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广西贵港市桂平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试卷

现代文阅读Ⅰ

【甲】

还是在二次战役的时候,有一支志愿军的部队向敌后猛插,去切断军隅里敌人的逃路。当他们赶到书堂站时,逃敌也恰恰赶到那里,眼看就要从汽车路上开过去。这支部队的先头连就匆匆占领了汽车路边一个很低的光光的小山岗,阻住敌人,一场壮烈的搏斗就开始了。敌人为了逃命,用了32架飞机,10多辆坦克发起集团冲锋,向这个连的阵地汹涌卷来,整个山顶的土都被打翻了,汽油弹的火焰把这个阵地烧了。但是,勇士们在这烟与火的山冈上,高喊着口号,一次又一次把敌人打死在阵地前面。敌人的死尸像谷个子似得在山前堆满了,血也把这山岗流了。可是敌人还是要拼死争夺,好使自己的主力不致覆灭。这激战整整持续了8个小时。最后,勇士们的子弹打光了。蜂拥上来的敌人占领了山头,把他们压到山脚。飞机掷下的汽油弹把他们的身上烧着了火。这时候,勇士们是仍然不会后退的呀,他们把枪一摔,向敌人扑去,身上、帽子上呜呜地冒着火苗,把敌人抱住,让身上的火,也把占领阵地的敌人烧死。……据这个营的营长告诉我,战后,这个连的阵地上,枪支完全摔碎了,机枪零件扔得满山都是。烈士们的尸体,做着各种各样的姿势,有抱住敌人腰的,有抱住敌人头的,有掐住敌人脖子把敌人摁倒在地上的,和敌人倒在一起,烧在一起。……虽然这个连伤亡很大,他们却打死了300多敌人,更重要的是,他们使我们部队的主力赶上,聚歼了敌人。

(节选自《谁是最可爱的人》)

【乙】

1950年10月,人民解放军第20集团军机步58旅3连入朝参战,在第二次、第五次战役,华川阻击战和金城南防御战中,连队总是担负最重要的任务,打出了军威国威。在二次战役分割围歼成镜南道美军的战斗中,时任连长的杨根思奉命带1个排扼守下碣隅里外围1071高地东南小高岭,负责切断美军南逃之路。在杨根思的指挥下,全排顽强抗击,接连击退美军在飞机、大炮掩护下的8次集团冲锋。最后,阵地上只剩下杨根思和另外两名伤员,子弹也打光了。这时,又有40多个美陆战一师的士兵围攻上来。杨根思命令伤员带着重机枪撤下阵地,自己从容地抱起仅有的一包炸药,拉燃导火索,纵身扑向敌群,与爬上阵地的美军同归于尽。战后,志愿军总部授予杨根思“特级英雄”荣誉称号,并命名连队为“杨根思连”。

(1)、请你简要分析选文【甲】中加点的两个“红”字的表达效果。
(2)、请根据选文【乙】概括杨根思的形象特点。
(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伟大抗美援朝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必须永续传承、世代发扬。阅读上面两则材料后,你觉得抗美援朝精神的内涵是什么?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父亲的船 

