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江苏省扬中市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萨拉的夏天

【美】朱利·布罗森·卡瓦奇

    ①车子在白色灯塔脚下停了下来,车上的两个人看着眼前这个巨大的湖。波浪轻轻拍打着湖岸,仿佛在欢迎他们的到来。“就是这里了,萨拉。北风灯塔,我们的新家。”

    ②那天晚上,萨拉和爸爸就在他们的新家住下了。爸爸领着她经过一个狭窄的、弯曲的楼梯,上到一个四面都是玻璃窗户的小屋。萨拉把手放在玻璃上,紧张地看着下面的湖。她数了一下,至少有20艘渔船在湖面上,但她看不到湖的对岸。

    ③在屋子中间,萨拉看到了那个巨大的玻璃罩子,它看起来就像一个蜂房,几乎有她那么高。爸爸把手伸进去,给里面的一盏小灯注满煤油。“千万不能碰这盏灯。”爸爸说,“但你可以帮助我。因为这盏灯必须在日落时准时点亮,到时你可以给我发出指示。”

    ④萨拉看着太阳慢慢沉入了湖里,湖面上镀上了一层金光。当她再也看不到一丝光亮的时候,她转过身说:“爸爸,点灯!”爸爸擦亮了火柴,当火柴点燃灯芯的一瞬间,整间屋子顿时亮如白昼。微弱的灯光经过放大镜瞬间变得巨大,透过窗户,向漆黑的水面蔓延。

    ⑤萨拉认为爸爸的工作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工作。每天黄昏,她跟着他来到灯塔,专注地看着太阳,在该点灯的那一刻给他发出指示。每天晚上,爸爸都守着灯光直到天亮,确保它不会熄灭。

    ⑥一天早上醒来时,萨拉发现天阴沉沉的。那天,爸爸一整天都呆在悬崖上,一直盯着湖面上的那些渔船。“爸爸,你为什么不到屋里暖和暖和?”“我不喜欢这种天气。等所有渔船上岸后,我再休息。”爸爸答道。

    ⑦下午,湖面开始变得波涛汹涌。雨点落在萨拉的额头上。波浪变得更高时,渔船相继回到了避风港。

    ⑧突然,爸爸叫了起来。他跑到灯塔脚下,迅速解开救生艇的绳子。这时,远处响起了轰隆隆的雷鸣。萨拉焦急地问:“出什么事了?”“一个渔民遇到麻烦了。”爸爸说道。“但是,爸爸,你不能出去。暴风雨就要来了!”萨拉大喊。“我会没事的,萨拉。你在屋里等我。”说完,他把救生艇推进湖里,跳上去,开始划动双桨,朝湖的深处迅速划去。

    ⑨萨拉恐惧极了。她跑上灯塔,通过望远镜,看到那艘渔船正在波涛中挣扎。爸爸的救生艇快要靠近它了,但巨大的波浪又把它们分开了。

    ⑩萨拉的心在颤栗。暴风雨在屋外怒吼,而且天空很快暗下来了。萨拉几乎无法看到爸爸的救生艇以及那艘渔船了。

    ⑪萨拉大惊,她意识到太阳已经完全躲到到雷雨云后面去了。爸爸不在家,无法亲自点灯。她紧张地盯着火柴盒。爸爸曾说过,千万不能碰那盏灯。

    ⑫现在,萨拉几乎看不见任何东西了。爸爸在哪里?如果他的救生艇翻了怎么办?如果他无法游回岸边怎么办?如果他找不到回家的路怎么办?

    ⑬萨拉抓起火柴。当亮光穿透黑暗时,萨拉的泪水涌了出来:“我必须让它整晚都亮着!”接近黎明时,雷声停止了,雨也停了,灯火还在燃烧。

    ⑭萨拉走下灯塔,来到湖边,爬上爸爸观察渔船的那个悬崖。

    ⑮突然,远处的两个黑点引起了她的注意。是爸爸的救生艇和那艘渔船!

    ⑯一个小时后,爸爸和那位渔民回到了岸边。萨拉扑进了爸爸的怀里:“爸爸,我害怕极了。我不知道该怎么办。我点亮了灯,我想你也许找不到回家的路。”

    ⑰“我很高兴你点亮了灯,萨拉。我们整晚都跟着它。”

    ⑱“爸爸,你还好吧?”

