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河南省驻马店市确山县2024年中考语文二模试卷

文声兼美是一档由一篇文字、一份欣赏、一段音乐、一种声音组成的文学有声节目。本期分享的是文章《孩子和秋风》,请同学结合文章内容,完成本期节目制作。

孩子和秋风

丁立梅

①我和几个孩子站在一片园子里,感受秋天的风。园子里长着几棵高大的梧桐树,我们的脚底下,铺了一层厚厚的梧桐叶。叶枯黄,脚踩在上面,嘎吱嘎吱,脆响。风还在一个劲儿地刮,吹打着树上可怜的几片叶子,那上面,就快成光秃秃的了。

②我给孩子们上写作课,让孩子们描摹这秋天的风。以为他们一定会说寒冷、残酷和荒凉之类的,结果却出乎我的意料。

③一个孩子说,秋天的风像把大剪刀,它剪呀剪的,就把树上的叶子全剪光了。

④我赞许了这个比喻。有二月春风似剪刀之说,秋天的风,何尝不是一把剪刀呢?只不过,它剪出来的不是花红叶绿,而是败柳残荷。

⑤剪完了,它让阳光来住,这个孩子突然接着说一句。他仰向我的小脸,被风吹着,像只通红的小苹果。我怔住,抬头看树,那上面,果真的,爬满阳光啊,每根枝条上都是。树在失去叶子的同时,却承接了满树的阳光。

⑥一个孩子说,秋天的风,像个魔术师,它会变出好多好吃的,菱角呀,花生呀,苹果呀,葡萄呀;还有桂花,可以做桂花糕。我昨天吃了桂花糕,妈妈说,是风变出来的。

⑦我笑了。小可爱,经你这么一说,秋天的风,还真是香的。我和孩子们一起嗅,似乎就闻见了风的味道,像块蒸得热气腾腾的桂花糕。

⑧一个孩子说,秋天的风,像个调皮的娃娃,他把树上的叶子,扯得东一片西一片的,那是在跟大树闹着玩呢。

⑨哦,原来如此。秋天的风一路呼啸而下,原是藏着笑的,它是活泼的、热闹的,是在逗着我们玩的。孩子们伸出小手,跟风相握,他们把童年的笑声,丢在风里。

⑩走出园子,风继续在刮。院墙边一丛黄菊花,开得肆意流畅,一朵一朵,像新剥开的橘子瓣似的,瓣瓣舒展,颜色浓烈饱满。一个孩子跳过去,弯下腰嗅,突然快乐地冲我说,老师,我知道秋天的风还像什么了。

⑪像什么呢?我微笑地看她。她的小脸蛋,真像一朵小菊花。

⑫秋天的风,像一个小仙女,她走到菊花旁,轻轻吹一口气,菊花就开了。这个孩子被自己的想象激动着,脸上洇着兴奋的红晕。

⑬我简直感动了。可不是,秋天的风,多像一个小仙女啊!她走到田野边,轻轻吹一口气,满田的稻子就黄了。她走到果园边,轻轻吹一口气,满树的果实就熟了,橙黄橘绿。有小红灯笼似的柿子,还有青中带红的大枣,和胖娃娃一样的石榴。她走到旷野边,轻轻吹一口气,一地的草便都睡去了,做着柔软的金黄的梦。小野花们还在开着,星星点点,红的、白的、紫的,朵朵灿烂。在秋风里,在越来越高远澄清的天空下。

⑭孩子有本心,即便是肃杀的秋风,他们也给它镶上童话的金边,从中窥视生命的可亲和可爱。

(1)、任务一:宣传海报;以下是本期节目的宣传海报,请你帮助小语同学一起完成海报宣传文案。

孩子眼中的秋风

“我”眼中的秋风

秋风的模样

秋风的特点

秋风的模样

秋风的特点

像把大剪刀:把树上的叶子全剪光了

风还在一个劲儿地刮,吹打着树上可怜的

几片叶子。那上面,就快成光秃秃的了。

像魔术师:它会变出好多好吃的

芬芳且富有生命力

调皮、活泼、天真

像一个小仙女:走到菊花旁,轻轻吹一口气,菊花开了。

(2)、任务二:节目录制

步骤一:节目组计划在喜马拉雅APP上录制本文的朗诵视频,需先对录制文本《孩子和秋风》中的部分语句进行朗读设计。

①请你从重音、停连、语气等角度(任选两处),为下面的句子做朗读设计。

秋天的风一路呼啸而下,原是藏着笑的,它是活泼的、热闹的,是在逗着我们玩的。

步骤二:节目组准备录制精彩片段品析,需要对以下片段撰写赏析文案。

她走到田野边,轻轻吹一口气,满田的稻子就黄了。她走到果园边,轻轻吹一口气,满树的果实就熟了,橙黄橘绿……她走到旷野边,轻轻吹一口气,一地的草便都睡去了,做着柔软的金黄的梦。

