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综合性学习 题类: 难易度:普通

贵州省遵义市红花岗区等5地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试卷

七(1)班准备开展主题为“孝老敬亲”的主题月活动,请你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任务。
(1)、以下是主持人的部分主持稿,语句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今天也提倡“常回家看看”。

②孝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③“孝为德之本,百善孝为先。”

④可见,古往今来,孝都是为人子女的义务本分,

⑤乃至国家软实力的不竭源泉。

⑥古人常说“以孝治天下”,

⑦是社会道德建设的坚实支撑,

A、③②⑥①④⑦⑤ B、③②⑥①④⑤⑦ C、⑥③②①④⑦⑤ D、⑥①④⑦⑤③②
(2)、下面是七(1)班班委制定的活动计划,序号①~⑨的内容中有两处表达不妥,请找出并修改。

七(1)班“孝老敬亲”活动计划

一、活动目的

①培养心存感恩、孝敬父母、回报社会的美好品德;

②发扬和继承中华民族孝亲敬老的优良传统;

③提升收集资料及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

二、活动准备

④思想准备:认真思考与“家”有关的问题,打算为“家”做些什么,如何为家的发展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⑤材料准备:背熟“游子吟”;

⑥学唱《常回家看看》等歌曲;

⑦查询与长辈有关的资料,比如年龄、生日、属相、身体状况、兴趣爱好等;

⑧想想要做哪些体贴长辈的小事情;

⑨准备感恩的小礼物……

三、活动过程

四、具体要求

序号:修改:

序号:修改:

(3)、为了使同学们对“孝”的精神内涵有深刻的理解,学习委员决定为同学们介绍“孝”字的演变及内涵。请根据下列图片提示,在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内容。

甲骨文 金文 小篆 隶书 楷书

                

孝字最早出现在3300多年前的殷墟甲骨文中,甲骨文中的“孝”字,上面的部分意思为长发长者,下面像是,指后代,意思是:,这是古人对“孝”的最初理解。

发展到,两者的字形有些相近,上面老人的形象更为具体,下面的孩子扶着老人前行,演化到到现代的文字,上为“老”字头,下为“”字,数千年来,孝的内涵的传承未变。人知其亲,报答生养之恩,“孝意识”便由此产生。

举一反三
阅读

【材料一】

在人类历史以前,就有三种桥。一是河边大树,为风吹倒,横跨河上,形成现代所谓“梁桥”,梁就是跨越的横杆。二是两山间有瀑布,中为石脊所阻,水穿石隙成孔,渐渐扩大,孔上石层,磨成圆形,形成现代所谓“拱桥”,拱就是弯曲的梁。三是一群猴子过河,一个先上树,第二个上去抱着它,第三个又去抱第二个,如此一个个上去连成一长串,将地上猴子甩过河,让尾巴上的猴子,抱住对岸一棵树,这就成为一串“猿桥”,形式上就是现代所谓“悬桥”。梁桥、拱桥和悬桥是桥的三种基本类型,所有千变万化的各种形式,都由此脱胎而来。

应当附带提一下,我国最早的桥在文字上叫作“梁”。《诗经》“亲迎于渭,造舟为梁”,这里的梁,就是浮桥,是用船编成的,上面可以行车。这样说来,在历史记载上,我国最早的桥,就是浮桥。

(选自茅以升《桥梁史话》)

【材料二】

“从世界桥梁建设百年趋势来看,20世纪六七十年代看欧美,七八十年代看日本,世纪之交看中韩,而在21世纪的这20多年里,中国建桥的规模和速度可以称得上‘史无前例’。”原交通部总工程师凤懋润表示,目前我国平均每年建造新桥达两万座,凌空飞架的中国桥梁凭借复杂的技术难度震惊了世界。

2018年10月23日,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全长55公里的港珠澳大桥正式开通。据悉,港珠澳大桥是我国交通建设史上技术最复杂、施工难度最大、工程规模最庞大的桥梁,设计使用年限首次采用120年标准。

“港珠澳大桥是世界上最长的钢结构桥梁,仅主体工程的主梁钢板用量就达到42万吨,相当于10个‘鸟巢’体育场或60座埃菲尔铁塔的重量。”港珠澳大桥总设计师孟凡超表示,港珠澳大桥的高质量建成是国家经济实力和社会发展上升到新的历史阶段的重要标志。

截至2020年年底,我国公路桥梁达91.28万座,其中特大桥6444座,不论在长江、黄河等大江大河,还是泉州湾等海湾地区,一座座施工难度大、技术含量高、在世界桥梁建设中具有代表性的桥梁成为闪亮的“中国名片”。

日前,全长9.5公里,主跨300米的福厦高铁安海湾跨海大桥顺利实现合龙,至此中国首条跨海高铁——福厦高铁先后成功跨越湄洲湾、泉州湾和安海湾三个海湾,并以一系列技术创新成就了诸多“世界之最”。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4月底,我国高铁桥梁数量已经超过33500座,总长度近2万公里。为满足高速铁路建设需要,我国在高铁桥梁的跨度、结构形式、新材料、施工工艺和装备等方面不断创新突破,高铁桥梁也从跨越障碍、满足列车通行的基本功能需求,到全面解决高速铁路桥梁动力性能、工后沉降及变形控制、行车安全性及舒适性等一系列难题。

泉州湾跨海大桥全长20.29公里,有9公里跨越泉州湾中部海域,为世界首座行车时速超过300公里的跨海大跨斜拉桥。为了扫清列车在大桥通航孔主桥上的“限速点”,设计团队在国内外铁路斜拉桥上首次采用了全联长钢—混结合梁,并采取了一系列气动措施,减小了复杂风环境下的风致振动,避免了异常涡振发生,可实现高速列车在海上按350公里时速飞驰下,硬币稳立不倒。

从20世纪80年代“奋起直追”、90年代“跟踪提高”,到21世纪“创新突破”,中国在铁路桥梁尤其是高铁桥梁上取得了系统性的创新成果,突破了一系列关键技术,形成了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铁桥梁建设技术体系。

“目前世界跨径排名前十位的悬索桥中,中国占6座;排名前十位的斜拉桥中,中国占7座;大跨径拱桥中,重庆朝天门长江大桥以主跨552米排名第一。”风懋润表示,我国桥梁建设逐步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一座座飞架南北的中国桥也成为桥梁建设史上一座又一座技术进步、造福民生的丰碑。

(选自《中国桥梁建设:向世界展示“中国建造”的非凡实力》,《光明日报》)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