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单选题 题类: 难易度:普通

统编版(部编版)高中政治必修1、2合订同步练习题 第二框 推动高质量发展

2023年5月,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加快推进充电基础设施建设 更好支持新能源汽车下乡和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指出,要创新农村地区充电基础设施运营维护模式,支持农村地区购买使用新能源汽车,同时强化农村地区新能源汽车销售服务网络等。此举有利于( )

①释放农村地区新能源汽车消费潜力

②增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第一动力

③以绿色发展理念赋能乡村振兴

④解决乡村发展的内外联动问题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举一反三

实现现代化是世界各国发展普遍面临的历史任务,也是几代中国人的梦想。

◆探索中的深思。

在通往现代化的道路上,由于国情和条件不同,我国无法复制和照搬“西方现代化模式”,但我们一直在不懈追求、不断探索适合自己的模式。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确立了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的前途方向。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提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并进行艰辛探索。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党为中国现代化提供了清晰可靠的路线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党明确了“两步走”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

在党的二十大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世界上既不存在定于一尊的现代化模式,也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现代化标准。”中国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造了中国式现化化道路,丰富和发展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1)结合材料(可不局限于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论证“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发展的正确选择”。

◆见闻中的启迪。

近百名港澳青年到访湖州安吉余村,所见所闻,感受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动实践。

——见到刻有“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石牌,听导游介绍余村实施“千万工程”后,停止了矿山和水泥厂的运营,发展乡村旅游和生态特色经济,成功实现了产业转型,从“靠山吃山”的矿山村变身为“养山富山”的生态村。

——参观了余村的股份经济合作社,了解到这是以股权为纽带的经营综合体,让村民就近赚薪金、拿租金、分股金。2023年,村集体经济总收入达2247万元,村民人均收入达7.1万元。

(2)运用《经济与社会》的知识,阐析所见所闻对中国乡村走现代化道路的启示。

“化”出好风尚。

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上,乡村振兴既要“化形”,更要“化魂”。近年来,浙江农村深入开展移风易俗的行动,着力破除封建迷信、奢侈浪费等陋习,倡导崇尚科学、厉行节约的新风,让现代化在浙江大地“化”出一个好风尚。

(3)移风易俗既需要德治也需要法治,请你从基层社会治理角度为移风易俗提一条具体建议。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国是世界第一大棉花生产国,同时也走第一大棉花进口国,主要进口高端原棉。

过去一个时期以来,我国棉花产业总体上呈现出大而不强,重量不重质,低等级棉供大于求,高品质棉供应不足,高端产品竞争力不足等问题。这一状况的形成可以在棉花产业链上的每一个环节上找到根源:在“种”的环节,品种多而杂、种植户只求产量不重质量;在随后的收、储等环节均存在规模化不足、分级不清的情况,导致一些高端纺织企业宁愿加价进口国外高端原棉。低端原料积压难销、高端原料供不应求,棉花产业的升级势在必行。

取法乎上,得乎其中。新疆利华纺织有限公司以纺织企业需求为导向,努力发展订单模式,实现现代生产模式:采取“合作社+企业+农户”模式,确保好品种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管理,保障了优质原料供应;收购棉花时采取单收、单垛、单轧形式,让好棉花充分体现其优势;依托收获的优质棉花,实施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纺纱生产线建设,实现装备升级,纺出高档纱线,产品档次升级,全面提升企业的产品品质。一条从种、收到纺的完整棉花产业链升级的路径清晰地呈现在我们面前,让我们切实领悟到要想种出中国好棉花,就必须全产业链布局,环环紧扣提高产业“含金量”。

(1)结合材料一,运用相关经济知识,说明新疆利华纺织有限公司是如何通过发展全产业链优势推动棉花产业升级的。

材料二   2023年2月6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印发《聚焦高质量发展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的若干政策措施》,明确强化财税等政策支持,推动全省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对小规模纳税人免征或减征增值税,允许服务业纳税人按照当期可抵扣进项税额加计抵减应纳税额。落实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政策,开展新能源汽车、绿色智能家电家装等系列促消费活动等。安排专项资金支持工业投资和技术改造、产业创新体系建设、产业基础再造工程、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产业链强链补链工程等,推动重点产业加快发展。

(2)结合材料二,运用财政税收的相关知识,分析四川省推出的上述政策对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的作用。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