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卷
题型:单选题 题类: 难易度:普通
2024年新高考政治【衡水金卷·先享题·调研卷】模拟试题(贵州专版)05
①只有在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的相互作用中才能办好事情
②聚合思维可以把看起来不相关的知识贯穿起来解决问题
③信息交合可以罗列事物可能具有的组合以开辟新的思路
④聚合思维能把有关信息集中起来以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
材料一 雷某在M电器贸易公司购买了两台空调挂机。该公司安排的工作人员在上门安装过程中告知雷某,安装在客厅的空调外机需要加装支架,卧室的空调外机因预留位置高度不够需要加接铜管,共需收取安装费用250元。雷某听取了其意见并支付了相关费用。空调装好后,雷某通过观察小区其他空调安装方式,发现其空调并非需要加装支架和加接铜管才能安装,认为M公司在空调安装过程中存在故意误导,遂将M公司诉至法院并要求赔偿。
材料二 纽约一家印刷出版公司寻求一种能够调节空气温度、湿度的设备。美国机械工程师威利斯哈维兰卡里尔想:充满蒸汽的火车管道可以使周围的空气变暖,那么将蒸汽换成冷水,使空气吹过水冷盘管,周围不就凉爽了;而潮湿空气中的水分冷凝成水珠,让水珠滴落,最后剩下的就是更冷、更干燥的空气了。基于以上设想,通过不断实践,卡里尔在一年后成功的生产出世界第一台空调。
近年来,我国电动自行车保有量快速增长,目前已达3.5亿辆。在方便群众出行的同时,也带来一些安全隐患。由于电动自行车进楼入户、违规充电引发的火灾事故屡屡发生,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电动自行车使用安全问题涉及城市治理的方方面面。伴随电动自行车保有量快速增长,每天有大量电动自行车需要存放、充电,对城市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面对日益增长的电动自行车充电需求,各部门应多方协作,针对薄弱环节不断进行改善与反复调整,增设充电桩,解决“供不应求”的现象;针对充电安全,要进行分类施策、精细管理,探索电动自行车治理路径,探索建设AI安全治理示范小区,实现24小时智能化监测;针对因电动自行车及蓄电池引发的火灾事故,生产部门要进行科学实验,生产安全高效电池,同时打击非法改装电池。电动自行车安全管控链条长,涉及多个部门,各地区各部门应多措并举,标本兼治,预判安全形势,形成合力,共同筑牢人民群众生命安全“防火墙”。
结合材料,运用《逻辑与思维》的知识,分析上述破解电动自行车充电难题是如何运用科学思维的。
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
材料一 27年初,毛泽东回到湖南考察农民运动。他广泛接触和访问群众,步行700多公里,历时32天,实地考察湘潭、湘乡、衡山、醴陵、长沙五县的农民运动,召集农民和农民运动干部,虚心向他们请教,并召开各种调查会,获得了大量第一手资料,得出了农民运动“好得很”的结论,并撰写了《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强调必须放手发动农民,组织和依靠农民,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毛泽东考察农民运动和《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的发表,极大地促进了农民运动的发展。
材料二 49年4月中旬,国共和谈已进入最后阶段。中央军委致电邓小平和渡江战役总前委,国共和谈截至4月20日,渡江时间为4月22日,后改为25日。邓小平进行周密调查,查阅近十年来长江水文气象资料,听取侦察部门敌情汇报和分析。水文资料显示,长江下游4月下自进入雨季,江水上涨很快,会加大渡江难度。4月20日是阴历二十五日,月出后半夜,且为下弦月,有利于我军隐蔽渡江。而且在最后签订日期之后再打响,既可使我党我军在政治上赢得主动,又可减轻我军后勤供给的困难和压力,还可使我军在长江水情较为有利时渡江。据此,邓小平最后向毛泽东和中央军委提出新建议:渡江时间定在和谈协定最后签订日,即4月20日夜。此建议,中央军委完全接受。
2023年8月31日,一条连接贵州与广西的交通大动脉—贵南高铁正式诞生。他蜿蜒穿越贵州高原、苗岭山脉,跨越清水河、澄江河、红水河等河流,跃过山峦,穿越隧道。这条铁路串联起毛南族、瑶族、布依族等30多个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更连接着沿线各地的人心与情感,为各族人民的交流创造更多可能。全线将“散落”旅游景区景点串联起来,将“说走就走”变为现实,让“诗与远方”触手可及。
自2017年12月开工建设以来,大部分区段是在喀斯特地貌上凿隧架桥,施工难度极大。针对沿线山高谷深,地形地貌复杂多变,岩溶滑坡等问题,在项目建设团队科研攻关下,破解了生态环保、地质复杂、安全风险等一系列难题。铁路建设者团队克服各种困难,创新工艺工法,多次召开相关会议讨论,集思广益形成多种方案,并对各种方案进行可行性论证。在综合借鉴其他高铁建设经验的基础上,科学制定建设方案。各站房设计的灵感取自当地独具特色的民居,与当地传统建筑相契合,还原出浓厚的民族风情。该线是“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包头到海南铁路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设计、建设、调试到全线通车,贵南高铁承载着铁路建设者的心血和奋斗,凝聚着铁路人的匠心和责任。它不仅是一条铁路,更是科技与艺术的结晶。
2024年6月30日,横跨伶仃洋的深中通道正式通车。
材料一 深中通道的集成效应正助推其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新引擎:以制造业为主导的珠江口西侧城市更好地承接深圳等东侧城市的外溢效应,助推形成东侧研发、西侧制造的经济合作新模式;内部高水平互联互通,推动大湾区在社会治理和公共民生等领域协同治理;强化了广深都市圈对湾区经济的带动作用,进一步发挥粤港澳大湾区对广东省的辐射引领作用,帮助粤东西北承接湾区的资源溢出。
材料二 深中通道的动工方案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工程技术挑战而备受关注。在建桥之初,设计团队通过讨论会、论证会等形式围绕建桥主题提出全桥、全隧、东桥西隧、西桥东隧等多个设计方案:根据实地勘测和了解,发现深中通道所在海底有多条断裂带经过,采用超长海底隧道,施工和运营风险巨大,因此全隧的方案行不通;东侧有机场和多条高等级水道,为保证安全,建筑的高度需要严格控制,东桥西隧及全桥的方案也行不通;东侧途径各类动植物保护区,应减少桥墩采用海底隧道,为海洋生活提供更大的通行空间……综合各方面考虑,会议经过“延迟评判”,最终选择采用西桥东隧的建桥方案。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