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材料分析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
材料一:恩格斯称文艺复兴:这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的时代。
材料二:15——17世纪,由欧洲通往印度新航路的发现、美洲的发现、环球航行的成功以及其他航海探险活动,圆满地解决了这个问题,使人类对地球的认识产生飞跃。这些事件被通称为“地理大发现”。
材料一:
材料二:“郑和下西洋四处探访,对拥护明朝的各国君主提供协助,但并未试图攻占或殖民他国……郑和下西洋得以证明,当时欧洲并未占有科技上的优势。真正让欧洲人胜出的,是他们无与伦比而又贪得无厌、不断希望探索和征服的野心。”
——尤瓦尔·赫拉利《人类简史》
材料三:鸦片战争期间,中英双方枪支状况比较表
型制 | 点火装置 | 枪长 | 射程 | 射速 | 生产年份 | |
中方 | 鸟枪、前装滑膛枪 | 火绳 | 2.01米 | 100米 | 1-2发/分钟 | 1548年 |
英方 | 伯克式前滑膛燧发枪 | 摩擦燧石 | 1.16米 | 200米 | 2-3发/分钟 | 1800年 |
布伦士威克式 前装滑膛击发枪 | 击发撞击火帽 | 1.42米 | 300米 | 3-4发/分钟 | 1838年 |
——资料来源:茅海建《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三联书店,1995年4月版
材料四:1958年美国入伊罗生出版的《浮光掠影——美国关于中国与印度的形象》一书,将美国对中国的总体看法分为六个阶段;①尊敬时期(18世纪),②轻视时期(1840-1905).③取善好施时(1905-1937).④赞赏时期(1937-1944),⑤清醒时期(1944-1949),⑥敌对时期(1949-▲)。
——袁明:《略论中国在美国的形象》
材料五:
——习近平在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的讲话2017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