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材料分析题 题类: 难易度:普通

广东省东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思想政治试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2023年10月18日,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在北京召开。本次论坛主题为:高品质共建“一带一路”,携手实现共同发展繁荣。来自全球151个国家、41个地区组织的代表齐聚中国,共商合作大计。全球共197个国家,而参加此次峰会的国家多达151个(占全世界四分之三的国家),这种号召力只有合作共赢的“一带一路”才能做到,也充分体现了共建“一带一路”的全球影响力。高峰论坛期间,300多位企业家分批上台签约,各方共形成了458项合作成果,数量远远超过第二届高峰论坛。一系列实实在在的合作成果,得到与会代表和国际人士的积极评价与高度肯定。

材料二:“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年来,跨境电商已然成为经贸合作的新亮点,为外贸增长添加了新动能。“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为东莞跨境电商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通过与这些国家的合作,东莞的电子产品、家居用品、服装等优质商品得以进入更多国家和地区,东莞商品的国际知名度不断提升。

(1)、结合材料一,运用“世界多极化”的相关知识,说明“一带一路”为什么能得到国际社会的积极评价与高度肯定。
(2)、结合材料二,东莞某国际会展中心拟举办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跨境电商展览会,展示优质商品。请为本次展会设计2条广告宣传语,要求主题突出,每条不超过15字。
举一反三
近期,美西方一些政客和媒体频频炒作“中国产能过剩论”,给以电动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为代表的中国新能源产业贴上“产能过剩”标签,鼓噪“中国输出过剩产能威胁他国产业发展,冲击世界经济”。

材料一   从全球范围来看,绿色产能不是过剩,而是严重不足。根据国际能源署测算,2030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需求量将达4500万辆,是2022年的4倍多;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需求将达到820吉瓦,是2022年的约4倍。而一个有国际竞争力的产品,自然存在国际市场的需求。中国贸易竞争力绝非依靠西方指责的政府补贴,而是依靠中国研发能力的提升、完整产业链供应链的支撑,再加上中国巨大的市场等,让中国形成了产能优势。

材料二   “中国产能过剩论”看似谈经济问题,实则有着复杂的政治动机。先发国家在金融资本布局全球的过程中,实体经济金融化和产业空心化日益加剧,制造业比较优势不断减弱,于是通过打压遏制后发国家技术进步、产业发展以维护其全球分工体系的垄断地位,通过设置贸易保护措施阻碍中国物美价廉的商品进入本国市场。这是一场发达国家死守利益固化的旧秩序“城堡”与发展中国家努力打破“天花板”争取公平发展权之间的较量。

材料三   中国持续提供优质新能源产品,深化可再生能源领域国际合作,有力推动了全球绿色低碳转型发展。中国出口的风电、光伏产品2022年为相关国家和地区减排二氧化碳约5.73亿吨,加上中国国内的减排量约22.6亿吨,合计约占全球同期可再生能源折算碳减排量的41%。中国还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建设大量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项目,帮助东道国能源供给向高效、清洁、多样化方向加速转型。

阅读材料,运用《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假如你是经济日报的记者,请你围绕“‘中国产能过剩论’是个伪命题。”这一观点,撰写一篇300字左右的时评。

要求:观点正确;知识和素材运用恰当;论证有力,逻辑严密;条理清晰;表达流畅;300字以内。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