                                                                                               高巧林
         ①父亲拥有一条船。坚厚的舱壁、宽阔的舷板、稳健的橹桨……总之,无一不是我幼小心目中神圣而尊严的精神依托。
         ②奶奶曾经告诉我,一个旭日东升的早晨,父亲摇船去了村东的大湖,把我的胎盘扔进汹涌的浪涛里。我听了一震!奶奶却笑了——“湖神会赏你一副好胆气,长大后才可做像你父寺一样的男子汉!”
         ③父亲的船,驶进我的童年,在冗长蜿蜒的水道上荡漾,颠簸。悠悠的橹桨边泛起一泓泓欢乐的笑靥和委屈的泪。
          ④那天,是我永远难忘的日子。
         ⑤一丝纤细的牛草,悄悄地把我的睡梦牵醒。我揉开惺忪的眼帘,携上心爱的木刻小舟,还有一只赭纹密布的海碗,跃上了父亲的船。
         ⑥晨风中传来咿咿呀呀的橹桨曲。父亲脱下热烘烘的衣衫,披在我寒颤颤的肩背;又从海碗中取来黄乎乎的面枣,塞进我稚嫩的手窝。蓦然回首,村里的那棵银杏树,已在遥远中忽隐忽现,唯独我心爱的木刻小舟寸步不离地尾随着父亲的船绳。我仿佛第一次看见了生活中的父亲和我,继而,懵懂的心田里流过一股淡淡的酸涩。
        ⑦江风紧了,父亲上岸拉纤。我立在船头上看见,父亲微驼的背上拽着一根粗大的绳索,艰难的步履在尘沙飞扬的岸滩上,写下一串深沉的脚印。我再也站不住了,满腔的疚意燃成一团小男子汉的火焰——我收起舷边拖牵着的木刻小舟,蹬的一下跳上岸去,自个儿奔跑起来!
        ⑧父亲那血红的牛一般的双目中,顿时现出莫名的恼怒和痛苦,骂道:“才十三岁的人蛋,就不听话啦!”
        ⑨我流泪了,泪水流成个白亮亮的小河……
        ⑩傍晚,我从门槛缝里偷出一把钥匙,蹑手蹑脚地开启了父亲的船锁,第一次在村前的小河里摇开属于我的橹声。调皮的船头,顶了小河埠,又撞了竹架桥。歇橹看时,手窝里磨起了透亮的泡泡。
        ⑪父亲站在河岸边,投来一束慈祥而欣慰的目光,手里还捧着我那只心爱的小木舟。父亲正重温他早已逝去的童年。
        ⑫夜里,我在梦境中真的成了男子汉——独自摇着父亲的船,去了村东的大湖里,尽情又浪漫地摇呀摇……(选自《优秀千字散文选》)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后面的题。
                                                                                                         站起来的良知
                                                                                                             李丹崖
       ①默克是一名医生,今年76岁了,瘸着一条腿。他的这条腿是被战友们打瘸的。 但是没当他讲起这段往事,兴奋与喜悦之情总是溢于言表。
       ②那是1941年的9月,苏联正式发起了莫斯科保卫战,默克所在的德军阵营因战线太长,再加上莫斯科的天气逐渐恶劣而节节败退。 
       ③一天,在一场激烈的巷战之后,默克所在的连队只剩下了十几个人,无奈之下,他们只得向莫斯科郊外的一个村庄退守。那是一个被炮火洗劫一空的村庄,冲天的浓烟和火药味呛得人睁不开眼睛。 
       ④苏联红军在后面穷追不舍,默克等人隐藏在一个倒塌的民舍里。那是一片废墟,一看就知道双方大量火力刚在这里交锋过。默克藏在一个废弃的灶台里侧,透过一个豁口,可以观察外面的动静。 
       ⑤苏联红军一步步向村庄逼近,默克等人蜷缩在断壁残垣之中,瑟瑟发抖。好在浓浓的硝烟救了他们,苏联红军竟然没有抓到一个人,只得悻悻地离开村庄,向前继续追去。 
       ⑥约摸半个小时后,默克等人从废墟里爬了出来,准备迅速集合撤离。然而就在此时,默克听到了一个女人的呻吟声,那声音来自自己藏身的灶台另一侧的一片草垫。默克挪开草垫一看,底下竟然藏着一个孕妇,即将分娩。孕妇一看面前站着一个德国人,立即吓得浑身抽搐。她用几乎走调的声音、无比慌乱的手势,对着默克哀求着。虽然不懂她在说什么,但是,通过手势,默克逐渐明白了她的意思——她是在恳求默克,无论如何不要伤害她的孩子。 
       ⑦默克含着泪掩上了草垫,准备离开,哪知就在他刚刚掩上草垫的一刹那,孕妇发出了撕心裂肺的叫喊声。默克再次挪开草垫,发现妇人两腿之间的白毯子已经被鲜血染红。做过医生的默克意识到:妇人要生产了!孕妇的身体看起来极其虚弱,加上条件恶劣,如果自己不帮助她接生,她很可能会有生命危险。默克这时也顾不了连队的集合号令了,连忙示意要帮孕妇接生,孕妇点头同意了。十分钟后,一个男孩高亢的哭声响起来,母子平安。默克留下了自己身上仅余的食物,然后飞身跑出废墟。 
       ⑧等他赶上连队,战友们已经走出村子将近5公里了。看到默克两手鲜血,他们开始质问起他迟到的原因。默克如实相告,没想到长官大发雷霆,一脚把默克踢出很远,然后,10多双军靴雨点般地踹到了默克身上…… 
       ⑨默克醒来的时候,已经躺在了苏联红军的担架上,他的右腿被战友们踹成粉碎性骨折,是苏联红军救了他。 
       ⑩二战结束以后,作为战俘的默克回到了德国。他原以为人们会对他加以鄙视和谩骂,然而,大多数国人却并没有那样做,相反,一家医院还主动接纳了他,让他做主治医师。 
