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2024年重庆市西南大学附属中学校中考有语文一模试卷

阅读下面两则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

盖亭之所见,南北百里,东西一舍。涛澜汹涌,风云开阖。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变化倏忽,动心骇目,不可久视。西望武昌诸山,冈陵起伏,草木行列,烟消日出。渔夫樵父之舍皆可指数。此其将何适而非快?

今张君不以谪为患,而自放山水之间,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不然,连山绝壑,长林古木,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乌睹其为快也哉!

(苏辙《黄州快哉亭记》节选,有删改)

【注释】①元丰二年八月,苏轼因“乌台诗案”下狱,苏辙上书营救,因而获罪被贬。元丰六年,与苏轼同谪居黄州的张怀民,为览观江流,在住所西南建造了一座亭子,苏轼替它取名为“快哉亭”,苏辙则为它作记纪念。②一舍:三十里。③中:内心,心中。④病:忧愁、怨恨。⑤适:往、去。⑥张君:张怀民。⑦乌:哪里。

(1)、下列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遂至承天寺张怀民/未果,病终 B、悲伤憔悴而不能者/予观夫巴陵 C、念无为乐者/未复有能其奇者 D、耳目之胜以自适/欲其林
(2)、翻译下列句子。

①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②今张君不以谪为患,而自放山水之间。

(3)、关于甲、乙两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中“念无与为乐者”,前文的“行”由此句中的“念”而起, “念”因“行”延宕,文情也显得摇曳起伏。 B、甲文中描写月色的句子,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营造了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 C、乙文第一段“盖亭之所见,南北百里,东西一舍”是总写,说明在亭子中极目四望,能望见十分开阔的景色,为下文具体写景设下了广大的天地。 D、乙文主题明确,紧扣“快哉”着笔,既表达了对张怀民的赞赏,也隐含了对其兄苏轼的慰勉之情。
(4)、请结合两篇文章的内容,谈谈苏轼和张怀民在宦海沉浮中的表现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精骑集》序
                                                                                                          秦观
        予少时读书,一见能诵,暗疏之,亦不甚失。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①饮者游,旬朔之间②,把卷无几日。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
        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③,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④时十一二。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⑤,掩卷茫然,辄复不省.故虽有勤劳之苦,而常废于善忘。
        嗟夫!败吾业者,常此二物也。读《齐史》,见孙搴⑥答邢词曰:“我精骑三千,足敌君羸卒数万。”心善其说,因取“经”“传”“子”“史”之可为文用者,得若干条,勒⑦为若干卷,题曰《精骑集》云。
        噫!少而不勤,无知之何矣。长而善忘,庶几以此补之。
【注释】①滑稽:诙谐戏谑的意思。②旬朔之间:指十天一月之内。③惩艾:惩戒。④曩:从前。⑤寻绎数终:从头到尾翻寻几次。⑥搴:读qiān。⑦勒:编。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