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语言文字运用 题类: 难易度:困难

广东省揭阳华侨高级中学高三下学期语文第二次阶段考试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屈原不仅缺少孔墨孟荀等人的达观,也缺少他们曾经有过的苦难磨炼。当屈原二十岁行冠礼作《橘颂》时,他是何等儒雅高贵,而孔墨孟荀等人年轻时都曾在社会底层挣扎,受尽白眼与心酸,为实现理想抱负,      ①      地过活。

而屈原,他那纯洁无瑕的贵族血统与心性使他无法面对失败。在失败面前他不能沉默,不能隐忍,不能迂回,不能无闷。他呼喊,他叫屈,他指责,他抗争,于是他得到的是更大的打击与蔑视,是别人对他的彻底的失望。

他掸去灰尘,保持自己的皓皓之白。他凛然地站在邪恶的对立面,与他们      ②       , 毫不妥协。一点也不含蓄,一点也不躲闪,一点也不讲策略。他怒形于色,将自己摆在与邪恶你死我活的对立面上。而屈原的伟大与可贵也正在这里:他不理解邪恶与不公。他做不到和他们      ③       , 哪怕是表面上迎合应付。他谨持着他理想的绝对纯洁,至死也不曾丢失一寸土地。因为他的绝不让步,这世界有可能免于全面堕落。

(节选自鲍鹏山《端午说屈原》,有删改)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②  ③

(2)、下列句子中的“使”与文中加点的“使”,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国家干部要正确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 B、使于四方,不辱君命。 C、我说:这怕难罢,譬如使惯了刀的,这回要他耍棍,这怎么能行呢? D、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犹使我耳不忍闻。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写出了屈原面对失败的种种情状,富有感染力,请赏析其表达效果。
举一反三
返回首页

试题篮