       ⑪为了救一个敌国的孕妇,默克甘心违背军纪,活生生地被打折了一条腿,做了战俘。默克说:“我永远不后悔,尽管我瘸了一条腿。但是我的良知却站了起来!”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半份儿礼物
那一年我十岁,我哥哥尼克十二岁。在我们俩想来,这一年的母亲节,完全是个让我们激动不已的日子——我们要各自送给母亲一份儿礼物。
这是我们送给她的头一份儿礼物。我们是穷人家的孩子,要买这样一份儿礼物,可就非同寻常了。好在我和尼克都很走运,出去帮人打杂儿都挣了一点儿外快。
我和尼克想着这件会让母亲感到出乎意料的事,越想心里越激动。我们把这事对父亲说了。他听了得意地抚摩着我们的头。
“这可是个好主意,”他说,“它会让你们的母亲高兴得合不上嘴的。”
从他的语气里,我们听得出他在想着什么。在他们一起生活的这些年中,父亲能够给予母亲的东西真是太少了。母亲一天到晚操劳不停,既要做饭,又要照料我们,还要在浴缸里洗我们全家人的衣服,而且对于这一切活儿都毫无怨言。她很少笑。不过,她要笑起来,那可就是不负我们盼望的赏心乐事。
“你们打算给她送什么礼物?”父亲问。
“我们俩将各送各的礼物。”我答道。
“请您把这事告诉给母亲。”尼克对父亲说,“这样她就可以乐呵呵地想着它了。”
父亲说:“这样一个了不起的想法,竟出自你这么个小脑袋瓜儿里,你可真聪明!”尼克高兴得面泛红光。随着,他把一只手放在我的肩头,说:“鲍勃也是这么想的。”
“不,”我说,“我没有这么想过。不过,我的礼物会弥补这个不足的。”
此后的几天里,我们和母亲都在满心高兴地玩着这个神秘的游戏。母亲干活儿时满面春风——她假装着什么也不知道,但脸上却总是挂着笑容。我们家里充满着爱的气氛。
尼克找我商量该买些什么礼物。“我们谁也别对谁说自己要买什么。”尼克说。他是见我总也拿不定主意,等得实在不耐烦了。
我经过再三考虑,最后买了一把上面镶有许多光闪闪小石子儿的梳子。这些小石子儿看上去就如同钻石一般。尼克很赞赏我的礼物,但却不愿说出他买的是什么。
“等我选定个时间,我们再把礼物拿出来送给母亲。”他说。
“什么时间?”我迷惑不解地问。
“说不准,因为这跟我的礼物有关。你就别再问什么了。”
第二天早上,母亲准备要擦洗地板。尼克对我点头示意,然后我们就跑去拿我们的礼物。
我折转回来的时候,母亲正跪在地上,显得疲累不堪地擦洗着地板。她用我们穿烂了的破衣片,一点一点地把地板上的脏水擦去。这是她最讨厌干的活儿。
紧跟着,尼克也拿着他的礼物返回来了。母亲一看到他的礼物,顿时脸色煞白。尼克的礼物是一只带有绞干器的新清洗桶和一个新拖把!“一只清洗桶!”她说着,伤心得几乎语不成句,“母亲节的礼物,竟然是一只……一只清洗桶……”尼克的眼睛里涌出了泪花。他默然无语地拿上清洗桶和拖把便向着楼下走去。
我把梳子装进我的衣袋,也跟着他跑了去。他在哭着。我也哭了。
我们在楼梯上碰到了父亲。因为尼克哭得说不出话来,我便向父亲说明了事情的原委。
“我要把这些东西拿回去。”尼克抽抽噎噎地说。
“不。”父亲说着,接过了他手里的清洗桶和拖把。“这是一份儿很了不起的礼物。我自己应该想到它才对哩。”
我们又上到楼上。母亲还在厨房里擦洗着地板。
父亲二话没说,用拖把吸干了地上的一摊水;然后又用清洗桶上附带的脚踏绞干器,轻快地把拖把绞干。
“你没让尼克把他要说的话说出来,”他对母亲说,“尼克这份儿礼物的另一半儿,是从今天起由他来擦洗地板。是这样吗,尼克?”尼克明白了父亲的话,羞愧得满面通红。“是的,啊,是的。”他声调不高但却热切地说。
母亲体恤地说:“让孩子干这么重的活儿是会累坏他的。”
A到了这个时候,我才看出了父亲有多么聪明。“啊,”他说,“用这种巧妙的绞干器和清洗桶,活儿便不会怎么重,肯定干起来要比原先轻松得多。这样你的手就可以保持干净,你的膝盖也不会被磨破了。”父亲说着,又敏捷地示范了一下那绞干器的用法。
B母亲伤感地望着尼克说:“唉,女人可真蠢啊!”她吻着尼克。尼克这才感到好受了一些。
接着,父亲问我:“你的礼物是什么呢?”尼克望着我,脸色全白了。我摸着衣袋里的梳子,心里想,若把它拿出来,它会像尼克的清洗桶一样——仅仅只是一只清洗桶。就是说得再好,我的梳子也只不过是镶了几块像钻石一样闪亮的石子儿罢了。
“一半儿清洗桶。”我悲苦地说。尼克以同情的目光望着我。(选自《外国小说精品》)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云还没铺满天,地上已经很黑,极亮极热的晴午忽然变成了黑夜似的。风带着雨星,像在地上寻找什么似的,东一头西一头地乱撞。北边远处一个红闪,像把黑云掀开一块,露出一大片血似的。风小了,可是利飕有劲,使人颤抖。一阵这样的风过去,一切都不知怎么好似的,连柳树都惊疑不定地等着点什么。又一个闪,正在头上,白亮亮的雨点紧跟着落下来,极硬的,砸起许多尘土,土里微带着雨气。几个大雨点砸在祥子的背上,他哆嗦了两下。雨点停了,黑云铺满了天。又一阵风,比以前的更厉害,柳枝横着飞,尘土往四下里走,雨道往下落;风,土,雨,混在一起,联成一片,横着竖着都灰茫茫冷飕飕,一切的东西都裹在里面,辨不清哪是树,哪是地,哪是云,四面八方全乱,全响,全迷糊。风过去了,只剩下直的雨道,扯天扯底地垂落,看不清一条条的,只是那么一片,一阵,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屋上落下万千条瀑布。几分钟,天地已经分不开,空中的水往下倒,地上的水到处流,成了灰暗昏黄的,有时又白亮亮的,一个水世界。

