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卷
题型:单选题 题类: 难易度:普通
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单元质量监测(B)
鸦片战争后,中国从天朝上国的迷梦中惊醒,开始了近代化的探索历程,谱写下民族复兴的交响史诗。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近代前期探索简图材料二 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探求救亡图存的道路”板块中的几位人物图片
自从一八四0年鸦片战争失败那时起,先进的中国人,经过千辛万苦,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洪秀全、康有为、严复、和孙中山,代表了在中国共产党出世以前向西方寻找真理的一派人物。那时,求进步的中国人,只要是西方的新道理,什么书也看。向日本、英国、美国、法国、德国派遣留学生之多,达到了惊人的程度。国内废科举,兴学校,好像雨后春笋,努力学习西方。这些是西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文化,即所谓新学,包括那时的社会学说和自然科学,和中国封建主义的文化即所谓旧学是对立的。要救国,只有维新,要维新,只有学外国。那时的外国只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是进步的,它们成功地建设了资产阶级的现代国家。日本人向西方学习有成效,中国人也想向日本人学。这就是十九世纪四十年代至二十世纪初期中国人学习外国的情形。
——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
请回答:
材料一: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为国民共议国之政法也。人君与千百之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吾国行专制政体,一梦与大臣数人共治其国,国安得不弱?……今变行新法,固为治强之计。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材料二:变法之本:在于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技。即一切要求大成,在变官制。
——梁启超《变法通议》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