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默写 题类: 难易度:容易
河南省南阳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和谐是万物共生的密码,是世间伦理的支柱。“土地平旷,,(《桃花源记》)”是桃花源中如诗如画的和谐图景;“,往来翕忽(《小石潭记》)”是小石潭中游鱼忽动忽静的和谐画面;“,(《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友谊能超越时空界限的和谐情味;“,(《卖炭翁》)”是卖炭翁艰难处境和矛盾心理的不和谐心声,“夜久语声绝,(《石壕吏》)”是石壕村一家人于乱世中悲苦无奈的不和谐乐章。我们欣赏和谐,我们追求和谐,愿和谐之花处处盛开!
诗意生活 | 角度 | 诗句 | 篇目 | 内涵 |
有声 | ①{#blank#}1{#/blank#},在河之洲。 | 《诗经·关雎》 | 恬静闲适 的生活 | |
阡陌交通,②{#blank#}2{#/blank#}。 | 陶渊明《桃花源记》 | |||
芳草长堤,③{#blank#}3{#/blank#}。 | 欧阳修《采桑子》 | |||
有色 | ④{#blank#}4{#/blank#},蒙络摇缀。 | 柳宗元《小石潭记》 | 明丽悦目 的美景 | |
⑤{#blank#}5{#/blank#},{#blank#}6{#/blank#}。 | 李白《送友人》 | |||
有情味 | 一日不见,⑥{#blank#}7{#/blank#}。 | 《诗经·子衿》 | 超越时空的知音 | |
⑦{#blank#}8{#/blank#},{#blank#}9{#/blank#}。 |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
⑧{#blank#}10{#/blank#},{#blank#}11{#/blank#}。 | 诸葛亮《出师表》 | 临危受命的赤胆忠心 | ||
总结:“有声”并不一定体现闲适,还有可能体现孤独凄凉,比如“⑨{#blank#}12{#/blank#},{#blank#}13{#/blank#}“两句;“有色”也不仅仅体现明丽悦目,比如“⑩{#blank#}14{#/blank#},{#blank#}15{#/blank#}”两句。 (参考诗歌:温庭筠《商山早行》,范仲淹《渔家傲·秋思》李贺《雁门太守行》)杜甫《春望》 |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