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单选题 题类: 难易度:普通
①是人民有序参与司法活动的重要形式 ②监督法院审判体现社会公平和正义
③有利于司法公正,提高司法公信力 ④加强司法权运行的内部监督和制约
某校高一学生开展项目式学习,以下是同学们搜集的部分资料:
截至2024年3月,我国现行有效法律300件,其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等社会法28件。 ◆截至目前,全国有60余万个村(社区)配备了法律顾问,除中西部地区少数边远乡村外,基本实现全覆盖。 ◆见义勇为受益人补偿、居住权等最新规定,不断从纸面走向现实。电梯劝烟猝死案、追赶逃逸者致死案、“狼牙山五壮士”名誉权案等一系列案件得到依法公正审理。 ◆最高人民检察院《正当防卫指导意见》中第一条要求坚决捍卫“法不能向不法让步”的法治精神。2023年,最高人民检察院审查认定属正当防卫依法不捕不诉261人,同比上升25.5%。 |
结合同学们搜集的资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知识,以“法治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写一篇短评。要求:①围绕主题,观点鲜明;②逻辑清晰,论证充分;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④字数在250字左右。
近年来,历经“昆山反杀案”“福州赵宇案”等案例,“两高一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积极向社会征求意见,努力满足群众司法需求。2020年,“两高一部”发布《关于依法适用正当防卫制度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切实矫正“谁闹谁有理”的错误倾向。2021年至2023年,77名被告人以正当防卫宣告无罪,以实际行动证实“法不能向不法让步”不是口号,“第二十条”被唤醒。“鼓励见义勇为,弘扬社会正气”正成为一种公众内心普遍认可的理念。
【资料卡】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十条“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案情陈述】
A品牌入选“中华老字号商标”与“中国驰名商标”,在眼镜行业具有较高知名度。B公司在某大型电商平台上以“地名+该品牌名”作为网店名称注册开店,店铺联系人、网页设计、快递寄件人名称等直接使用A品牌的名称或专有字体,近三年销售额达742万元。A商标持有人将B公司诉至法院。庭审中,B公司辨称向平台申请注册店铺时,平台并未审核店铺名称,也未要求提交相关授权文件。
【能动司法】
电商平台上的此类纠纷并非个例。案件依法审结后,该法院向电商平台发出司法建议,建议“增设商标授权信息”“设置老字号数据库,强制要求涉老字号名称的店铺和商品提供商标授权信息”等。
在该法院“穿针引线”下,该地有效整合法院、司法局、市场监督管理局等多部门资源,为多元解纷和知识产权争议的诉前调解工作,打造“行政+司法”双轨衔接机制。依托该机制,目前已有10余件涉及老字号企业的知识产权纠纷被成功化解。
能动司法即依法能动履职,是指审判机关在依法履行法定职责时,充分发挥司法审判职能作用,及时回应服务保障大局需求、人民群众“公正与效率”关切和一体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需要,以更好地做实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