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江西省上饶市2023-2024年度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王收破燕后即位,卑身厚币,以招贤者,欲将以报雠。故往见郭隗先生曰:“齐孤国之乱,而袭破燕。孤极知燕小力少,不足以报。然得贤士与共国,以雪先王之耻,孤之愿也。敢问以国报雠者奈何?”郭隗先生对曰:“帝者与师处,王者与友处,霸者与臣处,亡者与役处。诎指而事之,北面而受学,则百己者至。先趋而后息,先问而后默,则什已者至。人趋已趋,则若己者至。冯几据杖,眄视指使,则厮役之人至。若恣睢奋击,响藉叱咄,则徒隶之人至矣。此古服道致士之法也。王诚博选国中之贤者,而朝其门下,天下闻王朝其贤臣,天下之士必趋于燕矣。”昭王曰:“寡人将谁朝而可?”郭隗先生曰:“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今王诚欲致士,先从隗始。隗且见事,况贤于隗者乎?岂远千里哉?”于是昭王为隗筑宫而师之。乐毅自魏往,邹衍自齐往,剧辛自赵往,士争凑燕。燕王吊死问生,与百姓同其甘苦。二十八年,燕国殷富,士卒乐佚轻战。于是遂以乐毅为上将军,与秦、楚、三晋合谋以伐齐,齐兵败,闵王出走于外。燕兵独追北,入至临淄,尽取齐宝,烧其宫室宗庙。齐城之不下者,唯独莒、即墨。

(节选自《战国策·燕策一》)

材料二:

秦灭周祀,并海内,兼诸侯,南面称帝,以四海养。天下之士,斐然向风。若是,何也?曰:近古之无王者久矣。周室卑微 , 五霸既灭,令不行于天下。是以诸侯力政,强凌弱,众暴寡,兵革不休,士民罢弊。今秦南面而王天下,是上有天子也。即元元之民冀得安其性命,莫不虚心而仰上。当此之时,专威定功,安危之本,在于此矣。

秦王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不信功臣,不亲士民,废王道而立私爱,先诈力而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秦离战国而王天下,其道不易,其政不改,是其所以取之守之者无异也。借使秦王论上世之事,并殷、周之迹,以制御其政,后虽有淫骄之主,犹未有倾危之患也。故三王之建天下,名号显美,功业长久。

(节选自贾谊《过秦论·中》)

(1)、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死马A且买之B五百金C况生马乎D天下E必以王能F市马G马今至矣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齐因孤国之乱”与《过秦论》中的“蒙故业,因遗策”中的“因”含义不同
B、“北面而受学”与“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赤壁之战》)的“北面”的含义不同。 C、“燕昭王”即燕国公子职,“昭”是谥号。谥号是指人死之后,后人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评价的文字,始于西汉。
D、“周室卑微”与“门第卑微”中的“卑微”含义不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燕昭王收拾残局后,继位登基,用丰厚的礼物来招纳能人贤士,以图向齐国报仇雪恨。
B、郭隗告诉燕昭王,开创帝业、成就王业,称霸诸侯、亡失国家的君主,各有不同的用人方式;不同的用人方式会招来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结果。
C、燕昭王采纳了郭隗的建议,为郭隗建造了宫室,吸引了很多国家的人才前来投奔。
D、燕军率盟军追击齐国败兵,一直打进齐国都城,掠取珍宝,焚烧祖庙,之后齐闵王逃到外地去了。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冯几据杖,眄视指使,则厮役之人至。
②是以诸侯力政,强凌弱,众暴寡,兵革不休,士民罢弊。
(5)、请结合课本《过秦论》和文本二,简要概括秦王朝迅速灭亡的原因。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邹元标,字尔瞻,吉水人。九岁通《五经》。泰和胡直,嘉靖中进士,官至福建接察使,师欧阳德、罗洪先,得王守仁之传。元标弱冠从直游,即有志为学。举万历五年进士。观政刑部。

    张居正夺情 , 元标抗疏切谏。且曰:“陛下以居正有利社稷耶?居正才虽可为,学术则偏;志虽欲为,自用太甚。其设施乖张者,如州县入学,限以十五六人,有司希指,更损其数。是进贤未广也。诸道决囚,亦有定额,所司惧罚数必取盈。是断刑太滥也。大臣持禄苟容,小臣畏罪缄默,有今日陈言而明日获谴者。是言路未通也。黄河泛滥为灾,民有驾蒿为巢、啜水为餐者,而有司不以闻。是民隐未周也。其他用刻深之吏,沮豪杰之材,又不可枚数矣。伏读敕谕‘朕学尚未成,志尚未定,先生既去,前功尽隳’,陛下言及此宗社无疆之福也虽然弱成圣学辅翼圣志者未可谓在廷无人也。且幸而居正丁艰,犹可挽留脱不幸遜捐馆舍,陛下之学将终不成,志将终不定耶?臣观居正疏言“世有非常之人,然后办非常之事’,若以奔丧为常事而不屑为者,不知人惟尽此五常之道,然后谓之人。今有人于此,亲生而不顾,亲死而不奔,犹自号于世曰我非常人也,世不以为丧心,则以为禽彘,可谓之非常人哉?”疏就,怀之入朝,适廷杖吴中行等。元标俟杖毕,取疏授中官,给曰:“此乞假疏也。”及入,居正大怒,亦廷杖八十,谪成都匀卫。卫在万山中,夷獠与居,元标处之怡然。益究心理学,学以大进。巡按御中承居正指,将害元标。行次镇远,一夕,御史暴死。