    ⑲“没事。暴风雨把我们吹到了对岸,但我们最终回来了。”顿了顿,爸爸又说:“萨拉,我不得不承认,这个夏天你长大了许多。”

    ⑳不知是因为激动,还是冷,萨拉的身体在轻轻发抖。爸爸把外套披在她的肩上,笑道:“我想我再也不需要向上级申请一个助手了!”

    萨拉裹紧爸爸的外套,心里充满了自豪。

(1)、请按照故事发展的脉络,从萨拉的角度补全情节。

跟随爸爸来到北风灯塔安家→→得到爸爸的肯定和赞许

(2)、结合语境,揣摩句中划线词语所表现的人物心理。

①她紧张地盯着火柴盒。爸爸曾说过,千万不能碰那盏灯。

②萨拉扑进了爸爸的怀里:“爸爸,我害怕极了。我不知道该怎么办……”

(3)、联系上下文,说说第二段画线句子在文中起到了哪些作用。
(4)、萨拉的爸爸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分析。
(5)、爸爸为什么认为萨拉能做自己的助手了?请分点作答。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散文,回答问题。
春风柳上归
      “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春的画笔轻轻点染,把第一抹春色涂上柳梢。
        我上班的途中,有一段路程,道路左侧是一片垂柳。每天来到这里,我都会不自觉放慢了车速。“慢慢走,欣赏啊”,有时候真的需要这样一种心境。
       这里地处城市边缘,是难得的清幽静谧的所在,被我称为“闹市中的桃花源”。绿柳婆娑,是北国春曲上第一个音符,轻盈盈跳跃着,弹拨着每一缕春光。每年春天,我都会来这里与第一抹春光相遇。
       在这里,能够谛听到春天脉搏的跳动。我曾经以为,我的春天就是为了与这一坡浅绿相逢,不然,我宁愿永远睡在安闲的冬天。我曾试图用我认为最美的语言来歌唱这片柳林,也曾试图用我认为最美的色彩来描画柳林,然而,我的声音是如此单调和造作,我的画笔是如此干涩和枯竭。在自然面前,我是失语的。唯有缄默,才可以听到一抹新绿带给我的怦然心动,才可以听到春天蹑足而来的轻音,才是对和谐宁静的自然最好的馈赠。
       春的讯息刚刚来过,柳条已经变得柔软起来,柔梢披风。细细的柳树已经有了娉婷的风姿,丝丝柳条袅袅垂落,若含羞的少女。柳色新新,还未成翠色,远远望去,只是一片浅浅的柳烟。走近了看,能看到隐隐的绿意。视线穿过这片浅浅的柳烟,见远处散落着烟村四五家,分明有一种水墨画的韵味。
风也越来越软了,不久就会春色缤纷。人们喜欢把“桃红柳绿”作为春天的标志,柳林不远处就是一片桃林。这个时节,离桃花开还早着呢。不过桃林也显出不甘示弱的样子,正在努力地生长着,孕育着。不久,桃花一开,就可以同柳树一样装点春光。是柳色,牵出了第一朵桃红。
        所有的树木中,我以为柳树最具有婀娜之美,娉婷之姿,像极了窈窕的淑女。所以,柳树一直是画家和诗人所喜爱的。试想,自然界如果没有了柳树,画家的构图该是多么乏味和单调,诗人的妙笔又怎能够字字生花呢?如果没有柳树,似剪春风又怎能裁出一树碧玉?
       柳色是大自然最动人的一抹绿色。柳树没有春华秋实的经历,从春到夏,从夏到秋,从秋到冬,它只沐浴着阳光,历经着风雨,悄然增添着生命的年轮。柳常常是人们无心栽种,自己巧借自然之力,成行成荫。我途中的这片柳林,好像不是刻意栽种的,却也整齐。日日月月,每天经过这里,静观它们一岁一枯荣,在风雨中岁岁年年挺立。
      “慢慢走,欣赏啊”。如果可以,我真想停下来。停下来凝视碧蓝的天,直到心灵澄澈如一潭静水;停下来醉在这美丽的柳色中,静静等待光阴一寸一寸流走,直到地老天荒。多么让人沉醉的柳林!
       谁说春风是没有颜色的?当你远远地看到一层柳烟萌动,就看到了春风的颜色。