祥子的衣服早已湿透,全身没有一点干松的地方;隔着草帽,他的头发已经全湿。地上的水过了脚面,湿裤子裹住他的腿,上面的雨直砸着他的头和背,横扫着他的脸。他不能抬头,不能睁眼,不能呼吸,不能迈步。他像要立定在水里,不知道哪是路,不晓得前后左右都有什么,只觉得透骨凉的水往身上各处浇。他什么也不知道了,只茫茫地觉得心有点热气,耳边有一片雨声。他要把车放下,但是不知放在哪里好。想跑,水裹住他的腿。他就那么半死半活地,低着头一步一步地往前拽。坐车的仿佛死在了车上,一声不出地任凭车夫在水里挣命。

雨小了些,祥子微微直了直脊背,吐出一口气:“先生,避避再走吧!”

    “快走!你把我扔在这儿算怎么回事 ”坐车的跺着脚喊。

    祥子真想硬把车放下,去找个地方避一避。可是,看看浑身上下都流水,他知道一站住就会哆嗦成一团。他咬上了牙,蹚着水,不管高低深浅地跑起来。刚跑出不远,天黑了一阵,紧跟着一亮,雨又迷住他的眼。

    拉到了,坐车的连一个铜板也没多给。祥子没说什么,他已经顾不过命来。

    雨住一会儿,又下一阵儿,比以前小了许多,祥子一口气跑回了家。抱着火,烤了一阵,他哆嗦得像风雨中的树叶。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昆明的雨

