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综合题 题类: 难易度:普通

重庆市铜梁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70年代,幼童留美得到曾国藩、李鸿章等洋务官僚的首肯,成了清政府“振兴计划”的一项重要内容。清廷给留美幼童配备了中文教师,专教他们儒家经典和封建义理⋯⋯由于多种原因,清廷于1881年中断此项计划。后来在对留美归来的86人的调查中发现:从事工矿、铁路、电讯业者30人,从事外交、行政者24人,服役海军者20人,从事商业者7人,从事教育者5人。

——摘编自李喜所《留学生与近代中国社会变革的良性互动》

(1)以下表述是从材料一中得出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的括号内填“正确”;违背了材料一所表述的意思,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的括号内填“错误”;是材料一没有涉及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的括号内填“不涉及”。

A清政府在洋务运动中派遣留美学生旨在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________

B.为了洋务的需要,洋务派创办了外文学校和翻译馆。________

C.幼童赴美留学计划虽实施短暂,但仍然为许多领域培养了专业人才。________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洋务运动。

材料二   甲午战后,中国留日学生剧增,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留学潮。这时期的留学生,大量地接触西方政治学说,为国内资产阶级改良运动和民主革命的展开发挥了重要作用。五四前后出现了以留法、留苏、留美为主的又一波留学热潮。留法勤工俭学兴起,青年学生一边做工一边上学,深感资本主义的压迫和剥削,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最后投身于中国的社会主义运动。中共成立后,尤其国民革命期间又出现“留苏热”,国共两党多次选派青年去苏联学习。

——摘编自李喜所《百年留学潮与中国现代化》

(3)根据材料二,概括近代中国留学运动在留学目的地、学习内容、目的、作用等方面的特点。

材料三   抗战时期出版的上百本有关研究日本的著作和小册子,相当一部分为归国留日学生所撰所译,将日本对华国策及其各种阴谋等方面的信息,“贡献国人以作参考”。1937年10月初,留欧学生组成第一批回国参战服务团。留学生所学与战争相关的知识,如军事工程、战时利器、战时医药卫生和战时燃料等,在抗战中发挥了积极作用。1939年,党中央在延安创办自然科学院,由留德博士陈康白任副院长,留德博士屈伯川为教育处长,留日生杨作材为总务处长等。

——摘自王奇生《抗战期间留学生群像初探》

(4)根据材料三,归纳归国留学生在抗战期间作出的重大贡献。
(5)综上,谈谈你的感悟。
举一反三
习近平总书记说“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在漫漫历史长河中谱写了无数华美壮丽的篇章。

[人民的智慧]

材料一 公元前3世纪,蜀郡守李冰主持,在成都附近的岷江上修建了都江堰(见图10),总长1100多千米,有分支河渠520多条,可以灌溉300多万亩农田,它不仅解除了岷江泛滥成灾,而且方便了航行,

使成都平原“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成为“天府之国”。

——摘编自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教师用书

 都江堰示意图

[人民的探索]

材料二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面对国民党的血腥屠杀,周恩来主张共产党要加紧组织武装力量,并亲自指挥了南昌起义。随后,起义部队按计划南下,准备到广东建立根据地。途中遭遇敌人封堵,转战湘南,损失严重。1928年4月,这支部队在朱德率领下到达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胜利会师,巩固和壮大了革命根据地。

——摘编自吴超《重大历史事件中的周恩来》

[人民的抗争]

材料三 抗战是中华民族复兴的转折点……从更宏观的视角看,它又是一场全面的民族解放战争,中国不仅打败了日本,消除了亡国的危险,还从盟国那里挣脱了不平等枷锁,获得了平等地位,中国的国际地位在抗战时期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提升。

——摘编自王建朗《抗日战争与中国国际地位的变迁》

[人民的创举]

材料四 安徽凤阳县小岗村是个贫困村。1978年,小岗村某生产队18户农民私下立了一份将田地包干到户的契约。他们艰苦的干了一年,还了贷款,生活有了改善,自农业合作化以来第一次向国家交了公粮,打心底里乐开了花。

——摘自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教材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