阅读百科的《稀土扼住了谁的咽喉》一文,完成后面的题。

稀土扼住了谁的咽喉
①最近,稀土产量占世界总产量97%的中国,出于对环境保护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等方面的考虑,大幅度降低稀土的产量和出口,使得近两个月国际市场稀土交易价格上涨了30%。对此,美国、日本叫苦不迭。
②稀土到底为何物,能如此牵动日、美的神经?
③稀土其实是一系列元素的统称,包括铼、镧、镨、钕、钐、钇等。如果将石油比作“工业血液”的话,那么稀土就是“工业维生素”。别看总需求量不大,但离了它,合金、超导材料、微电子材料和激光设备等众多高科技产品都将成为“无米之炊”。特别是在材料方面,稀土元素加入一点即可收到“点石成金”的效果,将普通金属转化为特种合金。这些合金和电子产品除了民用销售外,更多是为军用而开发,能够为武器带来革命性突破。
④稀土元素铼与“太空金属”钛制成的钛铼合金,具有惊人的强度和硬度,可以用来制造一些处于极恶劣环境下的武器装备。冷战时期,前苏联用钛铼合金制造的M级核潜艇,艇身可抵抗1000多米深处海水的巨大压力(相当于100多个大气压),最大下潜深度更是深达惊人的1250米,而当时美军鱼雷的使用极限深度也只有800米。
⑤第四代战斗机翘楚“猛禽”F-22有45%的材料都采用稀土合金,最外面的机壳更是采用超强的稀土镁钛合金。另外,飞机尾部喷射管的火焰高达3000摄氏度以上,这个温度会令绝大多数金属熔化或变软,所以喷射管需要用到稀土制成的特种陶瓷,它能耐6000摄氏度的高温。
⑥在海湾战争中因多次成功截获“飞毛腿”导弹而崭露头角的“爱国者”导弹,它的制导系统使用了钐钴磁体和钕铁硼磁体用于电子束聚焦装置,该装置可以精确地追踪和定位目标导弹,直到锁定。“爱国者”的另一重要部件弹体控制飞翼也是由含有稀土元素的合金制成的,飞翼需要极高的强度和韧性,才能在高速飞行中保证方向的精准而不会折断。
⑦美军“陆战之王”坦克M1装备了含有稀土元素钕钇铝的石榴石激光测距机,在晴朗的白天能达到4000米的瞄准距离,而伊军装备的前苏联T72坦克激光测距只有2000多米,在战斗中很多T72还没有瞄准M1就已经被对方摧毁。另外,M1坦克也是夜战好手,它装备了含有稀土镧元素的夜视仪,伊军坦克到了夜里就一摸黑,被动挨打。
⑧中国对稀土的出口控制,会令美国人为自己使用的高科技武器支付更多的美元,而日本人不仅仅失去了向美军销售高端电子产品的利润,也丧失了对邻国说“不”的资格。
(选自《意林》有删改)

阅读下面的文本,完成小题。

《朗读者》点燃阅读热情  给你读书时刻

    文化类节目在近期制造了个小高潮。继《中国诗词大会》之后,新节目《朗读者》赢得了如潮赞誉,网络上下对这档节目的评价更是近乎“零差评”。嘉宾们以念诗、读散文和家书的方式,分享曾经打动过甚至改变过自己生命轨迹的文字,让观众感受到了满满的正能量。

    一段文、一首诗歌、一封信、一个故事……节目并没有复杂的情节,也没有故意设置的煽情,只是由朗读者回顾人生片段,将打动或改变自己命运的文字给观众朗读一遍。

《朗读者》给观众带来的并非视觉冲击、戏剧化情节,而是在平静的阅读氛围里,将这些感人的文字传递给荧屏内外的广大观众,为大家在浮躁的繁华世俗里搭建起一座沉淀心灵的人文殿堂。朗读是很多人在学生时代的习惯,但随着时间流逝,大多数人会逐渐丢弃,而有些人则会爱上朗读,并一直坚持下来。

    文字的力量,对于大多数国人来说,可能已经很多年没有感受到了。如今,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我们在物质财富方面越来越充裕,但在精神方面却变得寥落荒芜。尽管在国家的倡导、媒体的呼吁之下,喜欢读书的人仍为数不少,但毕竟少了许多。快节奏的生活,让很多人感觉精神紧张,心理压力太大,希望节奏能够慢一点,让人们都能心平气和一些。而这恰恰需要文化方面的熏陶,这正是此类节目的意义所在。

    文化节目广受好评,不仅是人文精神的高扬,也反映出时代潮流的嬗变。在经历多年的娱乐节目轰炸后,观众也开始分化,部分人希望在忙碌繁琐的生活里,得到更多的人文关怀,回归人文精神。《朗读者》做到了这一点,让观众感受到心灵的宁静、优美文字对精神的陶冶,从而喜欢上朗读,重新拾起书本。(据红网)

