谈“格物致知”。但他所说的“致知”是“致良知”。“格物”是“正行”。“格者,正也……正其不正者去恶之谓也。归于正者,为善之谓也”。由此看来,王阳明( )
明末思想家李贽是一个“离经叛道”的“异端”人物。对其“离经叛道”理解准确的是( )
明代文学家李梦阳评价唐宋文学时认为:唐诗好在具有形象性,而宋人作诗,只言理性,不述形象,他甚至认为“诗死于宋”。李梦阳在此( )
返回首页
相关试卷
广西壮族自治区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广东省深圳高级中学(集团)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性考试历史学科试题
河南省2025年1月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适应性测试(八省联考)历史试题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世界近代史小题狂练10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世界近代史小题狂练9
试题篮
编辑
生成试卷
取消
登录
x
请输入网站账号/手机号码/邮箱
请输入密码
自动登录
忘记密码
登录
其它登录方式:
免费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