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困难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第八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9月月考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贾耽,字敦诗,沧州南皮人。天宝中,举明经 , 补临清尉。河东节度使王思礼署为度支判官。累进汾州刺史,治凡七年,政有异绩。召授鸿胪卿,兼左右威远营使。俄为山南西道节度使。梁崇义反东道,耽进屯谷城,取均州。建中三年,徙东道。德宗在梁,耽使司马樊泽奏事。泽还,耽大置酒会诸将。俄有急诏至以泽代耽召为工部尚书耽纳诏于怀饮如故既罢召泽曰诏以公见代吾且治行敕将吏谒泽大将张献甫曰:“天子播越,而行军以公命问行在,乃规旄钺,利公土地,可谓事人不忠矣。军中不平,请为公杀之。”耽曰:“是何谓邪?朝廷有命,即为帅矣。吾今趋觐,得以君俱。”乃行,军中遂安。

    俄为东都留守。故事,居守不出城,以耽善射,优诏许猎近郊。迁义成节度使。淄青李纳虽削伪号,而阴蓄奸谋,冀有以逞。其兵数千自行营还,道出滑,或谓馆于外,耽曰:“与我邻道,奈何疑之,使暴于野?”命馆城中,宴庑下,纳士皆心服。耽每畋,从数百骑,往往入纳境,纳大喜,然畏其德,不敢谋。

    贞元九年,以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俄封魏国公。常以方镇帅缺,当自天子命之,若谋之军中,则下有背向,人固不安。帝然之,不用也。顺宗立,进检校司空、左仆射。时王叔文等干政,耽病之,屡称疾乞骸骨 , 不许。卒,年七十六,赠太傅,曰元靖。

    耽嗜观书,老益勤,尤悉地理。四方之人与使夷狄者见之,必从询索风俗,故天下地土区产、山川夷山且,必究知之。

    其器恢然,盖长者也,不喜臧否人物。为相十三年,虽安危大事亡所发明,而检身厉行,自其所长。每归第,对宾客无少倦,家人近习,不见其喜愠。世谓淳德有常者。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俄有急诏至/以泽代/耽召为工部尚书/耽纳诏/于怀饮如故/既罢召泽/曰/诏以公见代吾/且治行/敕将吏谒泽/ B、俄有急诏/至以泽代耽/召为工部尚书/耽纳诏/于怀饮如故/既罢召泽/曰/诏以公见代/吾且治行/敕将吏谒泽/ C、俄有急诏/至以泽代/耽召为工部尚书/耽纳诏于怀/饮如故/既罢/召泽曰/诏以公见代吾/且治行/敕将吏谒泽/ D、俄有急诏至/以泽代耽/召为工部尚书/耽纳诏于怀/饮如故/既罢/召泽曰/诏以公见代/吾且治行/敕将吏谒泽/
(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贞元,年号。年号是我国从汉朝初年开始使用的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古代帝王凡遇到大事、要事,常常要更改年号。 B、明经,汉朝出现的选举官员的科目,始于汉武帝时期,至宋神宗时期废除。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故以“明经”为名。 C、谥号是朝廷对死去的帝王、大臣、贵族(包括其他地位很高的人)、平民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 D、乞骸骨,乞求自己的尸骨能回到故乡安葬,指古代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回老家安度晚年。这是古代官员请求退休的委婉说法。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贾耽胸怀宽广,维护大局。大将张献甫在樊泽将要取代贾耽为帅这件事上,心存不服。贾耽不为自己军权旁落而生气,反而对张献甫好言相劝,并带走了张献甫,保证了军队的安定。 B、贾耽诚心待人,处事有度。他不随意评价别人;而且在李纳士兵路过滑州时,没有采纳手下让他们住在城外的建议,而是摒弃疑虑在城中安排住宿并宴请了他们,李纳的士兵对他很信服。 C、贾耽建言治军,颇有见地。他建议应当由天子任命军队的将领,不应在军队将士中选拔,那样容易导致军心不稳,皇上虽然认为有道理,但没有采纳。 D、贾耽嗜爱读书,尤悉地理。年老之后,贾耽在读书方面更加勤勉;四面八方的人都来拜见他,向他请教各地的风俗,以及物产、山川地理等知识。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故事,居守不出城,以耽善射,优诏许猎近郊。