    看罢《中国诗词大会》和《朗读者》,很多人都嘉许它们是综艺节目里的“清流”,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这种良好的第一印象,首先就值得思考。无论“清流”还是“清新”,都是相对而言的。在笔者看来,节目走红更深层次的缘由在于“真”,即节目中那些真实的人和真实的事。

    透过这两档节目,很多人说看到了文化的价值。诗词也好,散文也好,之所以给人很大触动,除了文字优美,更多在于其传达的价值与读者、观众产生了精神上的共鸣。尤其是在《朗读者》里,虽说从“朗读”的层面,并不是每一位嘉宾都能展现出专业水准,但透过网友的评论不难看出,真正打动人的不是朗读的过程,而是朗读者结合个人独特经历所传达的真切情感。当然,也有人会认为,节目中传递的这些价值观念“距离现实太远”,但它至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比照自身、反省内心、激活自我的机会。

    一档节目能肩负起推动文化大发展的使命么?对此,每个人心中都有答案。虽然《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这样的节目也可能会随着时间推移而出现更多的模仿者,产生新的审美疲劳。但应该看到,无论从电视节目的角度来评析,还是从文化价值的层面去追寻,节目关注人类自身的精神和价值追求至关重要。(据中国青年网)

    《朗读者》用情感共鸣唤回文学认知,给人一种新的实在的媒体体验。其先讲故事、后朗读的模式将文化与生活连线,告诉我们可以换一种方式去阅读,换一种方式去做高雅的文化交流。它不仅为观众呈上了一碗热腾腾的心灵鸡汤,更激发了很多人的阅读兴趣。

    《朗读者》这档节目告诉我们,健康需要营养,心灵离不开阅读。阅读一本书,你看见的是无声的文字,你听见的是有声的倾诉。当你能感受到这种倾诉,你就会发现世间百态的复杂和简单,就会理解情感的缤纷色彩,珍惜生命的本真价值。有人说,阅读要有呼吸的感觉;有人说,阅读要有燃烧的感觉;有人说,阅读需要给心灵以慰藉。我觉得,阅读应该从真实、价值、厚度、暖度的维度,去感受文字的亲和力。

    值得注意的是,这档节目拥有大批的年轻观众,他们中很多人刚刚真正开始感知人生的内涵,节目可以启发很多年轻人,教会他们如何给自己的生命质量做加法。确实,在这个物质丰富的时代,我们理应主动去搭配自己喜爱的精神食粮。故而,此类文化节目多多益善。(据中国经济网)

@树影摇曳: 这一热点现象,与当代国人强烈呼唤传统文化回归的时代背景紧密相连,是国人文化自信的体现。

@寸寸旧时光: 我们需要“诗和远方”的力量,尤其在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的今天,更该关注情感的力量,为每一颗漂泊无依的心找到安稳的落脚点。

@青丘白浅: 新近出现的这些文化类节目,最大的共同点是在声情交融中感染人。《朗读者》通过朗读嘉宾声情并茂的演绎,为我们展现光怪陆离的大千世界。但是,在我们沉迷其中的时候,也不要忘记节目背后文字的情感温度。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列各题。

来,让我们“读懂”稀土

       ①今年3月,美国联合欧盟和日本,向世界贸易组织提起针对中国决定限制稀土出口的贸易诉讼。稀土,一时在国际上成为热门的话题,渐渐进入公众的视野。

       ②稀土其实不是土,为什么叫稀土呢?1787年第一次发现稀土的时候,它是从冶金工业的炉渣里分离出的一些固体氧化物,很稀少,看着像土,因而得名。

       ③稀土是元素周期表57﹣71号的15种镧(lán)系元素,加上与它们性质相近的21号和39号元素的总称。稀土具有丰富的磁、光、电的特性,不仅在绿色能源、军工、航空航天等领域占有重要地位,也跟人们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甚至央视春晚舞台上的LED显示效果,都跟稀土有关。

       ④稀土最主要的应用是制作永磁材料。稀土永磁材料制造的电机体积小,效率高。汽车上的转向器、电车的驱动电机,都需要永磁材料。在飞机和轮船上,各种传感器、导航仪,也需要用到稀土永磁材料。

       ⑤发光照明也是稀土很重要的应用领域。例如用稀土元素制造的荧光材料,主要用在液晶和等离子电视机的制造上。3D显示技术的兴起,稀土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生活中的节能光源也都含有稀土,比如LED灯,看起来形状像白炽灯,实际发光效率比白炽灯高出几十倍。LED的光源,还可以根据心情调节亮度和色彩。