    ①宁坤要我给他画一张画,要有昆明的特点。我想了一些时候,画了一幅:右上角函了一片倒挂着的浓绿的仙人掌,末端开出一朵金黄色的花;左下画了几朵青头菌和牛肝菌。题了这样几行字:

    ②“昆明人家常于门头挂仙人掌一片以辟邪,仙人掌悬空倒挂,尚能存活开花。于此可见仙人掌生命之顽强,亦可见昆明雨季空气之湿润。雨季则有青头菌、牛肝菌,味权鲜腴。”

    ③我想念昆明的雨。

    ④我以前不知道有所谓雨季。“雨季”,是到昆明以后才有了具体感受的。

    ⑤我不记得昆明的雨季有多长,从几月到几月,好像是相当长的。但是并不使人厌烦。因为是下下停停、停停下下,不是连绵不断,下起来没完。而且并不使人气闷,我觉得昆明雨季气压不低,人很舒服。

    ⑥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城春草木深,孟夏草木长。昆明的雨季,是浓绿的。草木的枝叶里的水分都到了饱和状态,显示出过分的、近于夸张的旺盛。

    ⑦昆明菌子极多。雨季逛菜市场,随时可以看到各种菌子。最多,也最便宜的是牛肝菌。牛肝菌下来的时候,家家饭馆卖炒牛肝菌,连西南联大食堂的桌子上都可以有一碗。牛肝菌色如牛肝,滑,嫩,鲜,香,很好吃。炒牛肝茵须多放蒜,否则容易使人晕倒。①青头菌比牛肝菌略贵。这种菌子炒熟了也还是浅绿色的,格调比牛肝菌高。菌中之王是鸡枞,味道鲜浓,无可方比。鸡枞是名贵的山珍,但并不真的贵得惊人。一盘红烧鸡枞的价钱和一碗黄焖鸡不相上下,因为这东西在云南并不难得。有一个笑话:有人从昆明坐火车到呈贡,在车上看到地上有一棵鸡枞,他跳下去把鸡枞捡了,紧赶两步,还能爬上火车。这笑话用意在说明昆明到呈贡的火车之慢,但也说明鸡枞随处可见。有一种菌子,中吃不中看,叫做干巴菌。乍一看那样子,真叫人怀疑:这种东西也能吃!颜色深褐带绿,有点像一堆半干的牛粪或一个被踩破了的马蜂窝。里头还有许多草茎、松毛、乱七八糟!②可是下点功夫,把草茎松毛择净,撕成蟹腿肉粗细的丝,和青辣椒同炒,入口便会使你张目结舌:这东西这么好吃?!还有一种菌子,中看不中吃,叫鸡油菌。都是一般大小,有一块银圆那样大,溜圆,颜色浅黄,恰似鸡油一样。这种菌子只能做菜时配色用,没甚味道。

    ⑧雨,有时是会引起人一点淡淡的乡愁的。李商隐的《夜雨寄北》是为许多久客的游子而写的。我有一天在雨水少住的早晨和德熙从联大新校舍到莲花池去。看了池里的满池清水,看了作比丘尼装(注:比丘尼,佛教指尼姑)的陈圆圆的石像(传说陈圆圆随吴三挂到云南后出家,暮年投莲花池而死),雨又下起来了。莲花池边有一条小街,有一个小酒店,我们走进去,要了一碟猪头肉,半市斤酒(装在上了绿釉的土磁杯里),坐了下来。雨下大了。酒店有几只鸡,都把脑袋反插在翅膀下面,一只脚着地,一动也不动地在檐下站着。酒店院子里有一架大木香花。昆明木香花很多。有的小河沿岸都是木香。但是这样大的木香却不多见。一棵木香,爬在架上,把院子遮得严严的。密匝匝的细碎的绿叶,数不清的半开的白花和饱涨的花骨朵,都被雨水淋得湿透了。我们走不了,就这样一直坐到午后。四十年后,我还忘不了那天的情味,写了一首诗:

    莲花池外少行人,

    野店苔痕一寸深。

    浊酒一杯天过午,

    木香花湿雨沉沉。

    ⑨我想念昆明的雨。

阅读下面文章, 完成问题。

阿婆, 又落雨了

①落雨了,雷公敲锣打鼓震慑着人间,老天爷的眼泪几乎要把农田里的庄稼浸透。 雨水滑落屋檐, 如阿婆的白发缠绕在我的手上。

②阿婆的手,那是一双枯槁的,满是茧子的手,轻轻地摩挲着我的脸, 触感像是工   厂里用来磨刀的那种硬纸板。我躺在阿婆的怀里, 她用闽南语说: “妹啊,雷打,不怕。” 阿婆的声音似一道屏障, 隔绝了所有能击垮小孩子心灵的恶魔。