    元标谪居六年,居正殁,召拜吏科给事中。首陈培圣德、亲臣工、肃宪纪崇儒行、饬抚臣五事。寻劾罢礼部尚书徐学谟、南京户部尚书张士佩。

(选自《明史·邹元标传》有删改)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韦安石,京兆万年人。曾祖孝宽,为周大司空、郧国公。祖津,隋大业末为民部侍郎,与元文都等留守洛,拒李密,战于东门,为密禽。后王世充杀文都而津独免,密败,复归洛。世充平,高祖素与津善,授谏议大夫,检校黄门侍郎,陵州刺史,卒。父琬,仕为成州刺史。

    安石举明经,调乾封尉,雍州长史苏良嗣器之。永昌元年,迁雍州司兵参军。良嗣当国,谓安石曰:“大才当大用,徒劳州县可乎?”荐于武后,擢膳部员外郎,迁并州司马,有善政,后手制劳问,陟拜德、郑二州刺史。安石性方重,不苟言笑,其政尚清严,吏民尊畏。

    久视中,迁文昌右丞,以鸾台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兼太子左庶子,仍侍读,寻知纳言事。时二张及武三思宠横安石数折辱之会侍宴殿中易之引蜀商宋霸子等博塞后前安石跪奏商等贱类不当戏殿上。顾左右引出,坐皆失色。后以安石辞正,改容慰勉。

    睿宗立,授太子少保,改封郇国,复为侍中、中书令,进开府仪同三司。太平公主有异谋,欲引安石,数因其婿唐晙邀之,拒不往。帝一日召安石曰:“朝廷倾心东宫,卿胡不察?”对曰:“太子仁孝,天下所称,且有大功,陛下今安得亡国语?此必太平公主计也。”帝矍然曰:“卿勿言,朕知之。”主窃闻,乃构飞变,欲讯之,赖郭元振保护,免。迁尚书右仆射兼太子宾客、同三品,俄罢政事,留守东都。

    会妻薛怨婿婢,笞杀之,为御史中丞杨茂谦所劾,下迁蒲州刺史,徙青州。安石在蒲,太常卿姜皎有所请,拒之。皎弟晦为中丞,以安石昔相中宗,受遗制,而宗楚客、韦温削相王辅政语,安石无所建正,讽侍御史洪子舆劾举,子舆以更赦不从。监察御史郭震希奏之,有诏与韦嗣立、赵彦昭等皆贬,安石为沔州别驾。皎又奏安石护作定陵,有所盗没,诏籍其赃。安石叹曰:“祗须我死乃已。”发愤卒,年六十四。开元十七年,赠蒲州刺史。天宝初,加赠左仆射、郇国公,谥文贞。二子:陟,斌。

(《新唐书·韦安石传》)

【注释】①久视:唐代年号。 ②二张:武则天的男宠,张易之、张昌宗二兄弟。③博塞:博戏,下棋的一类的游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伯禽将归于鲁,周公谓伯禽之傅曰:“汝将行,盍汝君美德乎?”对曰: “其为人宽,好自用,以慎。”周公曰: “呜呼! 以人恶为美德乎? 彼其宽也,出无辨矣; 彼其好自用也,是所以窭小也; 彼其慎也,是其所以浅也。闻之曰:‘无越逾不见士。’吾所执贽而见者十人,还而相见者三十人,貌执之士者百有余人,欲言而请毕事者千有余人,于是吾仅得士焉,以正吾身,以定天下。吾所以得三士者,亡于十人与三十人中,乃在百人与千人之中。士至而后见物,见物然后知其是非之所在。戒之哉!”

(节选自《荀子·尧问》)

材料二:

甚哉,苟卿之好妄也! 载周公之言曰:“吾所执贽而见者十人,还贽而相见者三十人,貌执者百有余人,欲言而请毕事千有余人。”是周公之所为,则何周公之小也!

夫圣人为政于天下也初若无为于天下而天下卒以无所不治者其法诚修也。故三代之制,立庠于党,立序于遂,立学于国,而尽其道以为养贤教士之法。是士之贤,虽未及用,而无不见尊养者矣。此则周公待士之道也。诚若苟卿之言,则春中、孟尝之行,乱世之事也,岂足为周公乎? 圣世之事,各有其业,讲道习艺,患日之不足,岂暇游公卿之门哉?彼游公卿之门、求公卿之礼者,皆战国之奸民,而毛遂、侯嬴之徒恧。苟卿生于乱世,不能考论先王之法,而惑于乱世之俗,遂以为圣世之事亦若是而已,亦过也。且凋公之所礼者,大贤与,则周公岂唯执贽见之而已,固当荐之灭子而共天位也; 如其不贤,不足与共天位,则周公如何其与之为礼也?

子产郑国之政,以其乘舆济人于溱、洧,孟子曰:“惠而不知为政。”盖君子之为政,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 立善法于一国,则一国治。如其不能立法,而欲人人悦之,则日亦不足矣。使周公知为政,则宜立学校之法于天下矣; 不知立学校,而徒能劳身以待天下之士,则不唯力有所不足,而势亦有所不得也。

(节选自王安石《周公论》)

注:①伯禽:周公之子,被封为鲁侯。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