       ⑥稀土的另一个重要用途,是制成稀土贮氢材料。现在的五号、七号电池和充电电池,大部分是加入了稀土的镍(niè)氢电池,这种材料是上世纪六十年代飞利浦公司发现的,具有优异的贮氢性能。

       ⑦除照明外,稀土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广泛的运用。人们用加了稀土镧的玻璃制造的相机镜头,折光率非常好,可以拍出很清晰的图象。用加入稀土的颜料给纺织品染色,染色后的纺织品不仅色彩鲜艳,而且在阳光下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看到不同的色彩。添加了稀土的防晒霜,可以把紫外线转化为红外线,减少紫外线对皮肤的灼伤,还有增白的效果。音响系统中应用稀土材料,音响的还原效果好,分离度高。加了稀土元素的陶瓷刀具非常锋利,且不易滋生细菌。

       ⑧稀土其实并不少,但分布不均匀。经统计,稀土在地壳中的含量是金的三万倍,比常见的铜、镍、钴(ɡū)都多。五大洲和四大洋的海底都有稀土。中国的稀土主要分布在内蒙古的包头和以江西为代表的南方七省。据美国2011年公布的数据,全球稀土相对储量中,中国占到48.3%,美国占了11.4%,印度、澳大利亚等其他国家占了22.1%.从产量上看,中国满足了世界97%的需求,印度提供了2.2%,巴西提供了0.5%,马来西亚提供了0.3%.一些欧美国家把我国的稀土当成战略资源、战略元素来对待。

       ⑨我国经过六十多年的努力,建立了比较完整的稀土工业体系和科研体系。我国在选矿、采矿和材料研究方面的技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但元器件、零部件的生产还相对薄弱。稀土中镝(dī)和铽(tè)元素的储量较少,据说只在中国发现,且开采时对环境的污染很大。稀土产业的发展,不仅要加强应用开发,还要强调平衡利用,在环境治理方面更要做深入的研究。

(选自2012年5月7日《光明日报》,有改动)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一诺千金

    ①去陕西出差,先到一个很偏远的小镇,接着坐汽车去村里。路凹凸不平特难走。沿着盘山公路转悠,没多久我就开始晕车,吐得一塌糊涂。后来翻过了两座高山,过了一条湍急的河,走了一个多小时才好不容易捱到了村里。

    ②于是我开始忙着拍照,一群小孩子好奇地围着我,该换胶卷了,我随手把空胶卷盒给旁边的一个小孩子,她高兴极了,其他的孩子羡慕地围着看。看着小孩儿喜欢,我又拆了个胶卷盒给另一个小孩儿,他兴奋得脸都红了。我又翻翻书包再找出两支圆珠笔分给孩子们,惹得更多的孩子渴望地看着我的书包,我真后悔没多带几支笔。我拉着一个穿红碎花小褂的女孩儿问:“叫什么呀?”“小翠。”“有连环画没有?”“没有。”旁边男孩儿说:“学校只有校长才有本字典。”“姐姐回北京给你们寄连环画来,上面有猫和老鼠打架,小鸭子变成天鹅的故事。”听得他们眼睛都直了。

    ③我拿出笔记本:“记个地址吧。”“陕西×县李庄小学……”“谁收呢?”“俺姐识字,她收。”过来一个大一点的女孩儿,“姐姐,写李大翠收。”“好吧。”

    ④从陕西又转道去四川、青海。回北京忙着写报告,译成英文,开汇报会,一晃就是两个月。一天,偶尔翻到笔记本上的“李大翠”,猛然想起小村子的孩子们。我犹豫了一下:“孩子们早忘了吧?就是寄过去,也许路上丢了,也许被人拿走了,根本到不了孩子们手里。”

    ⑤第二天,我还是拜托有孩子的同事带些旧书来。大家特热情,没几天,我桌上就堆了好几十本,五花八门什么都有:《黑猫警长》、《邋遢大王》、《鼹鼠的故事》、《十万个为什么》、《如何预防近视眼》,居然还有一本《我长大了,我不尿床》,呵呵,是有婴儿的妈妈给的。从家里找了本《新华字典》,又跑书店买了本《课外游戏300例》,一同寄走了。