②耽每畋,从数百骑,往往入纳境,纳大喜,然畏其德,不敢谋。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林公讳孝泽,世传,莆田人也。少好词章,卓然自立,一时流辈罔不推表。宣和六年,登进士第。

    建炎初,调南剑州顺昌县尉。会有告某贼欲犯城邑,公不谋同僚,不檄旁援,独计以为可先未发禽也,提兵宵征,黎明至其所,贼方槌牛酾酒,聚神祠中,乃突掩之,无一人免者。未几,丁太夫人忧 , 当论功,而郡僚有沮格者,通判吴建曰:“使贼而张,州且不保,况邑乎?是不可不赏!”乃以闻。服除,授左承事郎,监建阳县麻沙镇税。秩满,调泉州晋江县丞。太守器其详整,讼有积岁不决者,一以属公,靡不立断,人情服焉

    知漳州,公年弥高矣,听决益精明。北边有衅,敛兵于漳以戍焉。前守匮于赋,故事戍者既行,居者增餐钱,而州不时给。其徒族立庭下不去,有猘色,公不为动,徐曰:“若辈欲反,必先杀我。餐钱极无几尔,独不可强取。”叱令还营,取一二尤者置之法,而令月庚之,众服其暇。

    岁大疫,为糜粥药饵,赒路界。死不能掩埋者,官为棺敛。部使者上最,进提点广南东路刑狱,公力辞不就。天子高之,改除直秘阁,主管建宁府武夷山冲佑观。训词曰:循良之吏吾所重,止足之人吾所敬,重秘之直吾所惜。朝廷方行综核之政,切齿污吏。有言于丞相者曰:林公虽老,持节乡部,肃清一路,独不可耶?丞相然之,白上,公本路转运副使。命下,八郡耸然曰:此真监司也。公即以乡里引嫌有旨趣公入奏公谓所知曰广南之命既得辞矣顾拜今命辞远乐近非人臣义。章再上,朝廷知不可强致,复俾祠禄 , 是岁乾道六年也。明年正月十八日疾终,得年八十有三。

    公性淡然,无外嗜。与人交,一见倾底里;至遇事,凛不可犯。南康、临漳岁倚山泽之入以佐公币,公尽捐以俾民。遇过使客,燕享俭而敬,宾亦欣然满意。公自律清苦,一夕视事竟,有持烛送公至闑内者,公曰:此官烛也,亟命持去。

——(节选自杨万里《林运使墓志铭》)

【注】①猘:zhì,猛犬。②祠禄:官名。③闑:niè,古代竖在大门中央的短木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吾彦,字士则,人也。出自寒微,有文武才干。初为小将,给吴大司马陆抗。抗奇其勇略,将拔用之,患众情不允,乃会诸将,密使人阳狂拔刀跳跃而来,坐上诸将皆惧而走,唯彦不动,举几御之,众服其勇,乃擢用焉。

    稍迁建平太守。时王濬将伐吴,造船于蜀,彦觉之,请增兵为备,皓不从,彦乃辄为铁锁,横断江路。及师临境,缘江诸城皆望风降附,或见攻而拔,唯彦坚守,大众攻之不能克,乃退舍礼之。

    吴亡,彦始归降,武帝以为金城太守。帝尝从容问孙皓所以亡国者何也曰吴主英俊宰辅贤明帝笑曰君明臣贤何为亡国彦曰天禄永终历数有属所以为陛下擒此盖天时岂人事也张华时在坐,谓彦曰:“君为吴将,积有岁年,蔑尔无闻,窃所惑矣。”彦厉声曰:“陛下知我,而卿不闻乎?”帝甚嘉之。

    迁雁门太守,时顺阳王畅骄纵,前后内史皆诬之以罪。乃彦为顺阳内史,彦清身率下,威刑严肃,众皆畏惧。畅不能诬,乃更荐之,冀其去职。迁员外散骑常侍。帝尝问彦:“陆喜、陆抗二人谁多也?”彦对曰:“道德名望,抗不及喜;立功立事,喜不及抗。”