②请你从修辞的角度为这段文字写赏析文案,供节目录制使用。

步骤三:朗读片段和精彩片段赏析录制。

地点:录播教室

(3)、任务三:互动留言;给节目留言,是一种听众互动方式。打开节目后台,小语同学已在留言区写下自己的评论,如下所示。你也刚读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请结合文本、阅读经历以及保尔的“本心”对该留言进行回复。

全部评论

我是小语1天前

《孩子和秋风》中孩子有“本心”,因此用“镶上童话的金边”的眼光看待世界。我阅读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之后,发现保尔柯察金虽然没有身处一个童话世界中,也依然是一个坚守本心的人。

(4)、在每期节目最后,班级都会组织每期一问的讨论。本期的讨论话题如下:

不同的风景在不同的人眼里会有截然不同的特点。请细读拓展材料《秋风引》,说说刘禹锡和本文中的“我”以及孩子三人眼中的秋风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假如你是一位热心听众,请你结合文章与补充材料在讨论区谈谈你的理解。

拓展材料:

秋风引

唐 刘禹锡

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背景:刘禹锡写此诗时已被贬南方。

举一反三
读阅读《我的母亲》选段,完成下面题目。
       ①但这九年的生活,除了读书看书之外,究竟给了我一点做人的训练。在这一点上,我的恩师就是我的慈母。
       ②每天天刚亮时,我母亲就把我喊醒,叫我披衣坐起。我从不知道她醒来坐了多久了。她看我清醒了,才对我说昨天我做错了什么事,说错了什么话,要我认错,要我用功读书。有时候她对我说父亲的种种好处,她说:“你总要踏上你老子的脚步。我一生只晓得这一个完全的人,你要学他,不要跌他的股。”(跌股便是丢脸、出丑。)她说到伤心处,往往掉下泪来。到天大明时,她才把我的衣服穿好,催我去上早学。学堂门上的锁匙放在先生家里;我先到学堂门口一望,便跑到先生家里去敲门。先生家里有人把锁匙从门缝里递出来,我拿了跑回去,开了门,坐下念生书。十天之中,总有八九天我是第一个去开学堂门的。等到先生来了,我背了生书,才回家吃早饭。
        ③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但她从来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打我一下。我做错了事,她只对我一望,我看见了她的严厉眼光,就吓住了。犯的事小,她等到第二天早晨我睡醒时才教训我。犯的事大,她等到晚上人静时,关了房门,先责备我,然后行罚,或罚跪,或拧我的肉,无论怎样重罚,总不许我哭出声来。她教训儿子不是借此出气叫别人听的。
        ④有一个初秋的傍晚,我吃了晚饭,在门口玩,身上只穿着一件单背心。这时候我母亲的妹子玉英姨母在我家住,她怕我冷了,拿了一条小衫出来叫我穿上。我不肯穿,她说:“穿上吧,凉了。”我随口回答:“娘(凉)什么!老子都不老子呀。”我刚说了这句话,一抬头,看见母亲从家里走出,我赶快把小衫穿上。但她已听见这句轻薄的话了。晚上人静后,她罚我跪下,重重地责罚了一顿。她说:“你没了老子,是多么得意的事!好用来说嘴!”她气得坐着发抖,也不许我上床去睡。我跪着哭,用手擦眼泪,不知擦进了什么微菌,后来足足害了一年多的眼翳病。医来医去,总医不好。我母亲心里又悔又急,听说眼翳可以用舌头舔去,有一夜她把我叫醒,她真用舌头舔我的病眼。这是我的严师,我的慈母。

