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卷
题型:单选题 题类: 难易度:普通
江苏省南通市如皋中学2024-2025学年新高二上学期暑假第一次学情调研思想政治试题
①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
②社会生活的本质是实践的,文化发展要立足社会实践
③不忘本来,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④人民的生活是一切文化产品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
万物土中生,有土斯有粮。回顾历史,20世纪50年代末开发北大大荒时,面对广袤而肥沃的黑土地,人们发出了“捏把黑土冒油花,插根筷子能发芽”的赞叹。如今,东北黑土地上产出的粮食总产量和商品粮分别占全国的1/4和1/3,足见黑土地作为粮食生产战略资源的重要价值。同时也要看到,几十年来的高产稳产,不可避免会对黑土地肥力速成一定遗支,出现土壤有机质下降等问题。以前拼面积、比产量,现在拼绿色比质量,粮食生产正在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如今,随着农民土地保护意识的增强,“保护性耕作”正在黑土地上悄然兴起。例如,利用现代耕作技术让农作物秸秆覆盖还田,能够有效减轻土壤风蚀水蚀、增加土壤肥力和保墒抗旱能力,提高农业生态和经济效益。数据显示,全秸秆覆盖免耕5年后,土壤有机质能增加20%左右。
2020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考察,察看黑土地实验样品和玉米优良品种展示,了解农业科技研发利用、黑土地保护情况。习近平强调,农业现代化,关键是农业科技现代化。要加强农业与科技融合,加强农业科技创新,科研人员要把论文写在大地上,让农民用最好的技术种出最好的粮食。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把黑土地这个“耕地中的大熊猫”保护好、利用好,使之永远造福人民。这一关于黑土地保护的重要指示再次表明,粮食安全这根弦任何时候都不能松,保障粮食安全必须守好基本田。
①人民群众的喜好决定着文艺工作者的创作思路②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③人民群众的需要是社会主义文艺存在的根本价值④任何文学艺术都是为广大人民服务的
①能与各种思想道德体系相互包容 ②能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
③是发展中华文化的“魂”与“体” ④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
①精神产品和物质载体相互依赖②人往往在无形和被动中接受文化熏陶
③该标识源于实践,又融入了艺术灵感④人既是文化的创造者,又是文化的享用者
材料二 为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的部署,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于2015年启动了民法典的编纂工作。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草案)》,随后全国人大宪法和法律委员会在征集了法学界专业人士和普通民众的意见后,对民法典草案做了进一步修改完善,最终于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予以公布,2021年1月1日起施行,我国民事权利保护正式进入法典时代。民法典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被誉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和“保障民事权利的宣言书”,几乎所有民事活动都能在民法典中找到依据。
①要让叙事更接地气,从而令观众产生情感上的共鸣点
②要发挥短视频创作主体的多元化优势,造就丰富主题
③要坚持积极传播正能量,坚决依法取缔落后的传统文化
④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产品的质量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