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语文6月月考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荀悦论曰:世有三游,德之贼也:一曰游侠,二曰游说,三曰游行。立气势,作威福,结私交以立强于世者,谓之游侠;饰辩辞,设诈谋,驰逐于天下以要时势者,谓之游说;色取仁以合时好连党类立虚誉以为权利者谓之游行。此三者,乱之所由生也;伤道害德,败法惑世,先王之所慎也。国有四民 , 各修其业。不由四民之业者,谓之奸民。奸民不生,王道乃成。

凡此三游之作,生于季世,周、秦之末尤甚焉。上不明,下不正,制度不立,纲纪驰废;以毁誉为荣辱,不核其真;以爱憎为利害,不论其实;以喜怒为赏罚,不察其理。上下相冒,万事乖错,是以言论者计薄厚而吐辞,选举者度亲疏而举笔,善恶谬于众声,功罪乱于王法。然则利不可以义求,害不可以道避也。是以君子犯礼,小人犯法,奔走驰骋,越职僭度,饰华废实,竞趣时利。简父兄之尊而崇宾客之礼,薄骨肉之恩而笃朋友之爱,忘修身之道而求众人之誉,割衣食之业以供飨宴之好,苞苴[注]盈于门庭,聘问交于道路,书记繁于公文,私务众于官事,于是流俗成而正道坏矣。

以圣王在上,经国序民,正其制度。善恶要于功罪而不淫于毁誉,听其言而责其事,举其名而指其实。故实不应其声者谓之虚,情不覆其貌者谓之伪,毁誉失其真者谓之诬,言事失其类者谓之罔。虚伪之行不得设,诬罔之辞不得行,有罪恶者无侥倖,无罪过者不忧惧,请谒无所行,货赂无所用,华文,去浮辞,禁伪辩,绝淫智,放百家之纷乱,壹圣人之至道,养之以仁惠,文之以礼乐,则风俗定而大化成矣。

(节选自《资治通鉴·汉纪》)

【注】苞苴是指贿赂送礼。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色取A仁以合B时好C连党类D立虚誉E以为F权利者G谓之游行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四民,是指中国古代对平民职业的基本划分,即士农工商。除四民外,社会中还有大量的“贱民”。 B、薄厚,形容词用作名词,与《烛之武退秦师》“邻之厚,君之薄也”中的“厚”“薄”用法相同。 C、书记,旧称从事文书工作的人,或指书籍、书信、各级组织的主要负责人。文中是书信之意, D、息,有休息、停止、平息等意,文中与《归去来兮辞并序》“请息交以绝游”中的“息”均为停止。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世上有三种游士,是败坏道德的奸贼,是祸乱产生的根源,应慎重对待。 B、三游形成于王朝末世,出现制度不立、纲纪驰废、赏罚失当等混乱现象。 C、要尊崇父兄,加深骨肉亲情,重视宾客之礼和朋友之爱,牢记修身之道。 D、去除浮夸虚伪的文辞,禁止虚伪的言论,用圣人之道统一众说纷纭的乱局。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以爱憎为利害,不论其实;以喜怒为赏罚,不察其理。

②是以圣王在上,经国序民,正其制度。

(5)、请根据文本简要分析如何正确对待世间的“毁誉”。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张昭字子布,彭城人也。少好学,善隶书 , 博览众书,与琅邪赵昱、东海王朗俱发名友善。弱冠察孝廉 , 不就,与朗共论旧君讳事,州里才士陈琳等皆称善之。刺史陶谦举茂才 , 不应,谦以为轻己,遂见拘执。昱倾身营救,方以得免。

    孙策创业,命昭为长史、抚军中郎将,升堂拜母,如比肩之旧,文武之事,一以委昭。策临亡,以弟权托昭,昭率群僚立而辅之。权悲感未视事 , 昭乃身自扶权上马,陈兵而出,然后众心知有所归。昭复为权长史,授任如前。权每田猎,常乘马射虎,虎尝突前攀持马鞍。昭变色而前曰:“将军何有当尔?夫为人君者,谓能驾御英雄,驱使群贤,岂谓驰逐于原野,校勇于猛兽者乎?如有一旦之患,奈天下笑何?”权谢昭曰:“年少虑事不远,以此惭君。”然犹不能已,乃作射虎车,为方目,间不置盖,一人为御,自于中射之。时有逸群之兽,辄复犯车,而权每手击以为乐。昭虽谏争,常笑而不答。

    权于武昌临钓台饮酒大醉权使人以水洒群臣曰今日酣饮惟醉堕台中乃当止耳昭正色不言出外车中坐。权遣人呼昭还,谓曰:“为共作乐耳,公何为怒乎?”昭对曰:“昔纣为糟丘酒池长夜之饮,当时亦以为乐,不以为恶也。”权默然,有惭色,遂罢酒。初,权当置丞相,众议归昭。权曰:“方今多事,职统者责重,非所以优之也。”后孙邵卒,百寮复举昭,权曰:“孤岂为子布有爱乎?领丞相事烦,而此公性刚,所言不从,怨咎将兴,非所以益之也。”乃用顾雍。

    昭容貌矜严,有威风,权常曰:“孤与张公言,不敢妄也。”举邦惮之。年八十一,嘉禾五年卒。遗令巾素棺,敛以时服。权素服临吊,谥曰文侯。

(选自《三国志·吴书·张昭传》,有删节)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