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后面小题。
                                                                                                       紫檀的特性
                                                                                                          马未都
        在硬木家具中,紫檀有着什么样的特性呢?首先它的外形是沉穆雍容的。木头开启、打光以后,色非常沉静,这是它最大的一个优点。它从视觉上取悦于人,这种光泽不是一种单纯的木头的光泽,而是闪着一种金属的光泽,绸缎一样的光泽。这种光泽,只有当你见到最优良的紫檀的时候,才能感受到。
         其次,紫檀没有太大的料。我们没有证据证明过去有非常大的紫檀料,偶尔有大的,但是绝大部分的料都比较小,所以俗称“十檀九空”。紫檀长大了以后,内心是空的,会腐朽,所以常常不出材料。材料少,因而显得更加名贵。
        紫檀的第三个特性是它的应力小。俗称“性小”,就是脾气小,不怎么变形。木材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就是非常容易变形。比如我们家里的木门木窗,有时候会打不开,挤着什么的,这都是因为变形,遇冷收、遇潮胀,木头都有这个个性。紫檀的变形率是非常低的,这也是它的一个优点。
        第四,紫檀的纤维非常细,适合雕刻。它有一个特征,叫“横向走刀不阻”。所谓“横向走刀”就是在树的横断面雕刻的时候,跟它竖的木纹感觉差不多。它不像竹子,横向不能走刀,必须竖着,叫“势如破竹”。你横看试试,当你横着给一刀,根本切不断它的纤维。紫檀没有这个毛病,紫檀横向、竖向,任何一个角度,感觉是一样的,所以它特别适合柔韧的雕刻。紫檀的优点在它雕刻的时候最容易体现,当它雕刻、打磨以后,它有一种模压感,就像是冲压出来的花纹。我们看到有些优良的雕刻,看上去给人的感觉都不像雕刻出来的,像机器在高压下压出来的。这种感觉是其它木头达不到的。这都是它内在的好处。由于它的这些内在的好处,才使它稳坐中国古典家具材质的第一把交椅。
        紫檀还有药用作用。《本草纲目》是这样记载的:“紫檀,咸,微寒,无毒,主治:止血、止痛、疗淋、敷刀伤。”简单的说,我们家这把紫檀椅子,砸碎了都能卖药铺去,你想它值不值钱?它有这种潜在的价值感。
         紫檀,清代使用最频繁。清朝宫廷用了100年的时间把清宫里的家具都换成了紫檀。我们今天上故宫里去看,你趴在任何一个地方,透过玻璃看到里头都是紫檀家具。紫檀在雍正、乾隆年间使用十分慎重,宫中有大量的记载。雍正六年十一月十五日,郎中海问怡亲王,紫檀木用得差不多了,能不能再调一点过来。这说明当时使用紫檀需要打报告,等待批准。怡亲王说:“准行许,尊此。”意思是说“我同意,你们用吧!”清宫中这种纪录比比皆是。当时每用一次紫檀,都要一层层打报告。乾隆时期,工匠们造了一个两层楼高的紫檀大钟,乾隆知道后大发雷霆。可见皇上使用紫檀的时候,也非常心疼。

阅读文章,完成小题。

大地上的读书人

陈全忠

    ①有人说,读书最好的年龄是十五六岁,那时精力旺盛,记忆力好。但在最好的读书年龄,我却没有书。我生活的村庄离县城的新华书店有几十公里,出山不容易,再说家里也没有钱给我买书。

    ②我所能索到的书,都是哥哥从家境好些的朋友、同学那儿搜罗来的,借期往往只有三四天,看完即还。正因为借到书不容易,书在手里的时间那么短,我不得不抓紧分秒时间读完。

    ③上中学是在十几里外的镇上,每天赶早走路去,到了教室,满头大汗。待到放学,出了校门,心就像出笼的鸟飞了。同学们三三两两走在一块叽叽喳喳,我故意落在后面,独自走,没人的时候,迫不及待地摸出书来看。大地之上没有书桌,没有书房,只有无限的风景。我捏着方块字的纸缓缓走在山间公路上,心情随字里行间的故事一路铺陈。书中的某个情节或某个字句激发了我的想象,让我忍不住想奔跑,想歌唱,或者索性找个尚有斜阳照射的山头,坐下来,将故事中未解的结局看完。我就是这样如饥似渴地阅读着,少年时代的书都是在路上边走边读完的。

    ④苦吗?我怎么毫不觉得。在物质上最贫乏的时候,在精神极度困窘的时候,走在荒芜的山间路上,有一本书在你面前打开,有不同世界的人和你作伴、对话,丰富你的人生和阅历,是一件多么甜蜜的事情。少年时代的书不是在温暖的书房、舒适的书桌旁读的,而是在田间山头、在匆匆的脚步度量中读完的,书上的每一个字句都跳跃着进入视线,但因此更加带着热腾腾的气息,可以拿到生活中掂量,可以在天地草木间寻找注解,可以以最强劲的频率和心灵发生共振。