    会交州刺史陶璜卒,以彦为南中都督、交州刺史。重饷陆机兄弟,机将受之,云曰:“彦本微贱,为先公所拔,而答诏不善,安可受之!”机乃止。因此每毁之。长沙孝廉尹虞谓机等曰:“自古由贱而兴者,乃有帝王,何但公卿?若何元干、侯孝明、唐儒宗、张义允等,并起自寒役,皆内侍外镇,人无讥者。卿以士则答诏小有不善,毁之无已,吾恐南人皆将去卿,卿便独坐也。”于是机等意始解,毁言渐息矣。

(节选自《晋书·吾彦传》,有删改)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常学事焉,乃征为廷尉。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而固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 , 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之法。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 , 其说皆自贾生发之。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贾生既辞往行,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为长沙王太傅三年,后岁余,贾生征见。孝文帝方受釐,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文帝复封淮南厉王子四人皆为列侯。贾生谏,以为患之兴自此起矣。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文帝不听。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

(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有删改)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崔楷,字季则。美风望,性刚梗,有当世干具。释褐奉朝请、广平王元怀文学。正始中,以王国官非其人,多被刑戮,惟楷与杨昱以数谏获免。后为尚书左主客郎中、左中郎将。楷性严烈,能摧挫豪强,故时人称之。于时冀、定教州,频遭水害。楷上疏日:顷东北数州,频年淫雨,长河激浪,泛滥为灾。户无担石之储,家有蒙藿之色。臣既乡居水际,目睹荒残,夙宵不寐,言念皇家,愚诚开款,实希效力。使数州士女,无废耕桑之业;圣世洪恩,有赈饥荒之士。臣之至诚,申于今日。”诏曰:“频年水旱为患黎民阻饥静言念之昃不遑食鉴此事条深协在虑但计画功广非朝夕可合宜付外量闻。”事遂施行。楷用功未就,诏还追罢。久之,京兆王继为大将军西讨,引楷为司马。后葛荣转盛,诸将拒击,并皆失利。孝昌初,加楷持节、散骑常侍,寻转军司。未几,分定相二州四郡置殷州,以楷为刺史 , 加后将军。葛荣自破章武、广阳二王之后,锋不可当。初,楷将之州,人咸劝留家口,单身述职。楷曰:“如一身独往,将士又谁肯为人固志也?”遂合家赴州。三年春,贼势已逼,或劝减小弱以避之。楷曰:“ 国家岂不知城小力弱也,置吾死地,今吾死耳!一朝送免儿女,将谓吾心不固。亏忠全爱,臧获耻之,况吾荷国重寄也!”州既新立,了无御备之具。及贼来攻,楷率力抗拒,强弱势悬,每勒兵士抚厉之,莫不争奋,咸称:“崔公尚不惜百口,吾等何爱一身!”速战半旬,死者相枕。力竭城陷,楷执节不屈,贼遂害之,时年五十一。长子士元举茂才 , 假征虏将军、防域都督,随楷之州,州陷,亦战殁。楷兄弟父子,并死王事,朝野伤叹焉。永熙中,又特赠侍中、仪同三司、冀州刺史。

(选自《魏书.崔楷传》)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是曰】管子曰:“疑今者察之古,不知未者视之往。”古语曰:“与死人同病者,不可生也;与亡国同行者,不可存也。”

【非曰】《吕氏春秋》曰:“夫人以食死者,欲禁天下之食,学矣;有以乘舟死者,欲禁天下之船,悖矣;有以用兵丧甚国者,欲偃天下之兵,悖会。

材料二:

【是曰】韩宣王谓接留曰:“吾欲两用公仲、公叔,其可乎?”对曰:“不可。简公两用田成、阔止而简公弑,魏两用犀首、张仪而西河之外亡。今王两用之,其多力者,内树其党:其力察者,又于外权。群臣或内树其党,以擅主命;或外为势交,以裂其地,则王之国危矣。”又曰:“公孙衍为魏将,与魏相田编不善。季文子为衍说魏王曰:‘独不见夫服牛骖骥乎?不可百步。今王以衍为可使将故用之也而听相之计是服牛骥之道。牛马俱死而不成其功,则王之国伤矣。愿王察之。”