③阿婆的手很大,阿婆的手又很小。

④她的手里载满了一年四季收获的五谷, 而如今她的手却再也塞不下我。我记得, 先前的她牵着我肉乎乎的小手,带我走过村里许多坑洼不平的泥路。农家为看门防盗会 养些中华田园犬, 那些大黄狗总在巷子里乱窜。它们总爱戏弄路过的孩童,朝着他们犬 吠。那时最怕的东西,除了老师课后留堂, 就属大黄狗吠叫时露出凶横的尖牙。每每此 时,我紧紧攥住阿婆的手, 她似乎也感应到了我的害怕,连忙对那狗啧啧几声,“去! 去!去!”后来,她牵过许多娃娃的手, 年老的皱纹覆盖着新生的皮肉。

⑤阿婆的手是灵巧的。

⑥那双手会编草席, 会用镰刀割水稻,也会在过年时和糯米粉做田艾饼。那是老家 独有的风味小吃, 从我孩提时有记忆起那田艾饼清甜的香味与软糯的口感早已被在 雷州半岛的每个土著生命里。每当看到缕缕炊烟缭绕村庄人家,空气里漫着那股香甜的, 软糯的香气,便知是春节来了。

⑦年幼的小孩自然是被禁止到厨房捣乱的,可我即使已经比阿婆高了一截,她还是 要自己来和糯米粉、放馅料、捏饼子。

⑧我还记得,做馅料的冬瓜糖甜得发腻, 那甜味像是隐形的鱼钩, 钩着了小孩子的 胃。到最后,免不了小孩们偷跑到厨房,揣走几颗冬瓜糖, 也顾不得口袋干不干净。阿 婆在放料的时候, 发现糖少了,我们这些小孩自然会被念叨几句话。吃了糖的我们心里 甜滋滋的, 哪里听得进去阿婆说甚呢。

⑨阿婆的手是暖暖的。

⑩一次子夜,我不知犯了什么错被阿婆锁在门外。我又惊又怕,唯恐阿婆常说的那 只爱吃小孩的大山猫抓走我。我哗哗地哭起来,泪水迅速淌满整个脸蛋,用尽全身的力 气拍打着门:“阿婆,我知道错了! 阿婆,我知道错了! ”

夜色澄清透彻,月光在院子里描绘了一幅抽象的山水画。

⑩阿婆推开门, 一把将我抓进院里。那双手, 如秋风覆盖麦浪般覆在我的脸上,湿 润的液体与她有温度的手掌交织在此刻。年老的茧子摩挲着嫩滑的皮肤,她呢喃着:“妹 啊, 你要乖!”她那极轻的语调生怕吵醒了夜里的生灵。

⑩阿婆的手是土黑色的。

⑩阿婆和农活打了一辈子的交道, 那双土黑的手似从土里生长出来般充满原生的力 量。课业繁重的时候,总会接到阿婆电话。她时常在电话那头和我说,“阿婆啊,可忙 呢!和你阿公摘了好几天的辣椒哩!”那声音听着喜悦又带一丝愁。阿婆的声音化成丘 陵里的雨水,沉重有力地打在我心上。

⑥东方鱼肚白, 我望着天,想着阿婆。

⑩那双粗糙的, 灵巧的,暖暖的, 土黑的手在我记忆里忽闪着,直至变得清晰。我 渴望抓住她,但她忽近忽远,像一条随风飘舞的丝带。

⑩近了!我伸出手握住她。一股暖流从她的指尖潺潺流入到我的身体, 我的血脉里。 忽然,那双手腾空消失,我再也寻不到了。阿婆的温度却如永恒的火焰在我生命里燃烧 着。

⑩雷公从不对人间心慈手软,闪电噼里啪啦地来到世界,最后只剩道道白光闪现。 雨水默默无闻灌溉着庄稼,和大地起舞, 尘雨飞扬。

⑩阿婆去了哪?她化作了这大地的一粒土,一滴水,一股流动的血脉。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