    ⑤几年前的一个假期,我去了宜宾一个叫李庄的小镇。风景是乡村式的,恬静、可以平淡相处,一如我少年成长时的那个村庄。

    ⑥其实这是一个有故事的小镇,上个世纪在抗战的硝烟中,中国许多地方再也不适合读书做学问了。无数的文化单位开始西迁,迁向内地,迁向有深山大河屏障的僻远城乡。大批学者也选择了这个贫穷而偏僻的小镇蜗居、做学问,保存学术的薪火。

    ⑦读书苦吗?毫无疑问,在这样的环境中。居住和吃饭都是大问题。最要命的是,没有书。唯一带有存书的机构是当时的中央研究院史语所,依附于此的读书人才稍得以慰藉。但是,要到这个读书的地方殊不容易,我曾经在李庄镇外寻索着,穿过一大段弯弯曲曲的田埂,还有一片树林,然后爬500多个台阶,才找到山峰顶部的一个山庄,这就是当年的史语所办公遗址,现在已改为学校。就是在这样的山路上走着的时候,我突然找到了少年时读书的心境。

    ⑧这样的生活苦吗?我翻遍那个时代的读书人在李庄留下的文字,看到的只有读书、研究、做学问得到的累累著述,和对国运、天下事的远视,而物质上的困苦却不见于纸间笔头。如果可以穿越,我说不定能看到这一幕:在如豆的煤油灯下,考古学家董作宾躬身简陋的斗室,手写考古史上开天辟地的煌煌巨著《殷历谱》;同济大学的生物学家童第周和夫人、儿女以及学生,携带大盆小盆,兴致勃勃地到野外捕捉青蛙并收集蛙卵做实验。在李庄的田野沟渠间,人跑蛙跳,你追我赶,泥水四溅;中国营造社的梁思成兴致勃勃地画下李庄旧旧的东岳庙的建筑构式图,旁边是同济大学学子的琅琅书声……

    ⑨在彼时的李庄,世界很喧哗,有人做了高官,有人发了国难财,也有读书人因此眼红,放弃书桌,奔向豪门之间。剩下的那一群读书人,面带菜色走在大地上,孜孜埋首于卷册笔墨之间,自得其乐。

    ⑩在每一个时代,在每一个当下具体的境遇中,肯定有比读书更好的选择。历史会知道,什么才能真正留存。

(选自《中国青年》,有删改)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郦道元《三峡》)

【乙】

    二十六日,发大溪口 , 入瞿塘峡两壁对耸上入霄汉其平如削成。仰视天,如匹练然。水已落,峡中平如油盎。过圣姥泉,盖石上一罅 , 人大呼于旁,则泉出,屡呼则屡出,可怪也。晚,至瞿塘关 , 唐故夔州,与白帝城相连。杜诗云“白帝夔州各异城”,盖言难辨也。关西门正对滟滪堆。堆,碎石积成,出水数十丈。土人云:“方夏秋水涨时,水又高于堆数十丈。”

(陆游《入蜀记》)

【注】①大溪口:在今重庆市巫山县西。②瞿塘峡:长江三峡之一,一称夔峡。③匹练:一匹白绢。④盎(àng):古代的一种口小腹大的盆。⑤罅:缝隙。⑥瞿塘关:在奉节瞿塘峡口附近。⑦滟滪堆:瞿塘峡口的一块巨石。⑧土人:当地人。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面子

陈振林

    ①年青的判官走进府衙的时候,阳光正好,凤翔府衙门前的梧桐树上几只喜鹊正欢畅地聊天。

    ②进到公堂里,他却看到一张绷着的脸。那脸,长在一个瘦小老头的身上。

    ③“我姓陈。”绷着脸的老头开口说话了。年青的判官知道这位就是自己上司知府陈大人了。年青人想要自我介绍一下,老头摆了摆手:“我知道你,你是新上任的知府判官。”年青人昨晚作了一首诗准备呈给知府大人的,他没有从袖口里拿出来,自个儿站在了一边。

    ④下午卸下了差事,判官随同事们快步走出府衙。快嘴的衙役丁三拉过年青判官:“贤良,你要习惯呢,陈大人就是这样的人,他让你没有面子。”