【非曰】傅子曰:“天地至神,不能同道而生万物;圣人至明,不能一检而治百姓。故以异政同者,天地之道也;因物制宜者,圣人之治也。既得其道,虽有相害之物,不伤乎治体矣。水火之性,相灭也,善用之者,陈鼎釜乎其间,爨之者之,而能两尽其用,不害也。天下之物,为水火者多矣。何忧乎相害?何悲乎不尽其用也?”

材料三:

班固云:“昔王道既微,诸侯力政,时君世主,好恶殊方,是以诸家之术,蜂起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说,取合诸侯。其言虽 , 髻犹水火相灭,亦能相生也。”《易》曰:“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此之谓也。

(以上材料均节选自《正反经·是非》)

【注释】①服牛骖骥:指牛和马共同拉一辆车,其中牛居中驾辕,马在车辕两旁拉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是日,帝留安石坐,因言:  “唐太宗必得魏征,刘备必得诸葛亮,然后可以有为。”安石曰:“陛下诚能为尧、舜,则必有皋、夔、稷、契; 诚能为高宗,则必有傅说。彼二子者,何足道哉!以天下之大,常患无人可以助治者,以陛下择术未明,推诚未至,虽有皋、夔、稷、契、傅说之贤,亦将为小人所蔽,卷怀而去耳。”帝曰: “何世无小人,虽尧、舜之时不能无四凶[注]”安石曰:  “惟能辨四凶而诛之,此所以为尧、舜也。若使四凶得肆其谗慝 , 则 , 亦安肯食其禄以终身乎!”初, 帝欲用安石, 谓之曰:  “人皆以为卿但知经术, 不晓世务。”安石对曰:  “经术,正所以经世务也。但后世所谓儒者,大抵多庸人,故流俗以为经术不可施于世务耳。 ”帝曰:“然则卿所设施,以何为先? ”安石曰:“变风俗,立法度,今之所急也。 ”帝深纳之。 甲子,设制置三司条例司,掌经画邦计,议变旧法以通天下之利,命陈升之、王安石领其事。刘述率刘琦、钱觊共上疏曰:  “安石执政以来,专肆胸臆,轻易宪度。陛下欲致治如尧、 舜,而安石操管、商权诈之术,规以取媚,遂与陈升之合谋,侵三司利柄,取为己功,开局设官,用八人分行天下,惊骇物听,动摇人心。”时安石锐意变更,而帝信任益专,同列无一人敢与之抗者。王安石屏异己者,数月之间,台谏一空。景温雅善安石。先是安石独对,曰:  “陛下知今日所以纷纷否? ”帝曰:  “此由朕置台谏非其人。”安石曰:“陛下遇群臣无术数,失事机别置台谏官恐但如今日措置亦未能免其纷纷也。”于是专用景温。

(节选自《续资治通鉴·宋纪》)

材料二:

王安石之入对,首以大言震神宗。 曰:“陛下诚能为尧、 舜,则必有皋、 夔、稷、 契,彼魏征、诸葛亮者,何足道哉? ”夫使尧、舜而生汉、唐之后邪,则有称孔明治蜀、 贞观开唐之政于前者,尧、舜固且揖而进之,以毕其说,不鄙为不足道而遽斥之。大其心以函天下者,不见天下之小; 藏于密以察天下者,不见天下之疏。步而言趋,方趋而言走,方走而言飞; 步趋犹相近也,飞则固非可欲而得者矣。故学者之言学,治者之言治,奉尧、舜以为镇压人心之标的,我察其情 , 与缁黄[注]之流推高其祖以树宗风者无以异。

(节选自王夫之《宋论》卷六)

[注]

1.四凶,指四个不受舜帝统治的部落首领混沌、穷奇、梼杌、饕餮。

2.缁黄,缁,原意是黑色; 黄,原意为黄色。因古时候僧人缁服,道士黄冠,故此处“缁黄之流”代指“佛教道教的信徒”。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