    ⑥快忘了的时候,接到李庄的信:“北京姐姐你好,从你走以后,村里的娃娃天天都说这事儿。我们经常去镇上的邮局看看,嘱咐那儿的叔叔、婶婶,‘有北京来的信一定要收好啊,那是我们的。’等了两个月没有,村里的大人笑我们,‘北京的姐姐随口说的,城里人,嘿嘿,说话不作数的。’我们不信,姐姐清清楚楚地在本子上记下了我们的地址啊。后来发大水了,妈妈不让我们去镇上。我拉着小翠偷偷去,其实不远,半天就到了。万一书寄来呢?万一我们不在被别人拿走了呢?那天我们终于收到了。姐姐,你知道我们有多高兴吗?用化肥袋子包了好几层,几十里山路却是跑着回来的!晚上全村的娃娃都到我家来了,小翠是搂着书睡的,任谁也拿不走。第二天拿到学校,老师说建一个‘图书角’,让我当管理员。看的人必须洗干净手,不能弄坏了。书真好看,故事我们都背下来了,还给俺娘讲哩。”

    ⑦后来我又陆续寄了一些书和文具。秋天来了,收到一个沉甸甸的大包,李庄的。里面是大枣,红亮红亮地透着喜庆,夹着字条:“姐姐,队长说今年最好的枣不许卖,寄给北京。”我把枣分给捐书的同事,大家说从来没吃过这么甜的枣。

    ⑧从那以后,我明白了什么叫“一诺千金”。

阅读下面这篇《罗圈腿的小猎狗》(曹文轩),完成后面小题。

    ①一条小猎狗,走在大街上,它为它的罗圈腿感到害羞。

    ②它的主人,也就是那个猎人,一共有十一条猎狗。但猎人在清点狗数时,却总是只数到十。小猎狗以为猎人没看到它,它总是挤到前面去,可是猎人把目光越过它,还是数后面十条狗。

    ③主人的忽视,很让小猎狗伤心。它决定要让自己跑得最快,终于有一天,它跑着跑着,竟然发现自己的影子越来越短了。此时,它又突发奇想,要成为世界上跳得最高的猎狗,尽管那十条猎狗一个劲地笑话它傻瓜。

    ④终于,有一天,它跳过一堵高墙,不料,高墙那面是养鸡场。当鸡的主人找到猎人时,它自然受到了惩罚。

    ⑤猎人罚它去看守潭底的石头,不要让石头浮上来。他带着其他十条猎狗打猎去了。当然,每次捕猎回来,它也分得一块肉。但小猎狗并不满足,看到小河,它竟然说要成为这个世界上一条跳得最远的猎狗。它开始起跑……跃起,“扑通”,掉进了河里,激起一大片水花。

    ⑥河岸上,猎狗们笑成了一团:“哇,我们看到了世界上头号大傻瓜!”小猎狗不为所动,一如既往地跳进河里。一次,正在飞跃河面的它,吓到了正准备上岸下蛋的母鸭,结果蛋全部生到了水里。

    ⑦放鸭的老头非常恼火,一把揪住正在往岸边游的小猎狗,将它扔在了猎人面前:“好好管教管教你们家的罗圈腿!”

    ⑧猎人没辙了,让它去看葵花田,说要看住这些葵花,不许它们跟着太阳转!

    ⑨所有葵花都跟着太阳转动。小猎狗来回跑动着,向它们“汪汪”叫个不停,但是它们根本不理睬它。小猎狗累坏了,不过,等它疲倦回家时,还是能吃上肉。

    ⑩又到了给村民表演的时刻了。猎人的另外十条猎狗皮毛光滑,神气十足。

    ⑪突然,一条毛发发红的公狼,愣是在十条猎狗的眼皮底下,满不在乎地跑掉了!

    ⑫众人发出“嘘——”声,这太丢人了!猎人觉得颜面扫尽。

    ⑬这时,小猎狗突然窜出去,穿过狗群,直向山冈上的狼扑去。它快得像一团光,人们甚至都没看清楚它的样子,等反应过来的时候,才发现小猎狗正在一棵大树下休息,它的身边躺着那只雄壮的公狼,早已停止了呼吸。

    ⑭从此,猎人最喜欢的一条狗,就是小猎狗。他特地做了一个漂亮的皮圈,套在它的脖子上,无论去哪里,都带着小猎狗。

    ⑮人们见了,都会“啧啧啧”地赞叹:“瞧啊,那四条罗圈腿,弯曲得多美啊!”

    ⑯一条小猎狗,走在大街上,它为它的罗圈腿感到骄傲。后面跟着那十条猎狗,学着小猎狗,一律走成罗圈腿。

(《意林》(少年版)2012年第10期)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