    ⑤“贤良,你的才华我们早知道了,你本是状元,欧阳大人最初看到你的卷子,因担心是自己的学生中状元,才朱笔将你批成了榜眼。他老人家想不到是你呢。”衙役赵四接过了话。

    ⑥年青人知道,“贤良”这一说法是对读书人赞美性的称呼,自己当初应考时就是“贤良方正”科。他拱了拱手,只是轻轻地一笑,他没有想到,自己的一点好事,居然传到了这儿。

    ⑦又一天的公堂,知府陈大人拍了下惊堂木,叫:“前日里,哪几人称呼府人时用上了‘贤良’一词的?“报上名来。”丁三和赵四慌忙站了出来。陈大人又拍了下惊堂木,二人立即被按在长条凳子上,各人被责打了二十板子。

    ⑧年青的判官额头一直在冒汗,他没有想到,几乎中了状元的人也不能被称作“贤良”,他只能眼看着两个喜欢说笑的衙役趴在长条凳子上叫喊。这怪老头子,太不给人面子了,年青人实在是想不通。

    ⑨转眼到了中元节,按照惯例,府里的大小官员得一起聚会谈心。判官心想,虽说刚来,自己也算是府衙中的一员,自己也应该有个小主张才行。既然这陈大人不给自己一点面子,那这次我也就不响应他的号召,我不去参加中元聚会了,算是我的一个小小的抗议。

    ⑩第二天清早,年青人在府衙门口看到了一张告示,告示上公布了昨天没有参与聚会活动人的姓名,一共有三人,自己的名字排在第一个,赫然入目。最后的结果是,每个人处以八斤铜的罚款。刚刚履职的年青人,没有领到第一个月的薪俸,却倒被处罚了。

    ⑪知府陈大人似乎没有觉察青年判官的感受,上班了,他照样分配给年青判官不少的事儿。其中重要的一桩事就是,写文章。说回来,写文章对年青的读书人不算什么了,更何况是官府的公文。每每任务到,等不了多长时间,年青的判官就写好了,认认真真地呈到陈大人面前,想着改变一下老头儿对自己的看法,让他多给自己一点面子。不想,每次呈上去的公文,陈老头不是在这儿添加一句话,就是在那儿删除一个词。这让优秀的读书人更是难堪,年青的判官狠狠地捶着自己的书桌。

    ⑫几个月之后,凤翔府修建了一座凌虚台,这次知府陈大人似乎给了年青的判官一点面子,那就是让他写一篇《凌虚台记》。年青人知道机会来了,他想着借写这篇文章,好好地发泄一下心中的不满。年青人在文中写道,世事变换,飘浮不定,“盖世有足恃者,而不在乎台之存亡也”。众人一看,知道年青人在文中有特别意思。可意外的是,知府老头儿一个字儿没有修改,让人将全文刻在了一块石碑上。立在凌虚台前。

    ⑬做判官的日子似乎并不长,年青人终于舒了一口气。他终于可以离开这个不给自己一点面子的瘦小的陈老头了。

    ⑭之后的岁月,年青的读书人四处漂泊为官,几次受馋遭贬,又几次出山,他都平平安安,在好些个有月亮的晚上,读书人猛然想起的,居然是那瘦小的陈老头。

    ⑯他太给我面子了。读书人心里说。

   ⑯读书人成了大学士。他从不给当朝人立传;偏偏,他为那瘦小的陈老头写了一篇长长的《陈公传》。

请你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学习任务,

做客

练建安

"落雨天呢,半上啦。”

黄泥路,蜿蜒下行江边。老姑婆倚门张望,念叨,

半山窝,有数间黄泥房,黑瓦上飘着淡淡炊烟。山脚下,隐约传来舞狮舞龙的锣鼓声。

    小孙女秀秀确跳过来:“阿姿,阿姿,俺要吃油枣、”老姑姿苦笑:“阿财哥来了,就给你吃,"秀秀仰头问:“都好多天啦,还没来呀。”

    是啊,大年初八了,阿财还会来吗?

    老姑婆是三十里外的邱屋寨嫁过来的,丈夫、三个儿子都没了,老大媳妇人跑了,秀秀是留下的独苗、穷困人家,亲成往来就日渐生疏了。

    老姑婆很爱娘家,娘家只有一个弟弟贵昌,贵昌人老实,家口多,薄地半亩,又没个手艺,过得紧已巴的,往日,老姑婆常回娘家来,捎带一些番薯干手头粉啥的,接济家用。临走,阿财总要送老姑婆老远,眼圈红红的,老姑婆说,财啊,你这孩子,日汁脆呀。

    老姑婆往炉膛添了把芦。铁锅噗噗响,汕枣散发出香甜气味。秀秀偎依在阿婆身边,舌头舔着嘴角。

    “姑婆,姑婆在家吗?”

