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单选题 题类: 难易度:普通

福建省福州市八县(市)协作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思想政治试题

目前,作为中非农业交流重点项目的“中国菌草”已在南非、卢旺达、肯尼亚、尼日利亚、坦桑尼亚、莱索托等非洲国家落地,成为当地民众的“致富草”“幸福草”。中非菌草合作,下列推导合理的是(   )

①贯彻习近平外交思想→为国际社会提供公共产品→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

②为非洲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帮助非洲民众脱贫→加速非洲国家现代化进程

③以中非共同利益为出发点→找到中非合作增长点→构建高水平中非命运共同体

④以促进共同发展为基本立场→为非中合作增添新动力→中非双方实现互利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举一反三
近期,美西方一些政客和媒体频频炒作“中国产能过剩论”,给以电动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为代表的中国新能源产业贴上“产能过剩”标签,鼓噪“中国输出过剩产能威胁他国产业发展,冲击世界经济”。

材料一   从全球范围来看,绿色产能不是过剩,而是严重不足。根据国际能源署测算,2030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需求量将达4500万辆,是2022年的4倍多;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需求将达到820吉瓦,是2022年的约4倍。而一个有国际竞争力的产品,自然存在国际市场的需求。中国贸易竞争力绝非依靠西方指责的政府补贴,而是依靠中国研发能力的提升、完整产业链供应链的支撑,再加上中国巨大的市场等,让中国形成了产能优势。

材料二   “中国产能过剩论”看似谈经济问题,实则有着复杂的政治动机。先发国家在金融资本布局全球的过程中,实体经济金融化和产业空心化日益加剧,制造业比较优势不断减弱,于是通过打压遏制后发国家技术进步、产业发展以维护其全球分工体系的垄断地位,通过设置贸易保护措施阻碍中国物美价廉的商品进入本国市场。这是一场发达国家死守利益固化的旧秩序“城堡”与发展中国家努力打破“天花板”争取公平发展权之间的较量。

材料三   中国持续提供优质新能源产品,深化可再生能源领域国际合作,有力推动了全球绿色低碳转型发展。中国出口的风电、光伏产品2022年为相关国家和地区减排二氧化碳约5.73亿吨,加上中国国内的减排量约22.6亿吨,合计约占全球同期可再生能源折算碳减排量的41%。中国还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建设大量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项目,帮助东道国能源供给向高效、清洁、多样化方向加速转型。

阅读材料,运用《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假如你是经济日报的记者,请你围绕“‘中国产能过剩论’是个伪命题。”这一观点,撰写一篇300字左右的时评。

要求:观点正确;知识和素材运用恰当;论证有力,逻辑严密;条理清晰;表达流畅;300字以内。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4年5月30日,外交部长王毅在出席中国—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第十届部长级会议时表示,首届中阿峰会举办以来,在习近平主席和阿拉伯国家领导人的指引下,中阿命运共同体建设取得明显进展,中阿关系进入了历史最好时期。

一是充分发挥元首外交引领作用,中阿战略互信越来越深。双方坚定支持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同中国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或战略伙伴关系的阿拉伯国家增加到14个,阿拉伯地区已成为中国战略伙伴最密集的地区之一。

二是积极落实首届峰会成果,中阿务实合作越走越实。共建“一带一路”在22个阿拉伯国家实现“全覆盖”,中方对阿方最不发达国家98%的税目产品实施零关税,为阿方培训3400多名各领域专业人才。中阿务实合作“八大共同行动”正不断结出丰硕果实。

三是共同推动文明交流互鉴,中阿民众情感越来越亲。中阿共同发表了关于践行全球文明倡议的联合声明,首届中阿青年发展论坛等人文交流活动深受欢迎,中国影视节目、书籍越来越多走进阿拉伯国家千家万户,“汉语热”“阿语热”蔚然成风。

王毅强调,中方愿同阿方同心聚力、携手前行,在构建中阿命运共同体的阳光大道上当好行动派、做好实干家,把蓝图化为成果,把愿景变成现实,共创中阿关系更加美好的未来。

结合材料,运用《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中国外交的相关知识,分析在推动中阿命运共同体建设中,我国是如何书写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