哎,哎,来啦,老姑婆巍巍地“奔”了出去

阿财来了,赤脚沾满黄泥,腋下夹着布鞋。“这孩子啊……"老姑婆到灶间端出了半盆热水、洗好脚,穿上布鞋,阿财摸出一把花花绿绿的糖果给秀秀,又从怀里掏出四个贴有红纸条的鸡蛋:“自家的生蛋鸡。"老姑婆接过,放在香案上:“自家人,客气啥呀。”

    食昼啦。客家人日常言语中,保持有中原古音。食昼,就是吃中午饭,老姑婆把"鱼”(用整块杂木雕刻成的一条大红鲤鱼)、鸡臂、油枣、煮米粉、烧豆腐等端上饭桌,热气腾腾的。

    “财呀,来,吃,年年有余。”

阿财吃了点萝卜丝,说:“姑婆,您吃。秀秀,俺给你夹,”

秀秀说:“俺要吃油枣。”

    阿财把油枣碗移到了秀秀一边。秀秀瞄一眼阿婆,咬着筷子,不说话。老姑婆夹了一块油枣给秀秀,又夹了两块给阿财:“吃吧,今年的油枣,红糖不好买,不呢。”

    “好吃,好吃,又甜又香。"阿财把碗里的另一块,让给了秀秀,“细人子,牙口好,”“财呀,有嘛介(没有什么)菜,行断脚骨饿断肠噢,多吃啊,"老姑婆把一块鸡臂往阿财碗里夹。阿财将饭碗往怀里躲藏,双手按住;“不要,不要,俺从小不吃,会坏肚子,”

    阿财明白做客规矩,那块鸡臂是万万吃不得的,那是主人待客的门面,何况老姑婆生活这样穷瘩?初二到初八,主客推来让去,以致于那块鸡臂“柄”上,黑手乎黏糊糊的。

    “年初八啦,没有人客来啦,财呀,你就吃了吧,”

“秀秀吃,吃块鸡臂,长大一岁。”

“阿财哥,俺吃了也会坏肚子,”

那块鸡臂,谁也没有吃。阿财回家时,老姑婆用草纸包了里外三层,要他带回家当“等路”。

细雨停歇了,有"日朗花”,阿财脱下布鞋,夹在腋下,含泪告别。山脚下,回望,老姑婆还在家门口看着他,

     阿财抹去泪珠.走上了廊桥。

对面桥头,有一帮闲汉,坐在杜杆上啃吃甘蔗。

阿财手蹑脚走过,

“站住!”

阿财楞怔,继续走。

“给俺站住!”

一个衣着黑绸缎的壮汉挡住了去路。

“干啥的?”

“做客的。”

“打赤脚?八成是小偷小摸。”

"不是,俺是邓塞的。”

“搜!”

两个闲汉走上去,摸摸捏捏,搜出了一个纸包。

“还给俺,姑婆给的,"阿财挣扎。

壮汉打开草纸,看到的是一块鸡臂,换近嗅唤,皱眉,,手抛落桥下。

“俺的鸡臂啊!”阿财一头撞向壮汉,

壮汉倒退,嗤啦一声,黑绸缎下摆挂在枯枝上,撕裂了一道口子。

“绑了,赔钱人!”

阿财被绑在廊桥木柱上,嘴里塞了块破布,

“啦?正月大头的”

增发队刚好收工路过,

壮汉说:“增发,你少管闲事。”

“几多钱放人?”

“你赔不起。”

“三块大洋,今晡赏金全归你,”

“嘘嘘,这是啥?上等洋绸,”

“赌一把,咋样?”

“畸,敢赌?划个道来。”

“前方五六十步,有棵柚子树”

“咋啦?”

“就剩一颗柚子,俺一把打下来.”

“打下来,放人。打不下来,一百块袁大头,”

“咋?一百块?”

一百块!”

“哪……好吧。”

增发弯腰拣起一块石子,掂量掂量,猛地旋转一圈半,摔出。

一道亮光,破空划过。

众人睁大了眼睛,屏住呼吸,

远处枝头,黄叶飘落。柚子晃动,依旧高挂。

增发抱着脑袋,蹲在地上,

“砰!”

一声枪响,击碎河岸的宁静,

柚子应声落地。

“谁?谁开的枪!”壮汉气急败坏。

“路人,路人开的枪."一位看假平平常常的路人笑着说,

(选自《汀江记),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